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衛峰
摘 要:“絲綢之路經濟帶”自由貿易區的建設,對于西安,陜西,乃至整個西北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具有極為重要的戰略意義。本文從西安市情出發,首先提出西安建立“絲綢之路經濟帶”自由貿易區的必要性;分析了西安建立“絲綢之路經濟帶”自由貿易區的相關條件及功能定位;最后得出西安“絲綢之路經濟帶”自由貿易區的具體實施策略。
關鍵詞:絲綢之路經濟帶;自由貿易區;實施策略
中圖分類號: F752.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1069(2016)32-88-2
0 引言
“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構想的提出,為以陜西省西安市為中心的城市發展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視角。積極主動地建設以西安為中心的自由貿易區成為落實十八屆三中全會“加快自由貿易區建設,擴大內陸沿邊開放”的必然要求。
1 西安建立“絲綢之路經濟帶”自由貿易區的必要性
1.1 西安具有優越的地理區位優勢
西安作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起點城市建設自由貿易區,可以憑借地理區位和國家相關政策的優勢輻射周邊地區關中城市群及“西三角”經濟帶的發展,使西安成為絲綢之路經濟帶上的重要樞紐,對于西安國際化大都市的建設能提供重要的支撐和保障作用。西安會加大對外開放的力度,可以為西安帶來高端裝備及戰略性新興產業,充分發揮關中地區的比較優勢,也可以與中亞、中歐地區開展貿易,互通有無。西安自由貿易區可以構建開放型的經濟發展模式,為新常態下中國經濟的發展提供有力支持。
1.2 西安作為中國西部重鎮,絲路起點城市,具有極為重要的戰略地位
建立西安自由貿易區,將會打通中國東中西部貿易通道,提高生產要素的利用效率,為絲路經濟帶建設提供戰略支撐點,促進內陸開放步伐,發揮對絲路經濟帶沿線國家和地區的輻射和集聚效應,促進國際跨區域合作,特別是與中亞五國及中歐地區的有機聯系。利于形成合作共贏的新經濟體系,有效降低國際區域合作的成本。
1.3 西安國際內陸港的建設和發展為自由貿易區的建設提供了必要的物質基礎
西安內陸港的建成可以起到以點帶線,以線帶面的作用。實現絲路經濟帶若干城市群與環渤海經濟帶、長三角經濟帶、珠三角經濟帶的有機協調發展。設立絲路經濟帶西安自由貿易區,發揮西安綜合保稅區和出口加工區的優勢,在此基礎上逐步擴大貿易園區范圍、輻射關中城市群,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旅游業、裝備制造業、現代服務業等新型產業。
2 西安建立“絲綢之路經濟帶”自由貿易區的條件分析及功能定位
2.1 西安建立自由貿易區的條件分析
西安作為陜西省會,西北地區最大城市,是絲綢之路的起點,世界級旅游城市,區位條件優越。有現代化立體化的現代交通網絡,西安咸陽國際機場是我國六大空港之一,西安市我國西部地區最大的鐵路樞紐,是歐亞大陸橋的重要節點。高度發達的現代交通網絡的建成,西安與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和地區以及我國中部、西南、西部腹地的聯系更加便捷,西安的區位優勢更加突出。西安區域經濟中心地位明顯。在內陸型城市中,西安設立陸港型綜合保稅區,財政、土地、稅收等各方面的優惠政策明顯。西安國際港務區的地理位置優越, 2015年第一季度,西安GDP總值超過甘肅、寧夏、青海、新疆四省區的經濟總和,經濟實力強大。西安綜合保稅區具有較低的集裝箱裝卸費用,國際中轉總量比重逐年提升。西安市所在的陜西省礦產資源豐富,陜北能源基地為西安自由貿易區的建設提供能源支持。西安綜合保稅區地理位置優越,與西安咸陽國際機場比鄰,距離西安行政中心、海關兩個特殊監管區域距離較近,口岸功能完善,為自由貿易區的建設提供了條件。
2.2 西安內陸自貿區的功能定位與發展方向
國內正在建設的自貿區各有特色,上海自貿區定位為國家級自由貿易試驗區;廣東自貿區更加注重粵港澳合作,帶動珠三角經濟發展,為推進海上絲綢之路服務;天津自貿區面向東北亞市場,為京津冀一體化服務;福建自貿區重點在于突出海峽兩岸合作,形成閩臺經濟一體化。總體來看,上海、廣東、天津、福建自貿區屬于沿海型自貿區,西安要建設的自貿區屬于內陸型自貿區,定位應不同于其他已經批準設立的自貿區。西安自由貿易區應該準確定位,著力打造“絲綢之路經濟帶”內陸型自由貿易試驗園區,帶動陜西關中城市群發展,引領西北五省區及陜成渝西部金三角經濟帶經濟發展,輻射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城市與地區互聯互通、協調發展。西安建設的自由貿易園區,應結合自身優勢打造區域金融中心、商貿中心、科研中心、物流中心,將注重功能整合,結合區域比較優勢和要素稟賦,與競爭對手適當錯位發展,避免惡性競爭和重復建設,促進西部地區經濟社會的可持續協調發展。特別是針對中亞五國與東歐國家積極有效地開展對外合作,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形成差異化發展策略。
