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麗慧
摘要:我國企業普遍存在成本費用粘性,外部審計對成本費用粘性有抑制作用,且外部審計質量與成本費用粘性成反比,本文將從代理理論、保險理論和外部審計公司治理觀來分析其分析理論基礎。
關鍵詞:成本費用粘性;外部審計;公司治理
一、研究背景
近年來,我國GDP整體增速較為緩慢,意味著我國整體經濟的增長速度有所放緩。企業要能順利應對這一經濟下行壓力,則必須要控制成本費用,而成本費用粘性是企業要獲得長遠發展所必須解決的問題。
成本費用粘性是指收人下降時成本費用變化的速率小于收入上升時費用變化的速率,即成本費用呈現出“易升難降”的狀態。我國企業普遍存在成本費用粘性,目前的研究主要是從內部公司治理角度出發,而外部審計作為一種外部監督管理機制對成本費用粘性具有抑制作用已經證實。那么外部審計質量是如何對成本費用粘性抑制作用的理論基礎是什么呢?
二、理論分析
本文將從三個部分對外部審計質量是如何對成本費用粘性產生抑制作用的理論進行剖析:首先,成本費用是如何產生的,即成本費用粘性的成因,將從現在作為流行的解釋----代理理論觀----進行分析;其次,從保險理論來解釋會計師事務所追求高審計質量的的動力或者是壓力;最后,外部審計的公司治理觀是連接外部審計與抑制費用粘性的橋梁。
(一)委托代理理論
兩權分離產生的必然結果是會產生委托代理問題,會使企業的管理層與所有者出現利益不一致,委托代理理論對于企業費用粘性問題的解釋更具普適性、全面性,得到學術界的普遍認可(Anderson等,2003;孫崢、劉浩,2004)。那么代理問題是如何影響企業的費用粘性?可以從兩方面進行分析:一方面可以從“帝國構建”(empire building)這一典型的觀點出發,具體而言是企業的管理層極有可能為了自身的利益,從而有構建帝國主義的野心。在企業收入上升時,通過增加自身薪酬和所能夠控制的資源來實現自己的帝國主義,謀取在職消費和建立個人威望;在企業收入下降時,不隨著業務的下降進行成本費用的控制,反而更可能過度擴大公司規?;虮A羝髽I未利用的資源以獲取更高的隱性收入。另一方面,以為管理層是受托進行企業管理,當企業經營存在不穩定或者是經營不佳時,企業管理層很有可能會通過盈余管理來平滑盈余,這也會使企業成本費用粘性增強。
(二)保險理論
保險理論亦稱深口袋理論,它的理論基礎是風險損失隨保險費用的支付而轉移,在審計市場上,企業所有者為獲得真實的支付審計費用來避免將來更大的損失。因此,企業所有者視此審計費用為自己買的保險費用,而會計師事務所通過收取的審計費用,作為提供審計服務的價值,審計質量的高低被視為投保的價值。
會計師事務所由于承擔了保險責任,就是一個風險承擔機構,只要被審計單位出現審計失誤或者其他欺詐社會公眾的行為,財務信息使用者有權利將其告上法庭,要求賠償,因此會計師事務所必須通過提高審計質量來規避各種風險。會計師事務所通過投入更多的資源、精力及時間,來獲得更高的審計費用,從而提高審計質量,降低被審計單位的盈余管理程度,實在不行會計師事務所還可以在公司管理者虛構財務信息致使投資者發生損失時以出具非標準審計意見報告的方法來將損失降低,保險理論是會計師事務所提升自身審計質量的壓力和動力。
(三)外部審計的公司治理觀
會計師事務所能夠通過高質量的審計來降低企業的成本費用粘性,是因為外部審計能夠發揮公司治理的作用。楊德明等(2009)發現內部控制和外部審計在公司治理具有一定的替代效應,梁上坤等(2015)認為外部審計是公司治理機制的重要組成,可以有效約束管理層的機會主義行為,進而抑制公司費用粘性,羅莉等(2015)通過深兩市A股證明了外部審計具有抑制上市公司高管薪酬粘性的作用。羅宏、曾永良(2015)認為高質量的外部審計具有公司治理功能,因為外部審計的本源代表了所有者權益,會計師事務所通過在審計過程中了解企業財務信息及其他方面信息的對被審計單位進行監督和約束,也可以通過出具的審計報告來平衡和制約公司各層級之間的權責利,能更好地維系利益相關者的權益,合理地調整優化企業內外部各治理層級之間的關系,從而對企業的成本費用進行監督和約束。外部審計具有同內部公司治理相同的對成本費用粘性的監督約束作用,外部審計質量越高,其發揮的治理效果越好,越能夠抑制成本費用粘性。
三、研究結論
外部審計對成本費用粘性有抑制作用,這是因為費用粘性很大部分是因為代理成本導致的,而會計師事務所有提升審計質量的壓力和動力,外部審計通過外部審計的公司治理觀對成本費用粘性發揮抑制作用,且外部審計質量越高,抑制作用越強。
參考文獻:
[1]Mark C.Anderson,Rajiv D.Banker,Surya N.Janakiraman .Are Selling, General, and Administrative Costs “Sticky”?[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2003 (1)
[2]孫錚,劉浩.中國上市公司費用“粘性”行為研究[J].經濟研究,2004(12).
[3]楊德明,林斌,王彥超.內部控制、審計質量與代理成本[J].財經研究,2009(12).
[4]梁上坤,陳冬,胡曉莉.外部審計師類型與上市公司費用粘性[J].會計研究,2015(02).
[5]羅莉,胡耀丹.內部控制對上市公司高管薪酬粘性是否有抑制作用?——來自滬深兩市A股經驗證據[J].審計與經濟研究,2015(01).
[6]羅宏,曾永良.外部審計、產權性質與費用粘性[J].南京審計學院學報,2015(02).
(作者單位:湖南湘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