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棟楠
[摘要]終助詞在日語會話中是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在表達說話人心情時發揮重要的作用。然而在教學過程中筆者發現,日語學習者經常胡亂使用終助詞,或者無視終助詞的音調,朗讀時給人感覺很生硬,導致無法把自己的心情正確地傳達給對方,有時還會有失禮節。為改善這一現狀,本文首先以「よ」為例,考察教材的解釋說明,然后從音調角度分析其語用功能,最后提出教學對策。
[關鍵詞]音調 終助詞 「よ」 語用功能 教學對策
[中圖分類號]H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6)20-0088-02
一、教材中關于終助詞「よ」的解釋說明
現將國內大學日語專業普遍使用的課本及參考書中對「よ」的解釋說明及例句總結如下:
《中日交流標準日本語初級上》第8課中提到:“助詞「よ」用于提醒對方注意其不知道、不了解的事情,讀升調。根據使用場景的不同,分別表示告知、提醒、輕微的勸告等。”[1]
(1)すみません、李さんはいますか。/打擾了,小李在嗎?
——もう帰りましたよ。/已經回去了呀。
(2)わたしは毎日アイスクリームを食べます。/我每天都吃冰淇淋。
——太りますよ。/小心發胖喲。
《綜合日語第一冊》第7課中提到:“「よ」是表語氣的助詞,用于句尾,表示說話人的主張、提示、叮囑等,一般該句所傳遞的信息是聽話人未掌握的。”[2]
(6)日本語も難しいですよ。/日語也很難喲。
(7)王さんの日本語は本當に上手ですよ。/小王的日語真的很厲害呢。
(8)きょうは月曜日じゃありません。火曜日ですよ。/今天不是周一。是周二哦。
《日語精讀第一冊》[3]在第13課初次出現了終助詞「よ」,但是沒有對其進行解釋。課文原文如下:
(10)劉:ご主人と太郎さんはもう帰りましたか。/叔叔和太郎已經回來了嗎?
奧さん:もう帰りましたよ。/已經回來了呀。
通過考察可知,有些教材沒有提到終助詞的用法,幾乎所有教材和參考書在提到終助詞時都很少強調音調問題,而且以例句形式出現時有些例句不包括聽話人,即使以對話形式出現,既沒有給出語境,也沒有標明會話雙方身份,而且沒有音頻,筆者認為這是導致學生無法正確掌握終助詞用法的原因之一。
二、語料采集及例句分析
「よ」最基本的用法是將說話人所知道的信息傳達給聽話人。為了弄清「よ」的音調對語用功能的影響,本文將日劇《東京愛情故事》和《魔女的條件》作為語料,從中抽取了使用終助詞「よ」的例句,并記錄了語境及音調。通過總結,可以把音調分為上升調和下降調。以「よ」結尾的句子共計375例,其中上升調142例,下降調233例。
(一)上升調
1.命令、請求、勸誘句
此類句式句末多為動詞命令形、推量形等,表示說話人要求聽話人采取行動,加強說話人催促的心情。這種用法中,說話人的話語內容直接作用到聽話人,并非向聽話人提供信息。例如:
(11)語境:未知(女)與北井(男)為戀人關系。北井看到未知無精打采表示關心。
未知:心配しないで。/別擔心我。
北井:なんかあったら言えよ(↑)。/有什么事兒了就告訴我。
單純的動詞命令形顯得語氣很強硬,為了表示溫柔的關心,北井選擇了在動詞命令形后添加上升調的「よ」,來緩和語氣。
(12)語境:未知(女)想要知道母親為什么和父親結婚。
未知:お母さんってさ、なんでお父さんと結婚したの?なんてプロポーズされたの?/媽媽,你為什么和爸爸結婚了呢?爸爸求婚時候都說什么了?