3 西安“絲綢之路經濟帶”自由貿易區的實施策略
3.1 貿易、投資領域的制度創新
借鑒上海、廣東、天津、福建四個自貿區的經驗,西安在貿易、投資領域應進行制度創新,制定西安自由貿易區的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政策,逐步放開對國內外投資者在西安的投資限制,廣泛吸引外資。應對外商投資項目由核準制變為注冊制,方便外商投資,降低投資準入門檻,為外商投資提供便利。西安自由貿易區應逐步減少和取消對于外商投資者的資質要求、股權比例、業務范圍等方面的準入限制。制定先進區,后報關的相關政策,增加貿易和物流企業的數量和層次。西安自貿區應重點發展絲路經濟帶核心城市轉口貿易、國際配送、國際采購、增值加工等主體業務,大力發展金融、會展、休閑、信息等現代服務業,形成體系完整、改革力度大的自由貿易區投資、貿易體系結構。
3.2 以“絲路經濟帶”為依托,提升西安開放水平
繼上海成立自貿區后,廣東、天津、福建自貿區建設相繼獲批,西安“絲綢之路經濟帶自由貿易區”應有區域性特色。西安的競爭力體現在西安擁有區位優勢,應盡量爭取政策支持,獲取改革紅利。以絲路經濟帶為依托,西安地處中國版圖的中心位置,聯通東西、輻射南北的重要交通樞紐,在交通、信息、物流、基礎設施建設方面都較為完善。西安高校眾多,研究實力雄厚,五大主導產業高新技術產業、裝備制造業、旅游業、現代服務業、文化旅游產業可與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城市豐富的能源資源、相關產業形成有效的補充,可以做到產業互融。西安口岸平臺齊備是西安的一個重大優勢。西安市不沿邊、不靠海,但有西安國際港務區這個全國最大的內陸港,還擁有兩個功能齊全的綜合保稅區和一個出口加工區,在海關特殊監管和對外開放政策創新方面有一定的基礎和經驗,有能力有條件為絲路沿線對外開放提供便捷的口岸物流服務,建設西安絲綢之路經濟帶自由貿易試驗區,可以進一步提升西安在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中的輻射、帶動、服務、支撐作用,使之成為聯通歐亞、承東啟西的樞紐,進而達到以點連線、以線帶面的效應,實現絲綢之路經濟帶涉及的8個城市群之間,以及絲綢之路經濟帶與長江經濟帶、沿海經濟帶之間的互融互通、協同發展。”建設西安絲綢之路經濟帶自由貿易試驗區將為構建開放型經濟新格局、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提供更為有力的支撐可有效提升西安開放水平。為絲路經濟帶自貿區的建設提供物質基礎和條件。
3.3 轉變政府職能條件下的制度創新
建設自由貿易區,政府職能的轉變顯得尤為重要。要建設西安自由貿易區,要專注于政府職能轉變。按照自貿區理念,建設自貿區需要按照要求改造政府職能。政府要在市場準入方面進一步放開,貿易要向“境內關外”的目標努力,做好事后監管。要求政府必須是一個有限政府、責任政府,政府在相關領域既要管得少又要管的到位,政府應是效能政府、服務型政府,要為市場主體提供高效、優質的服務。同時,西安市政府應效仿上海等地,加強自身的改革和流程再造,優化對于市場和企業的服務。西安市政府還應在培育社會信用體系、完善信息共享、綜合執法制度、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市場監管等方面制定一系列的規章制度并嚴格遵守,將其作為事中事后監管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進行研究和如破。
參 考 文 獻
[1] 馮宗憲.國外自由貿易園區發展的態勢及我國的對策[J].經濟縱橫,2015,10.
[2] 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西安自貿區可行性分析及政策建議[J].西部財會,2016,4.
[3] “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下的西安自由貿易區的構建分析[J].商場現代化,2015,9.
[4] “一帶一路”戰略下的西安自貿區建設可行性研究[J].陜西行政學院學報,2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