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婷 (運城學院)
德孝文化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
——以地方性綜合院校運城學院為例
■趙婷 (運城學院)
作為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核心,德孝文化具有很強的生命力。“百善孝為先”,德孝文化是以中華民族千百年來的代際和諧為核心,以個人、家庭、和社會對長者和老年人的尊敬、幫助、贍養(yǎng)為主要內容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古人將德孝視為道德之元,教育之本,德孝文化作為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內容,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因此,德孝文化資源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重要價值,將德孝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融合,是傳承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必然要求。準確把握德孝文化的具體內涵,并探究應用于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有效途徑,將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際效果。
思想政治教育;德孝文化;應用途徑
近年來,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越來越受到國家的重視和人們的關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明確指出,要弘揚中華文化,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2009年初,國家將除夕、清明、端午、中秋等民族傳統(tǒng)節(jié)日納入法定假日;2011年10月,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繁榮若干問題的決定》:“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指出:要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作為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核心,德孝文化具有很強的生命力,“百善孝為先”,德孝文化是以中華民族千百年來的代際和諧為核心,以個人、家庭、和社會對長者和老年人的尊敬、幫助、贍養(yǎng)為主要內容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古人將德孝視為道德之元,教育之本,將德孝文化作為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內容,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山西運城,古稱河東,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fā)祥地。作為德孝文化的發(fā)源地,從2010年起至今,已經成功舉辦七屆德孝文化節(jié),在社會上引起很大反響,成為運城市的一張新名片。運城學院,作為運城的一所地方類綜合本科院校,在德孝文化的傳承方面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如何結合時代特征與大學生的思想特點,將德孝文化應用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是每一位政治輔導員、思政課教師應該考慮的問題。要成才,先成人,將德孝文化應用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不僅可以改善大學生的知識結構,提升大學生的道德修養(yǎng),幫助其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還有利于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
德孝文化源遠流長,《史記》中記載說:“天下明德,皆自虞舜始”,這是關于德孝的最早的記錄。舜以賢德孝行而著稱,五帝之一,舜所倡導的為人、持家、做官、治國均以道德為大本,開創(chuàng)了中華道德文化之先河,當前,已經形成了虞舜文化,成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以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為代表的五教理念和以明德思想為代表的德政思想是舜文化的基本內涵。具體包含有。
1 仁者愛人的思想
舜出身農家,相傳他的父親瞽叟及繼母、異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他們讓舜修補谷倉倉頂時,從谷倉下縱火,舜手持兩個斗笠跳下,逃過一劫,他沒怪弟弟,他對弟弟慈愛感動了天帝。舜在厲山耕種,大象替他耕地,鳥代他鋤草。帝堯聽說舜非常孝順,有處理政事的才干,把兩個女兒娥皇和女英嫁給了他;經過多年觀察和考驗,選定舜做他的繼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親,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為諸侯。孔子曾贊美舜為政,好生而惡殺,他崇尚道德,以仁義治天下。
2 舍己從人的思想
《孟子·公孫丑上》曰“:大舜有大焉,善與人同,舍己從人,樂取于人以為善,自耕稼陶漁,以至為帝,無非取于人者,取諸人以為善,是以人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舜以他人利益為重,處處關心他人、愛護他人、助人為樂,表現(xiàn)出舍己從人的思想。
3 隱惡揚善的思想
