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妍
摘要:結合我國國情,深入全面了解整個政治經濟與社會領域,實施深入改革,政府治理的關鍵點在于,通過深入財政改革,將財政轉型變成現實。從國家治理角度探討財政審計與財政制度構建策略,為財政設計工作提供參考。
關鍵詞:國家治理;財政審計;財政制度;構建
從上世紀七十年代開始,西方國家主動實施國家治理,尋求一種良好的政府治理結構,這已經成為國際化發展的趨勢。政府審計監督構成了政府治理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借助風險監控,確保政府有關部門落實自身職責,以信息支撐政府其余治理主體[1]。財政審計是國家審計永恒的話題,要迎合政府轉型需求,以服務意識為引導,凸顯免疫系統職能,更好地貢獻國家治理。
一、我國現代財政制度構建的問題
首先,預算尚不完整、細化,缺少合理的結構。相比國外政府預算規模與范圍,我國在這方面還差一段距離,執行效率不高,預算管理中未納入地方債。當前預算編制不夠精細,執行中許多預算支出沒真正落實到相應單位與項目。處在當前預算體制中,科教、醫療等支出需要與財政收支增幅相聯系,使得地方政府不易實施財政資金的安排。支出結構缺少合理性,用作固定資產投資的財政資金較高,行政機關本身支出了較多比例,財政資金在社會保障及公共服務的投入不多。預算執行中產生許多不規則行為,預算部門內多出現“二次分配”情況。一定層面上存在年底突擊花錢現象,主要由于預算違規及資金下達不及時。未構建起跨年度預算平衡機制,現階段執行的年度預算易引發短期行為,很大程度上影響跨年度執行項目的穩定推進,因為年度預算執行時間有所限制,致使預算部門出現了年末突擊花錢行為,不利財政資金使用效益的提高。由于績效評價體制與專業人員素質等的原因,致使績效預算不能大范圍推廣。預算透明度不高,公開的預算僅為靜態數據,許多預算屬于“類”預算,不具體;在預算制定與執行過程中,缺少透明的詳細資料。
其次,轉移支付制度缺少科學性,不能有效應對事權與支出責任不適應的問題。我國分稅制帶來財權上收,產生了負面影響。中央政府財政收入在政府間縱向財力中占據較高比例,事權多傾向地方,地方政府事權并不匹配支出責任。分稅制改革后,地方政府事權增加,財政資金嚴重不足,國內構建了轉移支付制度。財政收入增加時,中央政府財政轉移支付資金具有越來越寬廣的規模,逐漸完善了財政轉移支付的結構類型,優化了財政轉移方式,有助于縮小各地區間的財政差距。
再次,稅收征管水平仍需提升,稅收法定原則未有效落實。通常我國稅收統計中的基數法不完善,經濟過熱時,使得稅收機關未收上應繳稅,經濟下滑時,面臨稅收考核壓力,各級稅收部門喜歡征收過頭稅,導經濟波動劇烈。我國取締了專管員“管戶制”,新稅收管理員制度存有缺陷,使得偷稅與漏稅行為頻發,一些地區多出現引稅與買稅行為,往往出現滯留稅款的情況。我國宏觀實際稅賦增高幅度不明顯,相比發達國家稅收征管效率,還有一定差異。現階段稅收法定原則尚未落到實處,一些地方政府任意提高附加稅。
二、國家治理角度下的財政審計與財政制度構建
首先,建立財政審計大的格局,強化績效審計,促使績效預算制度構建與健全,產生良好的財政資金使用效果。運用新型的財政審計一體化模式,將財政審計大格局建立起來,詳細來說,涵蓋了財政審計機構職責的重新調整,以預算流程為依據,優化財政審計工作模式,建立動態的財政審計一體化模式。考慮公共財政的實際需求,早實施部門預算編制,使項目預算的申報與評價程序完善化,強化項目資金使用審計,計算“成本—績效”比例,促使績效預算,重新構建部門預算支出流程,使績效審計比重得到提升,創收較高的財政資金使用效益。
其次,轉移支付資金審計,集中于資金使用效益,推動轉移支付制度變革,主動踐行財稅政策審計評估。財政審計結合當前專項資金設置政策文件,構建各項指標體系,如,資金設置指標體系等,對專項資金的使用效益進行著重評估,實現專項資金的合理設置,減少轉向資金消耗,與轉移支付制度改革相配合。重視轉移支付資金管理流程審計,因為轉移支付資金管理具有較長的鏈條和實踐,要予以重視,確保資金管理與內部控制制度的完善,確保不會出現長時間不凸顯作用的財政沉淀資金,為財政資金整體使用效益的提升創作條件。財政審計涉及層面廣,具有較強的獨立性,關注財轉移支付,為產生較高的轉移支付資金使用效果,要優化當前轉移支付方式與轉移支付程序等。
再次,促使稅收征管審計較好發展,提高稅務機關征管水準,健全稅收制度。把主要審計資源集中于稅收征管質量審計,探討如何發現稅收征管中的腐敗行為,以當前稅收改革的重大問題為中心,和稅務機關共同把風險管理的理念融入稅收征管,產生較高的稅收征管效率[2]。在部門內部機構調整中,通過審計署提供稅收征管審計司的機會,確保稅收審計較高的整體性與主動性。靈活運用審計方式,關注社會焦點問題,如,“簡政放權關系到小微企業取消審批項目”等問題的迅速反應,指導高層決策與稅務機關的變革。
三、結束語
中期預算尚未制定,執行中存在許多問題,財政資金使用率較低。多年努力下,預算體系中融入了政府性資金預算與社會保障預算等,我國預算管理在這方面取得了積極進展,未與一般公共預算銜接起來。我國經濟迅速發展,稅制體制改革與稅收征管水平越來越高,加速了我國財政收入。我國稅收多源于流轉稅,企業稅賦較重,企業普遍要求減稅,要想保證財政穩定增長,壓力較大等。為此,以國際視野審視現代財政,構建起現代財政與大國財政,凸顯財政治理國家的職能,讓我國財政在全球范圍內發揮更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高翔.國家治理視角下的財政審計思考[J].寧波經濟(三江論壇),2013,01:45-47+7.
[2]張軍,張東偉.構建我國績效審計的準則[J].財經科學,2015,(2):121-130.
(作者單位:句容市審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