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長萍
完善德育體系,推進學生德行發展
■楊長萍
德育在學生成長階段起著不可磨滅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其學生的心理及綜合素質能否充分發展。德育能夠確保學生能走上正確的道路,也是學生朝著積極方向發展的推動力。教師應建立較為完善的德育體系,從多方面推進學生的德行發展,不斷鍛煉和提升自己的德育能力。
對德育要有較為完善的認知。教師要保持一顆為學生無私付出的責任心,認真對待學生生活中出現的瑣碎問題,在處理的過程中改善自身不足,于工作中學習。教師應當盡量多的參與德育研修的相關活動,與他人交流,聽取他人的優秀德育經驗并結合自身實際對自己的德育方針進行調整。
例如,當學生之間出現小摩擦時,教師應積極多與學生交流溝通,做到真正理解學生心中所想,解決學生間的矛盾;在學校安排教師交流會時,應當積極主動參加,將自己的理論與其他教師進行交換,了解自己的不足與長處,做到在以后處理班級事務時能夠揚長避短,同時其他教師優秀的教學方法也可借鑒使用;在有空余時間的情況下,可通過網絡或其它形式,聽取優秀教育工作者的報告或閱讀德育相關的文章,做好筆記,不斷學習以提高自己的教育能力。
教師應通過親身實踐來完善自己的教育體系。首先要建立起一個工作效率較高的班委體系,更快捷地了解班級情況可對班級學生德行狀況有一個大致的掌握。同時,可針對班級中存在的問題組織相應的活動,在活動中增進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間的交流。很多教師由于盲目追求班級學習成績而忽略了這一點,良好的班級氛圍實則更有利于學生整體成績的提高。關注學生生活能力與學生個性的發展,將有利于班主任為學生的德育規劃明確的方向。
例如,定期進行班委改選,選擇學生和教師都認可的學生,定期與他們交流,將班委們反饋的情況與自己觀察所得進行整合;也可召開班會,在班會上組織班級游戲活動如擊鼓傳花等,從活動的過程了解分析每個學生的性格與個性,在活動中弘揚正氣,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和個別學生單獨交流,促進其心理發展,督促其發楊優點,改正不足;更應加強和各科老師的溝通,從老師的口中了解學生課上情況。總之著重進行班級文化建設,促進學生友誼和團結,在活動和交流中滲透自己的德育理念,促進學生積極向上地發展,教育出一批高尚素質的人才。
除了和班委的頻繁溝通之外,教師也應當抽出時間和普通同學進行交流,交流的話題不僅僅是學習,高中生對發生的事件往往都有自己獨特的認知,但因為見識較為短淺,認知仍有很多不足,教師可以像朋友一樣參與學生間流行話題的討論,了解他們對當下不同事件的不同看法,從中看出他們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通過旁敲側擊的方式對他們的不正確思想進行修正,既不會傷及學生自尊,又不至于放任學生的思想偏離方向。教師還可通過讓學生進行匿名反饋的方式,讓學生主動指出自己教育過程中存在的不足并加以改正,也可從學生的反饋中了解學生的真實情況從而從兩種角度進行自我提升和班級教育。與家長的交流也是德育過程中必不可少的,教師應積極與家長溝通,實現學校家庭的共同教育。
例如,學生可以在紙條上寫下對班級建設、教師教學以及班主任管理的意見與建議,然后匿名上交,這樣保護了學生的隱私,同時也讓學生不再畏懼班主任的“權威”,敢于說真話、提意見;在學生課余時間班主任可經常參與學生的聊天,放低自己作為長輩的心態和學生面對面的交流時事,做到不局限學生思維的展開,又巧妙地帶動學生思維方向,讓學生對自己有親切感,愿意接受自己的教育;在課下,教師可偶爾隨機對學生進行家訪,或以電話形式聯絡家長,了解學生家庭教育情況,與家長共同教育學生。
總之,教師不僅要通過傳統的學習方式抓住機會不斷提高和完善自身的水平,又要加強和學生、家長的溝通,從實踐中進行教育資源的整合。在對素質教育要求不斷提高的今天,德育是學校教育的靈魂所在,只要講師講究方法,德育工作將會有序高效地展開。■
(作者單位:江蘇如皋市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