母親:忘れた。/忘記了。
未知:うそ、ね、教えてよ(↗)。/別騙我了,求你了,告訴我吧。
單純的動詞「て」形表示要求,母親屬于長輩,直接對長輩使用「て」形進行要求顯得比較失禮,因此未知在句末添加上升調且為長音的「よ」,緩和了語氣,而且加強了女兒向母親撒嬌的語氣,使強硬的要求變得柔和許多。
2.主觀意志句
此類句式句末多為意志性動詞,在表示說話人自我主觀意志的同時,還將聽話人也列入對話范圍內。與單純的主觀意志句相比,加強了說話人提醒聽話人注意的心情,讓聽話人意識到自己也與說話人的話語內容有關聯。例如:
(13)語境:永尾(男)是新入職的職員,和渡邊是同事關系,渡邊看到永尾和利香(女)打招呼,為了向永尾傳達自己知道而永尾不知道的信息,渡邊發起了如下對話。
渡辺:あの女、知り合い?/你認識那個女的?
永尾:あ、さっきちょっと。/啊,剛剛。
渡辺:あんまかかわらない方がいいと思うよ(↑)。/我覺得最好別和那個女的有太多瓜葛。
渡邊和永尾相比屬于老員工,對公司同事的了解要多于永尾,于是渡邊選擇用「よ」來表示自己在信息儲備方面優于聽話人。
(14)語境:永尾和利香之間存在誤會,永尾想要跟利香解釋。
永尾:話、聞いてくれないかな。/你能聽我解釋嗎?
利香:いいよ(↑)。聞くよ(↑)。/“好啊,我聽你講。”
單純的動詞「聞く」只表示利香的“我聽”這一主觀意志,與聽話人永尾無關。而在「聞く」之后添加上聲調的「よ」,就能把聽話人也列入談話范圍內,表明對聽話人接下來動作行為的催促,暗含著“我聽,你可以講了”這一內涵。
3.客觀事實句
此類句式句末多為非意志性動詞,或表示客觀狀態的詞語,起到提醒聽話人注意的作用,與主觀意志句不同的是,這類句中的「よ」加強的是說話人希望聽話人停止正在做的事的心情。包含對聽話人正在做的事的否定態度。例如:
(15)語境:上課鈴聲已經響起,而班級學生還在喧鬧。教師未知打算提醒學生已經上課。
未知:ほら、チャイム鳴ってるわよ(↑)。席について。/聽,上課鈴響了,回到自己座位。
單純的「チャイム鳴ってる」只表示“鈴聲響了”這一客觀事實,與聽話人無關,為了讓學生清楚打鈴和上課前應該坐好這兩者的關聯,說話人使用上升調的「よ」來提醒聽話人停止現在正在做的事,催促其接下來的行為,即回到自己的座位。
(16)語境:利香愛媛出身的里美聊起自己要去愛媛的事。
利香:今度、愛媛行くんだ。/下次我要去愛媛了。
里美:愛媛って、私たちの···?/是我們的老家愛媛嗎?
利香:そう、どんなとこかなって。/對,我想看看是什么樣的地方。
里美:なにもないとこよ(↑)。/那里什么都沒有啊。
單純的「なにもないとこ」只表示對愛媛的描述,與聽話人無關。聽話人的愿望是“去愛媛看看”,而說話人的想法是“愛媛什么都沒有”,如果直接這樣回答,會使聽話人很尷尬,不利于對話的順利展開。而添加上升調的「よ」就可以緩和語氣,起到緩解尷尬的語用功能。“這里的不贊同實際上是一種非常友好的態度,不僅不會破壞雙方和諧關系,還會表現出強大的親和力,緩解自我否定后產生的尷尬和不安。”[4]
(二)下降調
1.命令句
下降調的「よ」加在動詞命令形或否定命令形后,多表示說話人對聽話人已做行為的不滿、責難、責怪、埋怨等負面心情。例如:
(17)語境:女兒未知很晚才回家,沒有提前跟家里打招呼,母親很生氣。
母親:あんた、ご飯は?/你吃飯了嗎?
