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朝猛
21世紀型能力:“核心素養”的日本表達
羅朝猛
2013年,日本向社會公布了以《培養適應社會變化的素質與能力的教育課程編制的基本原理》為標題的研究報告,提出了面向國際、立足本國的核心素養框架:“21世紀型能力”。
“21世紀型能力”研究課題,由日本國立教育政策研究所牽頭,組織了近80人的研究團隊,自2009年開始至2013年,此課題研究歷時五年。從劇烈變化的社會、世界教育的趨向、教育、學習研究的最新進展等三個維度切入,考查21世紀日本國民需要具備哪些核心能力。一方面,對經合組織、歐盟、英美等發達國家的核心素養或核心技能作文獻研究,另一方面,組織專家走訪歐美國家相關研究院所取經,同時在日本160間學校進行了有關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試驗,其中包括筆者曾經留學過的新瀉大學的附屬小學。在五年間,日本國立教育政策研究所組織召開數次有關“21世紀型能力”構建的研討會,最終形成了達百頁的研究報告,對“21世紀型能力”的內涵、構成,以及如何培養這些能力進行了全面的闡述。
日本“21世紀型能力”架構由基礎力、思考力和實踐力三大部分構成。“思考力”居于“21世紀型能力”的核心地位。具體而言,“思考力”是指“每個人自主學習、自我判斷、形成自己的想法,與他人商討,比較并整合自己的想法,形成更好的見解,創造新的知識,進而發現下一個問題的能力?!彼伎剂τ砂l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創造力、邏輯思維能力、批判性思維能力,元認知、學習適應力構成。
支撐“思維力”的是“基礎力”,它對促進思維力起著強大的支撐作用?!盎A力”,即“通過熟練使用語言、數學、信息通信技術等來實現目標的技能”。
基礎力由聽、說、讀、寫的語言技能、有效利用數學信息的數量技能、通過計算機有效運用信息的信息技能構成。這三種技能與所有的學科、領域均有聯系,需要在全部的教育課程中有計劃地進行培養。
在“21世紀型能力”架構的最外側是“實踐力”,它引導著“思維力”。“實踐力”是指“在日常生活、社會和環境中發現問題,并運用自己掌握的知識,尋求出對自己、社區和社會有價值的解決辦法,并將解決辦法通報社會,與他人共同協商討論這種解決方法,通過這種方式認識到他人和社會的重要性的能力”。“實踐力”涵蓋調整自主行動和自主選擇生活方式的生涯規劃能力,與他人進行有效溝通的能力,與他人共同參與構建社會的能力,倫理道德意識和市民責任感等能力。
自1989年至2013年24年間,日本教育改革完成了從“新學力”1.0版到“21世紀型能力”3.0版的轉變。
1989年,日本修訂的中小學學習指導要領提出了以“興趣、態度、意愿”和“思考、判斷、表現”為中心的教育理念,這就是所謂的“新學力觀”。與以往只強調強調知識和技能相比,“新學力觀”首次提出要注重情感、態度與學習的興趣,尤其強調要培養學生的思考力、判斷力與表現力。
在1998年修訂的中小學學習指導要領即實施之際,2002年,時任日本文部大臣遠山敦子發表了《勸學》一文,提出了“扎實學力”的概念?!霸鷮崒W力”包含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二是思考力、判斷力、表現力及其他能力;三是主動學習的態度。“扎實學力觀”的提出,標志日本教育改革進入了“2.0時代”。
為全面落實從“新學力觀”走向“扎實學力觀”,2007年修訂的日本《學校教育法》第30條第2款規定:“在掌握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同時,培養應用知識和技能解決問題所需的思考能力、判斷能力、表現能力等能力,培養自主的學習態度?!边@就從法律的層面明確了“扎實學力觀”的“學力三要素”。
2007年,日本中央教育審議會發表的《教育課程分會關于全部審議結果的總結報告》提出,學力要素包括:1.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掌握;2.應用知識和技能解決問題所需的思考能力、判斷能力、表現能力等;3.學習意愿。
如何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判斷能力、表現能力,日本中央教育審議會報告(2008年1月17日)中提出,必須開展以下活動:1.表達所獲得的體驗;2.正確理解并傳達事實;3.解釋和說明并應用概念、法則、目的等;4.分析和評價,并論述信息;5.針對課題,確立思路進行實踐并加以評價、改進;6.互相交換想法,促進自己的思考和集體思考的進步。
日本人深深感悟到,在一個信息化高度發達的多元文化共生的社會,人類面臨著諸如環境問題、地球規模問題等問題,僅靠培養具有“扎實學力”的日本國民,是難以滿足社會發展需要的。為此,他們在思考教育到底應該培養具有什么素養的國民。
在2003至2008年五年間,日本內閣府、福利勞工部、經濟產業部和文化科技教育部根據自身所需人才的規格與要求,分別提出“完整的人素養”“職業素養”“公民素養”和“大學生素養”培養目標,四部門均從“知識素養”“社會與人際關系素養”和“自我管理素養”三個維度構建指標體系,為“21世紀型能力”框架建構奠定了基礎。
2013年,日本國立教育政策研究所對上述四部門所提出的“核心素養”進行完善與提煉,最終形成了日本“21世紀型能力”框架。從此,在日本學校以培養學生“基礎力、思考力和實踐力”三位一體的“生存力”為具體方向,引起了全日本社會的廣泛關注。
(作者單位:中山大學附屬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