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霞
摘 要: 隨著素質教育的開展和課程改革的進行,初中數學正在探索和改革教學方法,研究性學習作為一種新的教學形式,以學生為主體,利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挖掘學生探究合作能力,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廣泛開展,具有重要的教學價值和意義。
關鍵詞: 初中數學 研究性學習 概念 特點 措施
研究性學習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積極開展,對數學教學改革具有一定的推進作用。研究性學習改變了傳統教學模式,提倡對學生主體地位的重視,積極培養學生思考探索、合作交流和學習實踐的綜合能力,提高數學在學生生活中的應用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不斷探尋適應學生的研究性學習方法,保證初中數學教學改革得到重大成效。我結合實際教學經驗對初中數學研究性學習展開深入討論和分析。
1.初中數學研究性學習的概念
初中數學研究性學習是數學教學改革的新模式,貫穿學生學習數學的各個階段。研究性學習是在牢固掌握數學基礎知識的基礎上對實際問題進行探索和解決的過程,對學生思維開拓、動手動腦、交流合作等有積極推進作用。
學習數學的最終目的是建立數學思維,解決生活和學習中遇到的實際問題,用數學頭腦探索問題解決方法,研究性學習為學生實現數學學習價值提供了渠道,為學生形成數學思維方法提供了機會,提高了學生運用數學知識的綜合能力和素質。
2.初中數學研究性學習的特點
2.1開放性。
初中數學研究性學習對學習內容和方法不局限于課本,課題研究內容和方法更開放、靈活和廣泛。對于學習內容,學生可以針對學習生活或者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也可以引申與其他學科和研究方面的問題,通過廣泛搜集學習內容,增強問題的綜合性、趣味性和復雜性,讓研究性學習更豐富。對于學習方式,學生可以根據問題具體內容,選擇不同解決方法,如生活問題可以通過實踐、調查、統計等方式解決;社會問題可以通過建模、數據分析、數據研究等方式。對于學習途徑,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能力、個人興趣、研究目標等選擇調研、媒體、網絡、資料查詢等,靈活選擇方法,快速準確地解決問題。
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在開放環境下更輕松和積極,利用自己學習的知識和能力解決不同課題難題,增強學習積極性,培養開拓創新、積極進取、深入探究的能力。
2.2探究性。
在初中數學研究性學習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起指導性作用。學生根據研究課題方向確定研究目標,自主選擇解決問題的視角、研究方法和結論總結。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斷利用所學數學知識探究解決問題的途徑,是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自主學習的過程。教師在學生學習過程中引導學生研究的主線路,對探究過程中的難題給予建設性指導,保證學生積極主動地自學。探究性研究性學習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敏銳的思維和歸納總結的能力,讓學生在數學知識海洋里提煉解決相應問題的堅持精神。
2.3實踐性。
初中數學研究性學習立足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課內與課外相結合的原則,體現數學學科的實踐性和生活性。數學教育的本質目的是解決身邊的問題,所以研究性學習更提倡學生關注社會、熱愛生活,在生活中發現問題,在實踐中解決問題,提高學生動手動腦、聯系社會生活的能力。
3.初中數學研究性學習的措施
3.1轉變教育教學觀念,正確認識研究性學習在初中數學中的地位。
研究性學習與原來接受性學習不同,教師要轉變教育教學觀念,傳統教學中教師是課堂的主體,采用填鴨式教學方式,學生只有在回答問題時才會參與到課堂中,這樣枯燥的教學模式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思想不易集中,學習興趣不高。研究性學習則更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習過程不僅局限于課本和課堂,在更開放的環境中探尋生活和社會關注的研究課題,讓學生更廣泛地選擇學習內容和學習方式,增強學習知識的豐富性,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能夠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激發學習興趣,開拓思維的發散性,把數學知識應用到實踐中,讓學生學會獨立思考、深入探究,讓原本枯燥的數學課堂變得更靈活和有活力。研究性學習對初中數學改革具有重要意義。
3.2結合初中生的生理、心理、知識特征,合理確定研究性學習內容。
研究性學習內容具有一定的開放性,內容靈活選擇,但是教師在制定課題內容時要結合初中生生理、心理和知識結構特征,選擇合適和有目的性的課題。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揮研究性學習的特點,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課題的選擇要針對學習數學知識的不同階段,學生掌握知識的能力,制定不同的學習內容??梢苑謱又贫ㄕn題,如學習效率高、知識掌握牢固的可以制定綜合性高一點的課題;理解力和學習能力相對較弱的學生可以制定相對簡單點的課題。讓學生在研究學習過程中,力所能及,充分利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提高學習興趣。也可以根據學生的興趣制定不同方向的課題,如對社會感興趣的學生,可以制定社會調研課題,讓學生參與到社會性問題中;對理論感興趣的學生,可以制定理論研究,讓學生通過查閱相關資料對課題進行深入性分析。
無論哪種學習內容,教師都要在課題中體現學習目標,設計問題與數學知識的結合點,充分發揮課題價值,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了解社會、體驗生活,享受研究性學習樂趣。
3.3變革對學生的評價方式,保障研究性學習的有效實施。
在傳統教學過程中,評價學生掌握知識的方式就是通過考試將學生成績量化,這樣的評價方式單一、不全面。研究性學習要求學生確定研究課題,敏銳地發現問題,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對結論進行歸納和總結。這一過程的每一步都展現了學生不同能力,所以教師評價學生時要擯棄傳統評價方式,針對學生研究性學習具體過程,多元化地對學生能力、學習效果和課題研究等進行細化評價,讓每一個學生發現自己在學習過程中的轉變。另外,可以讓學生自我評價或學生之間互評,這樣重新審視自我學習過程,增加學生之間的學習交流,互相欣賞、共同進步。
研究性學習的開展是初中數學教學改革的新舉措。教師在實施過程中要充分發揮研究性學習的特點,探尋有效學習方法,重視學生主體地位,充分開拓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和探究分析的能力,激發學生學習能動性,在生活中發現問題,在實踐中解決問題。初中數學教師要適應時代發展需要,不斷改革研究性學習中的問題,完善教學方法,實現高質量的數學教學。
參考文獻:
[1]江賀祥.初中數學研究性學習的課堂教學[J].教育廣角,2010(5).
[2]王莉.以研究性學習推進初中數學教育的創新[J].文化論壇,2011(8).
[3]吳向海.在初中數學教學中采用探究性學習方法[J].教學研究,2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