未知:食べてきた。/吃完回來的。
母親:なんだ、電話ぐらいしなさいよ(↓)。那你倒是打個電話啊。
單純的「しなさい」只表示命令,語氣強硬,而且沒有暗含說話人的心情。而在句末添加下降調的「よ」,就可以暗示出說話人,即母親,對聽話人未知已做行為的不滿之情。
(18)語境:利香看到永尾見到自己想要躲開的樣子,于是發起如下對話。
利香:ああ、「會いたくなかった」だって。/你臉上寫著“不想見到你”。
永尾:勝手に読むなよ(↓)。/別隨便猜。
單純在動詞后加「な」只表示禁止,語氣強硬,沒有暗含說話人的心情。而在句末添加下降調的「よ」,可以緩解語氣,以免將兩人關系弄僵,也可以表達出說話人對聽話人行為的不滿之情。
2.疑問、反問句
此類例句共31句,其中說話人為男性的例句28句,說話人為女性的例句3句。由此可見,當下降調的「よ」出現在句末時,多為男性使用,屬于一種粗魯的說法,女性應盡量回避使用。例如:
(19)語境:永尾和里美第一次約會,利香也來湊熱鬧。永尾表示不滿,發出如下對話。
永尾:どういうつもりなんだよ(↓)。人のデートについてくるか、普通。/你想要干什么啊?!一般人哪里會來參加別人的約會?
單純的「どういうつもりなのか」只能表示疑問,而在句末添加下降調的「よ」,就可以在表示疑問的同時,表達說話人約會被人打擾后不滿的心情。
(20)語境:永尾加班打出的文件,被利香一鍵刪除。永尾很生氣,發起如下對話。
永尾:あっ、消えちゃったじゃないかよ(↓)。/啊,都沒了!
利香:いいな、私の心の傷は死ぬまで消えない。/真羨慕啊,我心里的傷疤永遠都不會消失。
單純的「消えちゃったじゃない」只表示反問的語氣,而在句末添加下降調的「よ」,就可以在表示反問的同時,表達說話人的辛苦勞動因聽話人的行為而付諸東流的憤怒、責怪的心情。
3.反駁前文句
此類句子在形式上沒有特征,但從意義上來看,多為拒絕對方邀請或訂正、反駁對方話語內容的含義。例如:
(21)語境:里美、永尾、三上三人在玩打水漂的游戲。永尾打完后,里美邀請三上打。
里美:すごい。じゃ、今度は三上君。/好厲害!接下來輪到三上君了。
三上:いや、俺はいいよ(↓)。長尾に花を持たせてやるよ(↓)。/ 不了,我不玩兒了。我給他面子。
永尾:そんなの要らないよ(↓)。/我才不用你給我面子。
句中出現了三次下降調的「よ」,都是用來緩和語氣,以免對方被拒絕而感到沒有面子。
三、上聲調和下降調的對比
命令句末使用的「よ」根據音調不同,會表示出說話人不同的心情。如:上司鼓勵下屬時可以說:「頑張れよ(↑)」,上升調的「よ」可以表示積極的催促。而當上司發現下屬懶惰,表達對下屬的責令時,可以說:「頑張れよ(↓)」,下降調的「よ」表示對當前行為的不滿,催促其改正。另外,例句(14)和(21)都出現了「いいよ」,當「よ」為上升調時表示對聽話人觀點的贊許,下降調表示友好的反對或拒絕。
四、教學對策
想要改善終助詞得不到應有的重視這一日語專業教學現狀,筆者認為須從教材編譯、教師、學生三個角度進行努力。首先,教材方面,既然是口語,課本就必須以會話形式給出,而不應該單純只給出一句話。例句應該給出具體的語境,并標明聽話人和說話人雙方的身份、性別。而且例句應該有音頻,便于學生模仿。其次,教師方面,教師應該強調終助詞在口語會話中的作用。在講授終助詞時不能籠統概括,而應該將不同音調的不同語用功能分別講述。最后,學生方面,學生應該經常看日劇、日本綜藝節目等,切身感受終助詞的使用,以及終助詞的語用功能。只有通過三方共同努力,才能使學生正確掌握并使用終助詞,在傳達信息的同時,準確表達自己的情感,從而促進日語會話的順利進行及人際關系的和諧發展。
【參考文獻】
[1]人民教育出版社,光村圖書出版株式會社編.新版中日交流標準日本語初級[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彭廣陸,守屋三千代總主編.綜合日語第一冊(修訂版)[Z].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
[3]宿久高,周異夫主編.日語精讀第一冊[Z].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6.
[4]權彤,于國棟.中日“知識優先”評價比較研究——以話語標記“我跟你講”和“よ”為例[J].科學技術哲學研究2014,31(03).
責任編輯:張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