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靜
摘要:高校榮譽獎學金制度的設計體現了學校,甚至是國家在高教人才培養上的價值取向及思路。明確中美兩國在高教人才培養上的價值差異,對理解中美高等教育的內涵、借鑒美國高教經驗等都具有重要意義。通過對華南理工大學和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榮譽獎學金制度的比較分析,發現南理工大學的榮譽獎學金制度關注學生德智體的綜合發展,弱化了對專業能力的考評,而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則主要強調學生的專業技能甚至是專業學術能力。這體現了中美兩國通才與專才的高教理念差異。
關鍵詞:榮譽獎學金制度;高等教育;中美比較;價值取向;通才與專才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6.17.084
1引言
1.1高校獎學金制度與榮譽獎學金
當前學界對高校獎學金的界定大致遵循兩種路徑:一是獎助學金關系界定法。有些學者認為獎學金是區別于資助學生需要的助學金、貸學金的獎優制度(劉燕,2006;張國芳、肖國超,2008),而有些學者則認為獎學金屬于助學金的一部分,其目的是激勵學生通過爭先爭優來獲得經濟上的資助(伍力、黃權標,2006)。二是類型界定法。葛謝添(2013)將高校獎學金分為三種類型:第一種是僅以優秀與否論英雄的“獎優型”獎學金,第二種是資助學生需要的“資助型”獎學金,第三種則是重點體現扶貧幫困的“幫困型”獎學金,其具有獎金額度大、政策傾斜的特點。可以看出,雖然界定高校獎學金制度的路徑略有差異,但學界爭議的焦點基本集中于“獎學金除了獎優性質外是否還具有資助性質?”的問題。本文試圖探討的獎學金制度是僅具有獎優性質、而不包含資助性質的獎學金制度。但為了嚴格界定概念且便于后續的中美比較分析,本文將借用美國高校類似獎學金制度的表述——榮譽獎學金制度(Prizes and Honors),來作為本文試圖探究的獎優型獎學金制度的概稱。因此,所謂“榮譽獎學金制度”,是指學生因滿足校方設立的某些“優秀”標準而獲得榮譽及相應物質性獎勵的獎優激勵制度,能否滿足“優秀”標準是獲獎與否的唯一判斷指標。
1.2研究現狀與意義
如果說資助型獎學金帶有救濟公民受教育權的公平公正的普世價值內涵,那榮譽獎學金則完全體現了一校,甚至是一國的人才培養思路。從榮譽獎學金制度的設計上,我們完全可以窺視到學校甚至是國家以何為優,同時在高等教育培養上鼓勵學生往什么方向發展。換言之,榮譽獎學金制度如同一扇窗,透過它我們可以深究不同學校,甚至是不同國家在高教人才培養上的價值導向及思路。這對我們理解中外高等教育的內涵、差異,以及借鑒國外先進的高教經驗等都將大有裨益。當前學界對榮譽獎學金制度(獎優型獎學金制度)的專門研究不多,更多是關注包含助學金在內的整體的高校獎助體系。同時,研究主要是從高校獎學金制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制度的政策演變、制度類型、功能價值、效果評價等維度展開討論(葛謝添,2013)。這種公共政策分析式的研究進路過分關注政策過程中的諸個環節,但忽視了蘊含在高校獎學金制度背后更為深刻的價值內涵。對教育而言,它在成為制度、政策之前,更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現實人才需求與傳統教育文化的綜合反映。因此,想要理解、分析甚至是改進教育制度,其背后主導的價值、邏輯同樣不可忽視。
本文嘗試以中國華南理工大學和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這兩所較為典型的公辦重點大學的榮譽獎學金制度作為研究對象,通過文本分析法和比較研究法,在分別描述兩校榮譽獎學金制度的基礎上,比較不同制度設計背后所蘊含的價值取向,最后進一步比較中美兩國在高教人才培養理念上的差異。
2兩校榮譽獎學金制度簡介
2.1華南理工大學的榮譽獎學金制度
華南理工大學的榮譽獎學金制度是典型的“中國模式”。其通過對智育、德育和文體三部分進行權重考核的方式對全體學生進行綜合測評,最后綜測成績和智育成績均居于全班限定百分比內的學生即有資格申請相應等級的獎學金(包括國家級獎學金、校級獎學金和各種企業家捐助獎學金)。在綜合測評中,智育成績、德育成績和文體成績分別占65%、20%和15%的權重。智育成績以過去一學年中各主修科目期末成績的學分加權總分為基礎分,同時參加各種學術活動(包括學術類競賽獲獎、申請創造專利和在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還可在基礎分上按級別加分;德育成績包括評價基礎分和德育加分,其中評價基礎分包括自評、班級評議小組評價和學院老師評價三部分,德育加分包括活動加分、學生職務加分和非學術榮譽加分三類;文體成績以過去一學年體育成績平均分為基礎分,同時參加各種文體活動還可在基礎分上按級別加分。
2.2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榮譽獎學金制度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榮譽獎學金(prides and honors)則主要是以學科分類為基礎的專業學術成果獎學金。在榮譽獎學金一般規則(general rules)的指導下,各個具體獎學金項目還有符合學科特色的特殊細則,而且一般規則中規定:“任何與具體獎學金項目有關的特殊要求都高于一般規則”。例如,在一般規則中規定申請榮譽性獎學金需要附上用以申請的個人作品,但是尼古拉·得洛倫佐作曲獎除了可以提交個人創作的曲目外,對于一些未能記錄保存的音樂(如媒體音樂、即興表揚等)也可以用記錄著音樂相關工作細節和未能保存音樂原因的CD來申請獎學金;而李碧菁獎學金不需要提交相關個人作品,但是其具有申請資格的限制,必須是曾獲得李碧菁征文獎且GPA3.5以上的大一或大二學生。除此之外,一般規則中還明確規定在沒有符合申請資格的作品時,該獎學金有被保留不發的權力。