舜對人、對事方面,處處維護大家的顏面,隱惡揚善,推行善政,以良善之心對待大家,對待百姓們,對于邪惡橫行的惡人,果斷采取措施,流放四夷。可見,舜對人民施行善道,體現(xiàn)出了仁者愛人的思想。
4 惠澤萬民的思想
《甫刑》曰“:德威惟威,德明惟明。非虞帝其孰能如此乎?”舜居于自己的位置,造福全天下,養(yǎng)育并保護人,使人們都能得到自己的關愛,這種廣博的道德,給予天下所有人的關愛,最偉大。
5 表現(xiàn)民本思想的《南風歌》
有關舜歌《南風歌》的最早記載,詳細記錄了舜關心百姓們鹽業(yè)生產的動人場面,體現(xiàn)了舜關愛民生的思想。如今,《南風歌》已經演化成為一種行為規(guī)范、凝練成為一種關愛民生、體現(xiàn)民本思想、宣傳德化的代表。
五教理念進一步引申,“從‘父義’中引申出義,從愛親中引出仁,從父母愛子女、兄友愛弟、弟恭敬兄、子孝敬父母中引申出之所當愛的智,從家庭成員具備五種品德、相互之間彬彬有禮中引申出禮,從五品具備愛得誠實中引申出信。”可見,做到了“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也就具備了仁、義、禮、智、信的道德品質。
1 德孝文化中體現(xiàn)的養(yǎng)親敬親尊親思想,更有利于開展感恩教育
孝,首先體現(xiàn)為“善事父母”,發(fā)揚傳統(tǒng)孝文化的“愛”、“敬”精神,能夠使個人道德修養(yǎng)得到提高。在現(xiàn)代家庭中提倡父慈子孝、夫妻恩愛、家庭和睦,可以增強每一個家庭成員的道德責任和義務感。有研究表明:“當代大學生孝道的主流表現(xiàn)是積極、健康、向上的,但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孝道缺失現(xiàn)象,缺乏反哺意識。”因此,德孝文化中體現(xiàn)的養(yǎng)親敬親尊親的思想能夠讓大學生學會去理解父母、感謝父母。然后由對父母之愛推及其他人。
2 德孝文化注重人的道德素質,有利于改善大學生人際關系
“德以孝為至,孝以德為行;知孝,則知修德;修德,則廣大其孝”。孝是德的根本所在,大學的學習任務之一是學習怎么做人、做一名有道德的人。德孝文化中所包含的博愛思想,強調推恩,在實際生活中,孝之愛并非只局限于家庭內部,父母與子女之間、老年人與青年人之間、人與人之間,使得孝道得到升華,是形成和諧人際關系的精神動力。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道德教育要求學生要團結友愛,實際中,大學校園中,不同家庭、不同生活閱歷、不同生活習慣的學生在一起接觸和交流,一些矛盾和沖突不可避免,究其原因,獨生子女思想過于自我,沒有忍讓之心是其原因之一。所以,弘揚德孝文化,改善大學生的道德現(xiàn)狀,有利于融洽學生的人際關系。
3 德孝文化中包含誠信立人思想,有利于開展誠信教育
當今社會的發(fā)展十分迅猛,各種高科技體裁的出現(xiàn),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了眾多的便利,而無論個人處于社會的哪一個階層,都應該將誠信做為做人的重要準則。個人的信譽可以說是人們生活與學習乃至工作的重要憑依。如果你是一個不受承諾的人,那么在社會活動中,將寸步難行。在德孝文化中所包含的誠信立人的思想,值得我們去了解,去學習。縱觀古今,誠信是待人處事的關鍵,是人與人交際與合作上的重要橋梁。將誠信思想引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需要注意的幾點是:一個是,學生們要意識到誠信的重要性,要確保個人的言行一致,不要搞表面一套,背面一套的作風。誠信之人,在社會歷練中,可能會得到更多的幫助,而反之,則會處處碰壁。誠信的人有助于實現(xiàn)自我夢想,品格也一定高尚。學生應該對真理抱著堅持與執(zhí)著的信念,積極去探索去學習。誠信是做人的一個標尺,個人是否成功,與他是否誠信有著很大的關系。
4 德孝文化中的民本思想、道德思想,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愛國情懷
我國人民的人生理想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種崇高而遠大的人生理想,成為了促進我們共同發(fā)展與奮斗的目標,并且形成了獨一無二的富含民族精神以及愛國主義與社會責任感的飽含民族凝聚力的氛圍。這一思想在德孝文化中也有所體現(xiàn),追本溯源,愛國與德孝是分不開的,孝文化的出現(xiàn),最早是以血緣親情劃分的,是民族得以延續(xù)的基礎。將德孝文化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可以讓學生懂得愛與感恩,既要愛自己的小家,更要愛大家——國家,將小孝延伸到大孝,小愛延伸到大愛。
運城是華夏文明的發(fā)祥地之一,近幾年,“德政千秋,孝行天下”的德孝文化已經成為運城市文化建設的一個新名片。在歷屆的德孝文化節(jié)中,通過各種活動將德孝文化廣泛的深入到生活中,形成了良好的社會風氣。作為高校,更應該重視德孝文化資源,充分利用課堂主渠道進行教育。在文化的研究方面,我院有山西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河東文化研究中心,德孝文化、根主文化是其主要研究內容之一。近幾年,陸續(xù)出版運城學院大學文化建設系列叢書:《德孝天下——虞舜文化說略》、《這里最早叫中國:話說運城》、《河東:這方水土這方人》等書籍,為開展“上好一堂課”德孝文化教育提供了很好的素材。通過定期開辦道德講堂,邀請專家、教師等為學生講授德孝文化相關內容,把德孝文化引入思政課堂,使得課堂更生動、效果明顯。
大學文化是一所大學在長期的發(fā)展與實踐過程中培育并形成的價值理念與精神傳統(tǒng),是大學校園里思想啟蒙、人格喚醒與心靈震撼的無形力量。校園文化建設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有著重要的影響作用,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能極大地吸引學生參加校園文化活動。運城學院作為一所以培養(yǎng)應用型人才為根本任務的地方性本科院校,除了努力建設大學應共有的文化:崇德仰學、篤真崇善、卓爾不群、勤奮嚴謹等文化之外,將德孝文化引入校園文化建設中,用潛移默化的方式達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運城學院的學校建筑物以河東名人命名,如后稷食堂、王通綜合教學樓、子夏樓、漢卿樓等,這些物質形態(tài)的文化使得學生能夠在地方特色的環(huán)境中學習和生活,潛移默化地了解德孝文化,內化于行。
