李鳳泉
摘要:合唱藝術是一種集體演唱的聲樂藝術,合唱藝術既是專業文藝工作者所喜愛的演唱形式,又是群眾文化中大眾所喜愛的演唱形式。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大家庭,不同的民族大都持有自己的語言,在合唱藝術中,不同民族語言特征的影響是客觀存在的,賦予了我國合唱藝術以語言節奏和語言音調上的不同特色。
關鍵詞:合唱藝術 民族語言 影響因素
中圖分類號:J61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6)11-0097-01
合唱藝術是一種集體演唱的聲樂藝術,非常具有魅力,其形式不拘一格。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大家庭,不同的民族大都持有自己的語言,表現出不同的語言特征,在合唱藝術中,不同民族語言特征的影響是客觀存在的,賦予了我國合唱藝術以語言節奏和語言音調上的不同特色。從專業演員和專業音樂教育者角度來說,應該了解和掌握其中的規律,以提高專業表演水準和專業教學工作能力;從大眾休閑娛樂表演角度來說,了解和掌握其中的規律,能使演唱更有韻味,更有藝術魅力,更能享感受到合唱藝術帶給自己的快樂和文化陶冶。
一、在襯腔和襯詞上的不同特色
合唱作為聲樂藝術中的一個門類,必定會與語言具有交織的關系。語言是人們用來表情達意的工具和符號,其表現形式是“說”;合唱以節奏和旋律來向人們表情示意,其表現形式是“唱”。“說”和“唱”雖然在表現形式上有區別,但也有關聯,就是都需要通過用詞和用調的形式來表現。恰恰由于民族語言特征的區別,便影響到合唱藝術中的襯腔和襯詞上會表現出不同的特色,要很好地表現合唱藝術,無疑需要合唱藝術的教學者和表演者共同創作,而了解和掌握這些特色,有助于演唱者將所要演唱的曲目風格把握好,也有助于教學者在教學和指導合唱的過程中把握好尺度,提高教學和指導效果。
合唱藝術中在襯腔和襯詞上的民族語言特色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對合唱藝術而言,其重要的實踐形式便是節奏和節拍。通過各種音響在運動中的不同變化,或強或弱,或長或短,或輕或重,或緩或急以及不同的組織即連接方式,造就了多樣化的節奏和節拍形式。在節拍和節奏形成的過程中,會受到不同文化背景以及自身發展規律的影響?!盵1]有研究者對合唱藝術和民族語言特點的相互影響進行了這樣的闡述,事實確實如此,在一些原生態的民間合唱曲目中,節拍和節奏的地域特點都十分明顯。譬如山歌和田歌在民間是一種由勞動人民創造的歌唱形式,其節拍和節奏都與勞動號子相近,勞動號子的語言節奏就是這種類型的民歌的節拍和節奏原型,聽起來節奏勻稱、節拍明快、旋律起伏線性交錯,有一呼百應一唱眾和的感覺。而且不同民族的歌曲的襯詞和襯腔雖然有多種,但富有民族特色的詞語和曲調必定是其中最為活躍和最為常見的成分,特別在民歌合唱曲目中,具有民族語言特點的音樂和歌曲更富有表現魅力,更受觀眾的喜愛。
二、在語調、曲式風格上的不同特色
合唱中所選用的曲目必定會涉及到不同民族風格的曲目,細細品來,合唱藝術的展現必定與作品的主題和內涵所需要借助的聲音,也即語調、調式的風格有關,而語言也有語調的區別。進一步說,合唱需要用聲音來表現,語言從口語的意義上來說,也需要通過聲音來表現。合唱與語言的輸出方式有相同之處;合唱的聲音是經過音樂的音階、調式等因素所營造出的聲音,而語言的聲音也要受民族語言特點的影響,形成不同的語音和語調。表演合唱中的曲目會對應民族語言特點出現差別,正是這種差別才顯示出不同民族的音樂特色,才使得合唱藝術呈現出百花齊放、魅力萬千的藝術特色。
有研究表明,音樂起源于語言中表情和表義的語調,不同民族的音樂藝術都會與其所屬的民族的語言表情和表義的語調有相似之處,帶有這個民族的語調特征。事實正是這樣,在音樂發生發展的過程中,脫離不了生活這個土壤,在音階、音律、調式體系中都會注入民族語言的特色,出現不同的差異。音階排序形成音高序列,調式植根于音階,是音節關系的直接體系,由于合唱藝術中音階和音律以及調式體系與民族族語言中的語音、語調相關,因此呈現較為穩定和富有其明顯的藝術特點的音樂風格。
從民族語言環境下合唱藝術中的音階調式看,我國不同民族的合唱音樂都獨具樂風,不同民族的合唱樂風融會成我國合唱藝術殿堂中的瑰麗多姿、五彩斑斕,每個民族的合唱藝術都值得稱道,都是我們中華民族合唱藝術寶庫中的奇葩。譬如陜北的信天游、寧夏的花兒、東北的二人轉,都是代表地方民族語言特色的音樂,都是極具地方民樂特點的音階和調式。所以,在合唱藝術中,不同民族語言特色融入其中,起到了豐富和增強合唱藝術表現力和感染力的重要作用,教學、表演、發展我國的合唱藝術,需要了解和掌握民族語言因素的影響特點。
參考文獻:
[1]李婭敏.民族語言特點對合唱藝術的影響[J].芒種,2016,03.
[2]唐海燕.試論南洞庭湖區原生態民歌“胡吶喊”的襯腔[J].樂府新聲:沈陽音樂學院學報,2011,04.
責任編輯:孫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