3價值取向與中美高教理念的差異
3.1兩校榮譽獎學金制度所蘊含的價值取向
從華南理工大學榮譽獎學金制度的設計中不難看出,其強調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人才培養理念。雖然根據綜合測評中智育、德育和文體成績的權重比例來看,華南理工大學更加注重對學生學習能力的考察和引導。特別是智育成績中學術創新加分的高比重更加體現了華南理工大學對本科生學術創新能力的鼓勵與重視。但是,對德育和文體方面的評價也體現了華南理工大學倡導學生在學習之余積極參與校園和社會實踐活動,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和文娛活動,為成為具有社會責任感的全方位發展的高素質人才而努力奮斗的理念。而且,就智育成績中基礎分與學術加分的投入產出比來看,對學術加分的獲得遠難于對智育基礎分的提高。因此,在現實中多數學生的智育成績往往只有基礎分一塊,而極少具有學術加分。即便費盡千辛萬苦獲取一點學術加分,但是在最后的綜合測評中其所發揮的作用卻并不明顯,還不如通過德育、文體等方面來獲取加分,其所付出的成本更低,但效益更大。所以,實際上華南理工大學的獎學金制度對本科生學術創新的激勵力度并不明顯,而且由于在德育和文體方面努力對最后的綜合測評更具效用,因而造成了不少學生重活動而輕學術。
相比華南理工大學的獎學金制度,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榮譽獎學金更多關注的是學生的專業學術創造力。多數具體獎學金項目不考慮學生在校的學習成績,不考慮學生的校園和社會實踐情況,不考慮學生的文體活動情況,而只關注學生在其專業領域是否具有創造性的學術成就。而且,由于學校具有保留獎學金的權力,因此對學生學術成就的評價往往是恪守標準的,一般而言獲獎作品的質量都相對較高。伯克利榮譽獎學金制度的設置或許缺乏對學生的全面考量,但其激勵對象卻極具針對性,就是學生在其專業領域的學術創造力。單一的評價標準或許無法促成學生的全方位發展,但也確保了預期目標與最終效果的對稱。
3.2通才與專才:中美高教理念的差異
華南理工大學和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作為中美兩國比較具有代表性的大學,其獎學金制度的差異既讓我們看到兩國高校榮譽獎學金設置的價值取向的區別,更讓我們從深層次體會到兩國高等教育理念的差距。基于上述對兩校獎學金制度及其價值取向的比較分析,筆者認為中美兩國高校獎學金制度在價值取向上的根本區別在于:中國高校堅持通才型導向的評價方式,而美國高校注重專業型導向的評價方式,其具體表現有如下兩點:
首先,中國高校獎學金的典型評價方式是綜合測評,即中國高校希望學生是全面發展能夠適應社會需求的高素質人才,而不是只在某些方面有所成就的單一型人才,這種價值導向的驅動使得幾乎全中國的高校都采用一種綜合的獎學金評價方式;而美國高校更多鼓勵學生的創新性,特別是在專業學術領域的創新性。美國大學的本科教育更多是基于為以后高端科研和學術活動挖掘和培養儲備人才的教育理念,因此它相比其他能力更看重學生的學術創造力。他的價值導向是要把學生培養成能夠繼續深造搞學術研究的科研后備軍,而不是像中國一樣要讓學生全面發展以更好地適應社會環境和就業需求。
其次,中國高校獎學金的評價標準是相對優秀,即每年都一定會有相對優秀的學生獲得獎學金,而不像美國高校一樣當學術成果不符合獎學金設置要求時具有保留獎學金的權力。這種相對優秀和絕對優秀的評價標準也反映了兩國高校截然不同的價值取向。通才型導向下的中國高校由于評價指標的多元性和部分指標的相對性,使得學校只能就相對好的學生給予獎學金,而無法像美國高校一樣對學術標準具有一個嚴格清晰的界定。而且中國高校更希望用這種相對評價方式擴大獎學金對學生的激勵程度,讓學生朝著高校的培養方向前進;而專業型導向下的美國高校因為評價方式的單一性和培養方向的專業性使得學生必須達到一定的學術水平才給予肯定,所謂的相對優秀無法滿足美國高校對學生培養取向的需求。
4結論與討論
通過對華南理工大學和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榮譽獎學金制度的比較分析,發現華南理工大學綜合測評式的評獎方式關注學生在德智體三方面的綜合成長,這反映了中國通才式的人才培養理念;而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專業作品式的評獎方式則強調對學生專業技能、甚至是專業學術能力的關注,而且由于嚴格把控獲獎作品的質量且評價方式單一直接——具有創造性,使得對學生專業創造力的激勵頗有效果。這反映了美國專才式的高教人才培養理念。榮譽獎學金制度作為一個切入點,實則反映了高校對所謂“優秀”的定義,而這實際上是差異化的國家高教理念對其形塑的結果。本文初步揭示了榮譽獎學金制度、高校價值取向以及國家教育理念這三者之間的可能關系,后續需要在更多案例對比分析的基礎上進行更為細致的梳理與探究。
參考文獻
[1]劉燕.中國大學獎學金問題研究[M].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6.
[2]張國芳,肖國超.高校獎學金的合理評定發放研究[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08,(8).
[3]伍力,黃權標.中美高校獎學金制度之比較研究及啟示[J].世界教育信息,2006,(11).
[4]葛謝添.高校獎學金制度研究述評[J].江蘇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