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另一個重要渠道是校園文化活動。在校園活動中融入德孝文化資源,豐富了校園活動的內容,提高了吸引力和參與度。運城學院現(xiàn)有“德孝文化節(jié)”素質活動平臺,每年都會開展一系列的德孝主題活動,如“德孝話劇表演”、“德孝微視頻大賽”、“德孝知識競賽”、“一封家書”、“日行一孝,知恩圖報”等,學生通過參加這些活動,體驗德孝文化,學生心中的愛不斷地被培養(yǎng),被傳遞,提高了道德素養(yǎng)。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發(fā)[2004]16號文件中指出:“高等學校各門課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師都負有育人職責。廣大教師要以高度負責的態(tài)度,率先垂范、言傳身教,以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和人格給大學生以潛移默化的影響。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大學生專業(yè)學習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滲透到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各個方面。要深入發(fā)掘各類課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在傳授專業(yè)知識過程中加強思想政治教育,使學生在學習科學文化知識過程中,自覺加強思想道德修養(yǎng),提高政治覺悟。”輔導員、思政課教師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骨干力量,平時與學生的交流、接觸較多,會對學生產生很大的影響。德孝文化內涵豐富,只有教師自己真正理解了,才可能在授課時旁征博引,將課程講得精彩,才可能在與學生交流時更準確地引導學生。因此,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對德孝文化的學習與領悟,使其文化教育能力充分發(fā)揮是非常有必要的。
在德孝文化的教育中,應該廣泛利用社會資源,結合“請進來”“走出去”兩種方式,與社會資源進行對接。從2010年開始,運城已經連續(xù)舉辦七屆德孝文化節(jié),在社會上引起很大反響,活動受到了國際儒學聯(lián)合會、中國先秦史學會等單位的支持,將這些專家、學者請進校園,開展主題講座;運城市的德孝文化具備豐富的資源優(yōu)勢,名勝古跡、文物、文化景點1600多處,其中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達90余處,在離運城學院不遠處,有全國文明的舜帝陵,乃是全國重要的德孝文化旅游的重點景點以及德孝文化傳承的重要基地,有著名的關公故里解州關帝廟,仁義禮智信盡在其中。應該讓學生“走出去”,利用運城市所擁有的歷史悠久和深厚的文化積淀來加強德孝文化教育,提升愛國主義情感,實現(xiàn)教育的最終目的。其次,德孝文化教育的實施離不開每一個家庭,通過“一封家書”、“日行一孝、知恩圖報”等活動讓學生學會理解父母、感謝父母,與家庭的聯(lián)系更為緊密,通過召開家長座談會、輔導員與家長聯(lián)系制度,將德孝文化教育滲透到更多的家庭中,讓家庭、父母的育人功能發(fā)揮得更大。再次,應充分利用網絡、新媒體等現(xiàn)代科學技術傳播德孝文化。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發(fā)[2004]16號文件中指出:“要主動占領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新陣地。”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網絡已經成為人們學習和生活不可或缺的助手,青年大學生更易于接受新鮮的事物,QQ群、微信群、微博、微信公眾號等媒介成為了傳播德孝文化的重要載體。社會—家庭—學校—學生,織成一張網,以點到面。
通過對德孝文化資源的挖掘,不難發(fā)現(xiàn),德孝文化資源豐富,高校的思想教育工作者應該從實際出發(fā),充分利用本地的資源,結合學生的特點,積極探索有效的應用途徑,使得德孝文化的育人功能能夠充分發(fā)揮,進一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時效性。
[1]秦建華.德孝天下——虞舜文化說略[M].山西:山西人民出版社,2014.
[2]林春玲,吳立明.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中融入孝文化教育的探索[J].思想教育研究,2014(5).
[3]張莉.當代大學生孝道現(xiàn)狀及其教育對策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7.
[4]東方橋.孝經現(xiàn)代讀[M].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2.
[5]張恒瑋.基于德孝文化的運城市文化建設研究[D].湖北工業(yè)大學,2014.
[6]許武強.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價值及其實現(xiàn)[D].山東大學,2012.
[7]費孝通.論人類學與文化自覺[M].北京:華夏出版社,2004.
[8]周衛(wèi).大學生孝德教育探索——以湖北工程學院為例[J].高校輔導員學刊,2015(03).
[9]羅國杰.思想道德修養(yǎng)[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10]康學偉.先秦孝道研究[M].臺灣文津出版社,1992.
G641
A
1008-2549(2017)07-0034-03
德孝文化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途徑研究(課題編號:SZ-2015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