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一寧+徐東方
摘 要:農戶是指專業從事農業生產勞動的人家,一般都指農村的常住戶。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小康社會的不斷推進,國家為了保證國內經濟的平衡發展,建立了農村信用社,通過農村信用的建立,鼓勵農民發展農業,為經濟發展奠定基礎。但是,農村信用社在工作過程中,對農戶信用等級的評價還存在問題,農戶信用評級方法不科學,評級結果不可靠等等,都是影響農民發家致富的主要問題。文章主要對農戶信用評級體系的構建進行了分析,并對其理論及實踐進行了研究。
關鍵詞:農戶信用;評級體系;構建;理論;實踐
中圖分類號: F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1069(2017)04-117-2
0 引言
現如今,隨著我國經濟全球化的不斷發展,社會主義小康社會的不斷推進,如何致力于發展農業,提高農民收入,提升農民生活水平是當前國家社會、經濟發展面臨的難題。農村信用社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緩解農民發展難,資金困難的局面,但是,農村信用社在對農戶信用進行等級評價過程中,其評價體系不完善,對農戶的信用評級有失公允,沒有充分發揮農村信用社在農戶發展中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也打擊了農戶發展的積極性。因此,國家應重視對農戶信用評級體系的構建,保證信用評級體系的公平、公正性。
1 農戶信用評級體系構建的理論知識
目前,我國在風險評估過程中常用的方法有三種,其中包括:層次分析法、專家評估法和模糊綜合評判法。這三種評價方法各有優點,針對不同的風險需要使用不同的評估方法,來保證評估結果的可靠性。對農戶進行信用評級的主要目的是了解農戶的經濟發展情況,避免信用風險的出現。下面我們就來介紹一下評價體系指標:
1.1 選擇指標的原則
對農戶信用等級進行評定是目前信用等級評定相對較為簡單的工作,因為農戶的工作及事業大都與農業有關,涉及其他方面的很少,能夠引發風險的因素也就相對較少。所以,在選擇評級指標過程中,要遵循可得性、可更新性、全面性、無冗余性。因為,在農戶評級過程中,我們要保證指標體系建設的可行性,指標過高農戶很難滿足要求,指標過低就會增加信用風險,不利于農村信用社的發展。隨著信息化技術的方法應用,在選擇指標時,也要保證直播的可更新性,以此來適應多變的社會經濟[1]。
1.2 指標準則的構建
在構建指標準則時,農村信用社要分層次對不同級別的信息進行處理,合理把握不同級別信息輕重緩急,避免出現不同等級信息相互比較的現象。另外,在確定指標體系結構時,要明確準則與指標的關系,不能以準則限指標;以指標套準則。下圖為指標關系結構圖,農戶信用評級工作者可以以此來確定自身指標及體系構建存在的問題。
1.3 定性指標的定量化
在農戶信用等級評定過程中,對定向指標進行定量化分析與處理,可以使評定結果更加清晰明了,使數據更加有說服力。如:將定性指標分為是非型、等級型和分類型。我們可以將定性是非型指標用0和1表示,等級型指標可以用分值數據表示,分類型指標可以用羅馬數字表示。一般情況下,工作人員對定性指標把握不是很準確,如果將定性指標用定量化的方式表現出來,人們不僅可以直觀形象地了解指標數據,還能依據指標數據權重,對農戶信用進行有效評估,從而保證了信用評估的有效性[2]。據河北省農村信用社信息披露顯示,截止到3季度末,全省農信社各項貸款余額6845億元,比年初凈增762億元,同比多增87億元。貸款增速高于全省銀行機構平均增速0.88個百分點,其中涉農貸款余額比年初增加409億元,增速高于各項貸款(除貼現外)1.3個百分點;小微企業貸款余額比年初增加591億元,同比多增48億元,增速高于各項貸款5.1個百分點。通過上述信息,我們可以了解到,涉農貸款的增加意味著我國對農戶的政策扶持,同時,也是農戶信用等級提高的表現。所以,對定性指標進行定量化分析,提高農戶信用評級水平,可以有效促進信用社及農戶的和諧發展。
2 農戶信用評級體系模式的構建
通過對定性指標進行定量處理,有利于信用評級方法的規范化,在構建信用評級體系時,應以網絡分析法為核心,將評級中的權重與定量指標進行有機結合,可以完善農戶信用評級體系,保證了農戶信用評級方法的科學性和有效性。
2.1 農戶信用評級體系模型的構建
通過對指標體系關系結構的分析,我們可以將農戶信用評級體系模式用下圖表達出現:
以我國河北省為例,設有信用信息公示系統,銀行在對農戶或普通借款人進行信用評級時,可以參考河北省信息公示系統的信息,確定農戶及借款人的信用等級,然后進行審核工作。
2.2 建立農戶信用綜合評級系統
基于為了保證農戶信用評級的有效性,農村信用社可以建立信用綜合評級系統。信用綜合評級系統的建立,可以彌補當前征信系統的不足,完善農戶的個人信息及信用評級信息[3]。農戶信用綜合評級體系的應用,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降低農村信用社或銀行對其進行審查的成本,銀行或農村信用社通過共享農戶信用評級信息,可以實現對農戶信用等級的動態查詢和動態管理過程,當農戶再次申請貸款時,銀行或農信社可以依據其在農戶信用綜合系統中的信用等級及信用具體信息,對其進行風險評估,以此來保證信用評級結果的可靠性。
2.3 加強農戶信用評級體系在農村信用社中的應用措施
農戶信用評級體系的確定,主要是解決當前農戶信用評級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因此,農戶信用評級體系確定后,就需要加大其在農村信用社中的應用力度。
首先,政府應建立多方聯動的工作機制,因為農村信用社的工作環境較為復雜,主要與農民進行近距離接觸,若出現溝通障礙或交流問題,會不利于農戶信用評級工作的開展,所以,政府應加強領導,積極調動基層所有的力量,對農戶個人信息及農業信息進行全方位的調查,不放過一絲一毫。其次,在農戶信用評級過程中,政府也需要加大相應的激勵政策。農村信用社的建立主要是鼓勵農戶開展自己的事業,尋求新的發展出路,以此來帶動農村經濟的發展。因此,在開展農戶信用評級過程中,政策應出臺鼓勵措施。
3 結束語
通過對農戶信用評級指標關系結構及評價體系模型的分析與研究,我們可以發現,農戶信用評級體系的完善,可以提高農戶信用評級結果的可靠性,同時也為農戶發展自身經濟提供了財務支持。因此,政府相關部門應重視農戶信用評級體系的建立與完善,保證信用評級體系的應用效果。
參 考 文 獻
[1] 陳永明,吳蔚藍,周龍,李雙紅.農戶信用評級體系構建的理論與實踐[J].西部金融,2014(02):66-72.
[2] 閻亞軍.我國新型農村信用體系構建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2.
[3] 程鑫.基于支持向量機的農戶信用評價研究[D].山西財經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