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蕊
本文基于現代學徒制的理論,采用層次分析法確立導游職業能力體系,并提出中職導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實施對策,主要是:培養目標與用工需求一致化、課堂教學與工作內容一體化和教師和師傅角色互通一貫化。
引言
近年來,現代學徒制教育成為職業教育改革的先行?!秶鴦赵宏P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國發〔2014〕19號)中將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作為推進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的主要方法。國內學者們對國內外現代學徒制的模式進行了研究分析,主要有以幾種:德國“雙元式”、英美合作教育模式、日本產學合作模式、臺灣“建叫合作”、澳大利亞“TAFE”和加拿大“CBE” 等。如何在中職導游專業中合理運行現代學徒制,凸顯企業與學校教育融合的雙重優勢,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本文通過SPSS軟件進行分析,討論了中職導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實施對策。
一、現代學徒制背景下導游職業能力體系構建和測評
在大量閱讀參考文獻后[1-3],整理出導游職業能力的原始指標,在征詢了6位專家的意見后,通過發放調查表,收集、整理調查資料后,對導游職業能力體質進行了調整。最終確定了導游職業能力體系。根據美國T.L.Satty教授的層次分析法(AHP),使用SPSS10.3軟件,最后得出確立導游職業能力體系的權重表。通過調查分析得出,專業能力和社會能力是導游職業能力體系中的主要能力體現,其中導游的專業知識、專業技能、應變能力、職業素質是關鍵,在現場導游過程中,導游的應變能力、創新能力、處理問題的方法等是核心能力。在職業教育現代學徒制過程中,培養學生獲取這些能力是學習的關鍵。
二、現代學徒制背景下中職導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實施對策
(一)培養目標與用工需求一致化
現代學徒制的根本內涵是學校培養的學生在畢業后能迅速完成到旅行社員工的角色轉換,因此學校的培養計劃、培養方案與旅行社的用工要求一致,才能稱為成功的現代學徒制培養方案。主要體現在職業能力、教學平臺和職業資格等3個方面。
1.職業能力標準明晰一致。學校根據企業的職業要求結合導游專業的教學標準,共同確定導游人員所需要的職業能力,實現企業要求和學校培養的導游人員的職業能力一致。
2.教學平臺方式豐富多樣。在現代學徒制過程中,學生學習的平臺是多樣化的。主要有:校外調研學校,景點實地學習和參觀觀摩學習等,除常規課堂教學,學生的課堂要走出校門,與旅游企業實地接觸,才能更加深入的了解職業的特點、要求和工作方法。如:一年級的學生到旅行社和景點進行參觀學習,二年級學生安排到旅游企業,如本地的景點或旅行社參與學徒學習,在學習過程中,跟企業經驗豐富的員工團。員工是導游也是師傅,學生是游客也是徒弟。三年級的學生利用寒暑假及節假日在景點和旅行社進行接待講解。在工作的過程中,通過游客的檢閱來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
3.職業資格認定校企接軌。旅行社導游的崗位,需要持有國家導游證才能上崗,學生如果在進入旅行社前就考取導游證的話,無疑能成為用人單位的優先考慮的合適人員。學校統一組織學生參加全國導游人員考試,與企業要求接軌。
(二)課堂教學與工作內容一體化
學校的課程設置主要為文化基礎課、專業理論課和專業技能課。旅行社的導游工作需要,導游寫作、標準的普通話、日常的英語會話、良好的口頭表達能力。通過以下方式將課堂教學與導游的工作內容相結合起來。如語文課,分為常規語文教學,普通話考證課程、口頭語言表達訓練,導游寫作指導等課程。學生考試考核的方式也可采取常規筆試與專業風采2部分。專業課有理論必修也有專家指導課程,請校外的行業專家指導學校的講解方式,帶團技能,應變能力等。
(二)教師和師傅角色互通一貫化
在現代學徒制教學中,教師也是師傅,應該充分突出學習者的主體地位,幫助學生逐步向導游角色的過渡,促進學生導游職業能力的形成。第一,教師在教學環節中設置的示范、引導環節,通過任務驅動、場景設立等教學方法,給學生營造崗位氛圍,使他們設身處地的考慮問題。同時采用頭腦風暴和分組討論的形式,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處理問題的獨立思考能力。第二,發揮師傅的“傳、幫、帶”作用。教師理論的傳授知識,在學生場景模擬練習中幫助他們解決問題,在示范環節帶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綜上,教師在專業知識上的指導、專業技能上的點撥和在職業素養上的培養,都體現了教師和師傅角色的一體化。
三、結語
本文構建了導游職業能力體系,創新性地將導游職業能力劃分為專業能力、方法能力、社會能力和個人特質四方面,豐富了導游職業能力的理論研究,并討論了中職導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實施對策,是對現代學徒制領域的創新和嘗試,為改革和優化現有導游職業能力培養提供參考。
(作者單位:江蘇省常熟中等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