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仁柏 衛夢竹
(凱里學院經濟管理學院)
轉型發展下完善財務管理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探析
——凱里學院人才培養模式探索
■申仁柏 衛夢竹
(凱里學院經濟管理學院)
培養應用型、復合型人才一直是國家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方向。財務管理專業作為一門綜合性和實踐性均較強的專業,各高校對于財務管理專業應用型人才的培養需要摸索出更為有效的人才培養模式。本文重點圍繞轉型發展下高校如何完善財務管理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這一問題展開分析,分別從課程體系、教學方法以及社會實踐三個方面提出完善之處,為培養財務管理專業應用型人才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財務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應用型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指出并強調要緊密結合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大力培養應用型、復合型、技能型、創新型人才,這為各本科院校的未來發展指引了明確的改革方向。凱里學院經濟管理學院于2011年從原法律與政治學院分離后,建院到現在,著力培養有創新意識的應用型人才的辦學模式。幾年來,經濟管理學院在應用型人才培養方面積極探索,注重人才的KAQ(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以知識傳授為基礎,以能力培養為重點,以實踐教學為途徑,全面拓寬學生知識面,使人才具有較強的實踐、創新能力和職業技能。
財務管理專業具有很高的實踐性和綜合性,這就要求學生需要具備更全面、更綜合的知識面,在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的引導下,應用型本科院校的財務管理課程教學要重視理論基礎知識的培養,整個課程體系的設置既要多元化拓展又要多層次深入,既要和各相關學科的課程緊密聯系,又要深入布局財務管理學科的內部課程。
財務管理專業是一門融合了會計學、經濟學、管理學等學科的綜合性專業,本科院校的財務管理專業課程設置中要合理把握各個學科之間的相關性,要充分設置會計類、經濟學類、管理學類的課程,才能使學生對財務管理專業有更深的把握和理解,在會計類課程方面要設置會計核心課程:會計學原理、財務會計、財務報表分析、成本會計等課程,在經濟學類課程方面要設置宏微觀經濟學、金融學、計量經濟學等課程,在管理學類課程方面要設置管理學、市場營銷學、企業戰略管理等課程,同時還應設立經濟法、稅法、財政學等相關課程,這些課程與財務管理專業息息相關,并且起著相互促進的作用,學科間課程的科學設置和規劃有助于學生培養更全面、更綜合的知識面。
對于財務管理專業的課程體系來說,財務管理核心課程是最為重要的,院校要合理設置多個層次的專業課,才能使學生對財務管理專業有更深的認知和把握。財務管理課程總體分為三個層次的課程,分別為初級財務管理、中級財務管理和高級財務管理。對于這三個層次來說,很多教材沒有非常明確和清晰的劃分,實際上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嚴格的劃分,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對學生傳達這三個層次的專業知識,最基礎的部分是初級財務管理和中級財務管理,也是必須要開設的課程,在有條件的情況下,應當開設較高層次的課程,包括企業并購財務管理、集團財務管理、國際財務管理等課程,這些課程一方面拓寬了學生的專業知識面,一方面能開闊學生更高的眼界,給予學生更高的平臺去培養專業興趣。
財務管理專業對于各個學科的綜合性之強也決定了財務管理教學方法的重要性。財務管理專業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環節的安排會直接影響課程的教學效果。隨著經濟環境的不斷變化和市場對人才需求的變化,財務管理專業的課程設置也與以往相比有了很大的變化,課程的設置變得更加全面和深入,都使得財務管理專業的教學方法改革更具迫切性和必要性。
財務管理是一門綜合性強、實踐性強的專業,并且課程中理論多、公式多,理解起來很抽象,僅通過傳統的講課式教學方法無法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還會造成學生在理解上形成障礙和誤差,而案例教學是一個非常適合財務管理專業學習的教學方法,在財務管理專業的各類核心課程中,均圍繞企業和公司的各種經營活動和財務活動,以案例進行具體分析更容易讓學生有具象思維,能夠更容易將專業知識活學活用,靈活的把理論應用到實踐。在初級和中級財務管理課程中,引入案例來貫穿融資、投資、營運、利潤分配等環節,在高級財務管理課程中例如公司并購重組、公司戰略管理這些都可以以案例為主體進行教學,通過案例可以覆蓋課程的主要知識點。
同時案例教學還能帶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性,在案例教學中還可以加入學生的分組討論,針對不同案例進行分析,形成自己小組的討論報告,有效地引導學生自主討論和發散思維,把財務領域抽象的理論案例化、具象化、生動化。
