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梅
(江蘇省響水縣解放路小學,江蘇響水 224600)
要將快樂教學的理念體現到小學體育課堂中來,是一項十分重要且有效的教學方法。它能夠讓小學生在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中學習體育知識,鍛煉身體機能,體會到合作、成功的快樂。因此,教師應該著重研究如何更有效地開展快樂體育課堂。
在小學階段開展快樂體育,教師需要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小學生具有好奇心強、十分好動的特點,容易興奮,身體協調性較弱等,而且高年級學生和低年級學生的表現也有所不同。低年級學生思維容易發散,動作的準確性較差,但是高年級學生在心理、生理等各個方面的直覺和感悟都已經得到了充分的發展。因此,教師在進行快樂體育教學時,必須考慮學生的身心特點,采取有效的教學策略[1]。例如,對于低年級的學生,盡量采取簡單易學的動作進行練習,選擇通俗易懂的語言幫助他們學習。
這也是快樂教學需要遵循的重點原則。所謂趣味性,就是在體育教學過程中采取活潑有趣的形式,既能夠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也能夠確保他們有足夠的能力順利完成任務。教師應盡量選擇有趣的教學方法,如做游戲、合作學習、陽光體育等,選擇那些能夠充分活躍課堂氣氛的教學方法。此外,教師要在具體的教學形式上體現趣味性,如語言、姿態、模具等,從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出發,教姿要貼切,將動作示范與語言結合起來,確保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因為小學生已經充分建立起了個體意識、自我意識,內心渴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同時也愿意表現自我。因此,教師應該把握這一點,確保每一位學生都能夠在快樂體育教學過程中得到愉悅、快樂的情感體驗。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有意識地轉換角色,從學生視角出發布置教學任務,有意識地鼓勵學生,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充分融入學生的圈子中來,真正做到“快樂教學”。
魯迅曾經說過,游戲是兒童最為正當的行為。這足夠說明,游戲就是兒童的天性。因此,教師可以采取做游戲的辦法,讓學生進行體育訓練。而且,游戲能夠幫助教師營造一個良好的氛圍,促進學生心理素質發展,幫助他們鍛煉其思維能力。同時,游戲還能給學生提供一個帶有競技意味的平臺,讓他們能夠在游戲中激發斗志,鍛煉表現力、觀察力和行動力,變得更加樂觀、進取、積極向上[2]。
例如,教師可以采取“過河”的教學游戲。首先,在操場上找到兩條約為20米長的平行線,以中間點為河道,在“河道”上放置一些學生做仰臥起坐使用的海綿墊,以此作為“石塊”。然后,將全班學生分為兩組,分別站在河對岸,指令已下,其中一段的第一個學生開始在“石塊”之間跳躍。當第一個學生從河的一岸跳到另一岸時,與那面對應的第一位學生緊張交接,依次跳動,看看哪一組隊員能夠率先完成。這樣一來,學生的注意力就全都集中在跳躍的過程中了。教師可以先進行示范,讓學生抱著躍躍欲試的想法開始訓練,并為學生提供幾種方式:單腳跳、雙腳同時跳、手臂擺動跳等,讓他們思考哪一種方法能夠跳得更穩。
在體育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聽覺、視覺和觸覺,帶領小學生更好地進入設計好的教學情境中來,同時借助學生有強烈好奇心這一特點,激發他們的求知欲望。
例如,在進行立定跳遠的教學內容時,教師可以先在室內講解分解動作,利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播放立定跳遠的每個步驟,從準備動作、擺臂到起跳、落地,進行各個環節的動作分解展示。因為多媒體設備能夠很直接地調動學生的聽覺、視覺,迅速地帶領學生進入跳遠的情境中來,因此可以迅速地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當然,除了必須要掌握的體育項目學習外,教師在進行廣播體操動作講解和練習時,也可以采取這樣的方法。教師可以先播放一個錄制好的視頻,為學生展示廣播體操,讓他們進行模仿。還可以嘗試利用多媒體設備進行配樂,讓學生能夠更加積極地參與到動作的練習中來,更高效地掌握動作技巧。
快樂體育的開展與實施,需要多方面的教學保障。小學體育是素質教育中的一個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但同時也是一個較為系統的工程,需要從學校、教師、學生等環節進行綜合考慮與配合,進而才能有效地完成教學任務,更好地開展快樂教學。只有這樣,才能夠充分地體現教育改革,體現社會各界對小學體育教學的重視程度。為此,教師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小學體育教學的開展離不開教學設施的輔助,但是僅僅憑借學校的傳統設備是不能夠支持體育教學全面開展的,因此學校可以聯系社會各界提供財力支持。有調查顯示,如果缺乏體育課堂教學設施設備,學生的課堂學習效果會大打折扣。另外,快樂體育理念注重學生課堂主體性建設,所以在實踐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自制體育教具的開發,并在動手實踐的過程中,深化快樂體育的教育內涵。
小學體育教學課程十分需要創新,學校要加強學生對于鍛煉身體的認識,掌握一些基本的鍛煉身體的方法,做到寓教于樂,讓學生在掌握體育理論的過程中能夠有效地提高自己的身體素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加入一些創新型的理論,迎合學生喜歡新鮮事物的特點,讓他們能夠在學習過程中營造出一種歡樂的氛圍。
同時,教師還應該給足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讓學生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活躍思維,將其體現在小學體育課程教學過程中,在鍛煉身體素質能力的同時實現輕松活躍的快樂教學。當然,如果教師能夠站在學生的角度出發,以學生的思想進行思考,就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形成與學生較為理想的互動關系,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
小學生有很強的好勝心,利用競賽的方式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激發學生的個人潛能,避免他們對體育鍛煉產生消極情緒,從而發現體育運動中的樂趣。因此,教師要確保學生在熟悉一定的運動技巧之后再進行競技比賽。這不僅能夠達到鞏固學生運動技能的效果,還能夠讓比賽變得更富有激情,充分調動學生的競技情緒。
常見的比賽有跳大繩、雙腳跳、單腳跳、花樣跳繩等,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鍛煉學生的彈跳能力,提高學生在立定跳遠、沙坑跳、跳高等項目的運動技巧和能力。對于投擲技巧的鍛煉而言,教師可以采取投彈、打靶的比賽形式等,將學生的運動技巧與比賽有機地結合在一起,讓他們在比賽的過程中收獲成就感和快樂,充分詮釋“快樂教學”的內涵。
結 語
在小學階段的體育教學課程中,快樂體育教學理論是一項較為有效的教學方法。教師必須要在充分了解學生身心發展特點的基礎上設計教學內容,確保體育教學能夠在良好的氣氛下進行,有助于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確保快樂體育教學能夠更加順利地實施,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1] 李艷玲.讓快樂充盈體育課堂——小學體育教學談[J].中國科技信息,2011,(08):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