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宇軒
摘要:近年來,高校科研經費增長迅猛,但是科研經費的管理問題卻是百病叢生,如何管理好高校科研經費,本文采用案例研究方法,以A高校為例,從績效管理的角度探索出以人為本、加大激勵、注重考核等科研經費管理的新思路,通過“松綁+激勵”與績效考核制度化達到標本兼治的目的。
關鍵詞:科研經費;績效管理;績效激勵;以人為本;績效考核
2015年,全國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支出14169.9億元,比上年增加1154.3億元,增長8.9%;其中高等學校科研經費支出998.6億元,增長11.2%。雖然科研經費持續增長,但是科研經費管理卻是百病叢生,“報賬難”、“無法集中精力搞科研”、“絞盡腦汁做預算”、“年底突擊花錢”等問題始終存在,嚴重影響正常的科研工作,科研經費的使用效率比較低下。為此,2016年8月,中辦、國辦印發《關于進一步完善中央財政科研項目資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從經費比重、開支范圍、科目設置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松綁+激勵”的措施,激發科研人員創新創造活力。本文以A高校為例,進行研究分析。
一、A高校科研經費績效管理的現狀
(一) A高校科研經費的組成情況
A高校為中西部地區省屬重點高校,A高校科研經費歷年排名全省前五。如表1所示,從2009年到2015年,A高校的科研經費總量增長了將近3倍。其中,財政科研經費的增長比較明顯,財政科研經費占總科研經費的比例也是逐年增加,隨著國家近年來大力加強科研經費的投入,2014年和2015年的財政科研經費更是占到了總量的70%以上。
(二) A高校科研經費支出情況
科研經費包括直接經費和間接經費,其中直接經費主要包括:差旅費(會議費)、材料費、設備費、勞務費、委托業務費(協作測試加工費)等十幾類支出科目。表2列出的是A高校2014年和2015年兩年,縱向和橫向科研經費各支出科目占比的平均數,上述5項科目的支出加總均超過總支出的70%。其中,財政科研經費支出,占比從大到小依次為差旅費、委托業務費、勞務費、材料費、設備費;而橫向科研經費支出,占比從大到小依次為勞務費、差旅費、接待費、委托業務費、材料費和設備費。其中材料費、設備費、委托業務費(協作測試加工費)最能體現科研活動的過程和研究成果。
二、A高校科研經費績效管理存在的問題
根據以上數據分析,高校科研經費績效管理存在如下問題:
一是橫向科研經費由于沒有進行預算設置,支出較為隨意,經費監管流于形式。比如橫向科研經費大比例支出勞務費、差旅費,甚至出現7%的接待費,容易引起人們對橫向科研的用途和科研成果產生質疑。
二是財政科研經費勞務費的支出比例很低,只有14.63%。長期以來,科研經費管理相關文件都規定了財政科研經費中不得開支在職人員的勞務費,只能列支無收入人員的勞務費,而且還有比例的限制。這個規定的本身意圖可能是為了限制無發票支出,但卻是與科研活動本身的性質相違背的。科研活動主要是人的腦力活動,如何體現出科研人員的價值,應該增設人員績效科目,這樣科研人員不用再通過“湊發票”“虛開發票”“造假勞務費”來實現“自身的價值”,而是名正言順地獲得科研勞動所應得的報酬。
三是設備費占比都相對較低,也反映出A高校科研設備的不足。科研設備是科研工作不可或缺一部分,先進的科研設備是高效科研工作的必備前提。
三、高校科研經費績效管理的新思路
(一)以人為本
以人為本是績效管理的精髓,人是組織中有靈魂的參與者,如何提高組織的績效不能忽略了人的本質。科研工作者是科研經費管理的核心,沒有科研工作者的專心致志地辛勤付出,就免談科研成果。科研經費的管理辦法不應該成為科研人員科技創新途中的絆腳石,而應該順應科研工作的規律;不能一味的強調預算的編制,而應該根據科研活動的發生允許適當合理的調整;不能讓科研人員覺得財務報賬的“門難進”“賬難報”,而應該努力幫助科研人員解決報賬難的問題,財務人員應該準確向科研人員傳達科研規章制度的變化,特殊情況的解決辦法,有條件的單位可以給科研人員配備財務助理,爭取讓科研工作者把精力集中在科研工作中,而不是讓科研工作者成為一名會計。以人為本的績效管理制度除了對科研工作者有更多的關注以外,更多地在于能幫助高校管理者掌握管理技巧,養成科學的管理習慣,幫助科研工作者提高工作效率,最大限度地開發內在潛能。
(二)加大激勵
激勵是管理者的主要領導功能,貫穿于管理活動的始終。如何激發科研工作者的事業熱情,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需要我們在績效激勵中下功夫。科研經費分為直接經費和間接經費,而間接費用主要用于項目承擔單位的成本耗費和對科研人員的績效激勵。《意見》提高了間接費用比重,核定比例可以提高到不超過直接費用扣除設備購置費的一定比例:500萬元以下的部分為20%,500萬元至1000萬元的部分為15%,1000萬元以上的部分為13%。為加大對科研人員的激勵力度,有部門透露《意見》將取消績效支出比例限制,明確項目承擔單位可以在核定的間接費用比例范圍內統籌安排績效支出,并與科研人員在項目工作中的實際貢獻掛鉤。如此大尺度的放開績效比例,等于是給科研人員“松綁”。讓他們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科研工作中,獲得應得的成本補償。
(三)注重考核
沒有約束不等于沒有監管,在放開科研經費限制的同時,我們更應該從績效考核上想辦法,出高招。首先,績效考核應注意公正公平。績效考核的過程和環節都應該對科研人員公開,包括績效考核的內容、等級、考核方法、評價標準、考核結果、考核機構和職責等,只有這樣,才能激發科研人員爭上游的責任感和緊迫感。其次,績效考核應踐行差別化原則。不能籠統的把考核當成一個形式,而應該設定定量考核指標,比如論文的級別、數量、獲獎數量、專利數量、實用程度等方面進行打分考核,嚴格區分科研成果等級,對于不達標的科研項目應該有一定的懲罰措施。最后,績效考核應定期化、制度化。現階段,我們比較重視科研項目的申請,而忽視科研項目的中途和后期的檢查。績效考核應貫穿于科研活動的全過程,不止對科研經費的監控,科研成果更應該成為監控的重點。績效考核形成一種制度后,定期化的績效考核才能及時發現科研活動中的問題,促進科研事業健康的發展。
四、結論
我國正處在科技創新發展的關鍵時期,我們要從大額的科研經費投入中獲得相當的科研產出,加強科研經費的績效管理或許是一個好措施。在高校科研經費管理中,引入績效管理的理念,以人為本、加大激勵、注重考核可以更好地管理科研經費,使得科研工作者有更多的時間踏踏實實的搞科研,更有危機感、緊迫感和責任感,為高校“雙一流”的目標而努力,為國家的科技振興而奮斗。
參考文獻:
[1]韓潔,等.讓科研經費真正成為創新的“助推器”——詳解中央財政科研項目資金改革六大亮點[M].新華社,2016,1,8.
[2]曹穎萍.高校科研經費績效管理需要創新的思路和方法[J].中國林業經濟,2015,2(1).
[3]趙麗萍,等.農業科研單位科研經費績效管理的探討[J].農業科技管理,2015,6(3).
(作者單位:桂林理工大學財務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