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翠紅
(江蘇省海門市海南中學,江蘇海門 226100)
近年來,人們的教育認知越來越深,采取的教學方法越來越多,無論是在教學形式和教學內容等方面都有了十足的增長。新課程的應用,給應用教學方法提供了充足的空間。初中英語教學要重點培養學生的興趣,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中,實現對初中英語教學的參與性。本文重點討論了在新課程背景下,構筑新課堂的相關方法。
當前初中教學使用的教材一直在變化,這就是應用新課程的重要實例。初中英語教材更加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無論是在語言表達環境、啟發性教育以及交流互動等方面,做得都非常好。另外,初中階段的英語教學,對學生的英語學習可以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讓學生在這個階段的身心逐漸成熟,對事物的認知能力逐漸增長。這不僅能夠夯實學生的英語基礎,還可以讓他們在原有的知識體系下進行拓展延伸,對日后英語學習效果有很大的影響[1]。
青春期的學生雖然會對一項事物在短期內產生非常濃厚的興趣,但是在穩定性上卻嚴重不足,英語學習也存在這種問題。在新課程的背景下,學生有更多的可以選擇的空間。英語與漢語雖然都是語言學科,但是發音、詞匯以及表達方式等存在很大的差別,這是兩種語言文化對比必然會出現的情況。因此,教師在開展教學工作之前,需要讓學生對西方文化有一定的了解,避免讓傳統的教學思維影響英語課堂教學思路。
在新課程觀念下開展教學工作,需要結合學生的實際英語水平來進行。學生在傳統的教學背景下,其思維已經形成定式,因此,想要徹底改變學生的學習模式是不可能的。
教師要做的就是將顯現在新課程教學與傳統教學中的比較精華的部分進行結合,這對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和成績都會有不小的作用。教師可以激發學生的教學環節有許多,如語言知識教學環節、技能教學環境、情感態度等。
初中階段,影響學生英語學習興趣的主觀因素有很多。學生自身的價值觀對主觀因素會有影響,學生的認知能力也會對英語學習興趣造成影響。另外,學生的學習初衷、態度或者自身使用的學習方法等,都會對英語學習興趣造成不同的影響。除此之外,學生的學習成績、同學之間性別的差異或課堂教學模式等,都會對學生的主觀意識產生一定的影響。
客觀因素相比主觀因素,對學生形成英語學習興趣的表現更加直接。客觀因素在學生的學習生活中比較常見,有來自教師的客觀因素、教材的客觀因素、班級的客觀因素、家庭的客觀因素或者社會方面的客觀因素等。這其中,教師自身的行為方式、教學特點和個人魅力,對學生的影響最為直接[2]。
在多元化教學的背景下,教師能夠采取的教學手段更多,課堂表現形式更加靈活,因此,初中英語教學要對課堂教學進行創新。在教師對初中英語發音問題、語法規范或者詞匯的運用方法進行教學時,可以通過對這一系列的知識點進行總結和歸納,編成相應的口訣,來幫助學生強化記憶[3]。
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要充分利用多元化教學方法,積極使用教材中出現的內容,并且適當地融入生活中的事情作為情境激發的素材[4]。例如,教師可以選擇生活中比較有趣的新聞與初中英語教學結合在一起,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為輔助教學手段,將教學與生活完美地呈現在學生面前。這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對看到的事物提出自身的看法,教師也要鼓勵學生在回答問題時引入自身接觸的生活實例,不斷深化問題,讓學生主動對問題進行討論,構建更加濃厚的課堂學習氣氛。
初中英語教師要實現趣味性教學,就要具備挖掘教學興趣點的能力,之后以興趣點為基礎展開對學生的引導,讓他們逐漸對英語學習有比較系統的認知。這樣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就會得到提高。初中英語可以挖掘學生興趣的點有許多,教師要做的就是尋求與生活契合程度比較高的點,最大限度地實現趣味性課堂的生動性和靈活性。
初中英語教材基本上是課文配有相應的教學插圖,教師就可以利用這部分教學插圖完成教學內容與實際生活的對接。除此之外,如果條件允許的話,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相關的游戲活動,實現趣味性教學。并且,在其中融入相關知識點,幫助學生完成知識點的鞏固。教師應該最大限度地利用現有的多媒體教學設備等,實現課堂的趣味性和生動性,這對培養學生的英語興趣十分有利。
初中階段的學生,心理很脆弱、很敏感。面對這種情況,教師要掌握建立學生自信的方法,讓他們可以更加高效地進入積極的學習狀態,這對培養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尤為重要。
教師要清楚,學生是獨立的個體,主體意識和個性化發展應該得到尊重。因此,當學生出現問題時,教師要做的不是批評,而是讓學生能夠知道自己錯在哪里,及時糾正自身錯誤。當學生做出正確的改變之后,教師要及時給予學生鼓勵,讓他們形成學習自信。
一成不變的教學模式只會引起學生的反感,對促進學生學習積極性沒有任何好處,因此,教師要注重實現動靜結合的教學模式。
所謂“動”,是利用相應的教學活動,如自主學習活動、合作學習活動、互動交流活動等。初中英語自主學習活動,是在任何教學階段的教師都應該重視的。合作學習活動,具體可以表現為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合作、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活動;互動交流活動,則是學生展示自身學習成果的過程,同時也是與其他學生交流學習經驗和體悟的過程。所謂“靜”,則是課堂中比較隱性的事物,學生的自我思考、閱讀或者看書等行為,都可以是“靜”的一種表現形式。雖然學生表面未動,但其心理變化卻很快。引導學生對初中英語學習的興趣,就需要教師將“動”與“靜”兩種教學形式融合為一體,激發學生興趣,才可以起到最好的效果。
新課程的背景下,構筑全新的課堂模式,是初中英語教師的必需任務。教師要充分利用情境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夠在英語學習中找到自身價值,引導學生正確發展,最大化地提升初中英語教學效率。
[1] 念紅平.新課程背景下初中英語情景教學開展思路研究[J].兒童大世界(下半月),2016,(7):31-31.
[2] 楊晶.初中英語教學中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分析研究[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6,(5):101.
[3] 楊健.淺談新課程背景下如何有效創設英語課堂情境[J].南北橋,2014,(6):169-169.
[4] 李愛華.初中英語情景教學法實效性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