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 華
“問題
——建?!獞谩蹦J皆谛W數學應用題教學中的應用
蘇 華
數學學科的教學中,應用題一直受到教育者的廣泛關注,對學生進行應用題訓練,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還可以促進學生數學素養的形成,同時也是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以及分析與判斷能力的基礎?!皢栴}——建?!獞谩苯虒W模式是通過教師的指導和學生之間的交流探究,把遇到的問題轉換成數學問題,再用解決問題后得出的結論解釋實際問題的過程。該模式能夠滿足小學應用題的教學需求,因此一直受到教育者的關注,被廣泛運用到小學的數學教學中。
在平時的應用題教學中,教師提出問題時要考慮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出發,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主動學習。利用與學生實際生活相關的題材可以吸引學生,讓學生接觸熟悉的事物,感受到數學和生活是息息相關的。在提出問題后,教師要適當地指導學生,幫助學生分析問題,同時,還要讓學生運用之前學習過的知識解決問題。審題過程中,教師要對題目的意思進行嚴密的分析。以“軸對稱圖像與性質”這一教學內容為例,教師生怕學生完成不了教學任務,多數在黑板上畫出圖像,然后再根據圖像指出對稱軸、頂點坐標,引出相關性質。問題多是設計引出的。再結合學生自己動手、主動探究、合作,在整堂課上,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提出了許多有價值的問題,比如說圖像具有對稱性、對稱軸、頂點有劃分的作用可以使圖像的增減性很有作用,當然具體講解時是以軸為準,等等。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動手、觀察、感受、討論、總結,使學生發現圖像的性質。這種“由學生提出”的教學的效果肯定利于學生掌握新知識,因為學生在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探究過程中,對于圖像的性質是自己通過數形結合領悟到的,雖然表述不是很準確,但是意思基本接近,那就更易于理解,記憶更深刻。
建立模型是“問題——建?!獞谩苯虒W模式中最關鍵的一個環節。在通過理解題目和交流后,學生已經在腦海里建立了一個解題的思路,同時將未知的問題轉換成數學模型,因此,教師可以對這個部分設計并實行適當的教學方法。例如,遵循新課標對當下數學課程教學提出的要求,再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對授課的方式進行科學的安排,合理規劃開展教學工作的路線。在實踐中我們主要采取明暗結合的方式,即明線與暗線相互配合。明線指的是著重培養學生的數學基礎,大力加強基礎概念知識的教學。開展明線數學教學,學生能練就扎實的基本功,處理實踐問題的思路與能力也能得到不斷加強。除了明線,暗線教育也要同步進行,也就是在日常教學的過程中,通過潛移默化的引導幫助學生形成數學化的思維方式,并養成科學嚴謹的邏輯;在借助數學知識處理實踐問題時,學生能夠自行制定實驗方法并能夠自主繪制數學圖表,并且可以利用數學思維對實踐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解決方法。兩條教學主線,明暗結合兩者相得益彰,從而推進了雙基教學在常規教學中的滲透與結合。
數學模型的運用也非常重要。在模型運用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回顧整個解題的過程,使之成為自己的一套解題思路。部分學生即使學習了大量的數學概念并且也具備了一定的數學能力,在實際生活中遇到數學問題時仍然會出現無從下手的情況。為了引導學生有效地解決數學問題,可以采取構建模型的方式,把抽象的數學問題轉化為模型的形式呈現,這樣可以幫助學生對問題進行分析理解,并找出解決問題的突破口。在對實踐中的數學問題進行分析處理時,教師要重點幫助學生對問題進行思考分析,將抽象的情況轉化為具象的模型。比如,在學習“三角形面積計算”這一知識點時,教師可以給學生分發一些學具或者讓學生使用白紙、剪刀自己動手制作,將書本上描述的各種三角形制作出來。在對三角形的面積進行計算時,需要借助計算矩形面積的方法,為此教師要指導學生如何將三角形轉化為矩形,讓學生自己動手試一試,將做好的三角形剪開再拼湊起來,了解三角形轉化為矩形的思路,再指導學生利用公式對三角形面積進行計算,從而掌握這一知識點。
運用相應的模型有助于提高解決問題的效率,是教學知識教學與數學實際應用兩者間的重要橋梁,并促使小學生在此過程中獲取更多的數學知識。
(作者單位:江蘇啟東市東海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