財務管理專業的教學環節重點以“教”為核心,但財務管理是一門應用型的專業,要考慮學生在理論學習完成后是否能夠將這些知識轉化為技能,所以要重視教學反饋環節,在教學過程的最后環節要考察學生知識轉化為技能的水平,及時反饋教學效果,例如財務報表分析這門課,結課時除了考試,還應要求學生獨立對一家公司的財務報告進行分析,最終通過獨立分析形成財務分析報告;企業并購重組這門課同樣可以在結課時要求學生對某個并購案例進行分析,形成分析報告,很多財務管理課程都需要學生講學科知識轉化為技能,能夠獨立分析和處理問題,所以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重視教學反饋環節,通過一些考察形式來檢驗學生知識轉化為技能的水平,以此來不斷改進和完善教學內容和方法。
作為一門綜合性專業,財務管理課程不僅要有強大的理論,同時還要注重社會實踐性。從根本上講,財務管理理論來源于企業理財實踐,因此,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應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比如可以對內建立學院的財務實訓室,對外組織學生進行社會實踐和公司培訓等。
學校設置“實踐教學周”,是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的具體體現,是實踐教學環節的具體落實。開展“實踐教學周”,無疑是加強實踐教學行之有效的一種方法。經濟管理學院綜合教研室可以根據學校設置的“實踐教學周”要求,進行認真地學習和討論,結合學校情況和分院實際,對財務管理專業的實訓進行周密的布置和安排,制定《實踐教學周工作方案》。在校內形成“教學+實訓”的綜合模式,讓學生通過校內實訓活動來撰寫報告,加強學生的信息收集能力、信息處理能力、提高專業實踐能力,相對較于單純的傳統本科教學模式更有利于提高財務管理專業的專業技能。
財務管理專業畢業生就業面廣闊,不僅工業企業、商品流通企業、飲食服務業需要眾多的財務管理人才,金融業(含保險與證券業)、農業、養殖業、信息產業等都需要財務管理人才。因此,拓寬財務管理專業學生的實用知識面,關注多行業對管理人才的需求,是財務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客觀要求。
基于各行各業對財務管理專業人才的高需求,我校應積極與各領域企業及公司建立合作關系,選擇合適的企業和公司建立校外實習基地并以實習基地共建的方式保持長期校企合作關系,與主要實習企業簽訂了校外實習基地共建協議書,約定校企雙方成立共同的領導小組,共同組織協調實習;企業參與實習大綱的制定,并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確定實習內容;在實習過程中,企業選派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工作人員作為實習指導人員參與指導,校內也同時選派優秀的教師進行實習跟蹤。校外實習基地是現階段各高校主要的實習方式,學生在老師及企業工作人員的帶領下,將理論知識的學習運用到實際的工作。并且由經驗豐富的工作人員進行講解、示范和交流,可以提高實習效果,熟悉工作環境。有利于深入了解各領域實際工作流程和各個環節,對企業內部的財務狀況、運行機制、管理模式以及企業文化的深刻的認識。校外實習基地的建立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對于培養應用型專業人才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培養應用型人才,不但要發揮學科優勢和綜合功能,還要準確把握人才培養目標定位,合理設置課程體系,改進教學方法,加強實踐教學的開展和學生思想品德教育;更重要的是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加大改善實踐教學環境,充分利用學科、科研平臺、實驗教學平臺優勢,進一步凝練應用型人才培養理念,構筑應用人才新平臺,提高培養應用型人才的能力與水平,為地方經濟建設提供有力的后備人才支撐。
總而言之,財務管理專業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是一個動態的概念,既是教育的目標,又是經濟目標與市場目標。而應用型財務管理人才作為一個具有時代性的專業人才,其職能和作用都隨著經濟環境的發展變化而不斷變更著;作為經濟管理行業的堅實力量,經濟信息的獲取者和分析者,在動態的經濟環境下要不斷轉變人才培養理念,樹立全局觀念,完善財務管理專業人才培養體系,學生畢業后,成為公司經營的管理者、企業利潤的創造者、資本市場的支配者。
[1]于天野.略談應用型本科財務管理專業課程體系建設[J].中國農業會計,2009(1):28-29.
[2]袁江云.應用型院校財務管理課程教學改革探索[J].會計之友,2009(7):83-84.
[3]孫曉琳.獨立學院財務管理課程教學問題探討[J].經濟研究導刊,2012(35).
[4]楊淑娥,張強.關于教學改革指導思想與理念的思考[J].會計之友,2010(1).
[5]段云華.獨立學院校企合作建設實習實訓基地探索[J].當代繼續教育,2013(06).
G644
A
1008-2549(2017)07-001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