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海龍
核心素養視角下小學數學“嘗試
——分享——導學”方法分析
唐海龍
核心素養主要是要培養小學生良好的學習素養。數學是一門邏輯性強、與生活緊密聯系的學科,在新課程教學背景下,教師需要學會運用“嘗試——分享——導學”的模式導入教學,培養小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以小學數學教師為主導,逐步引導學生學會端正學習態度、主動積極學習、獨立思考問題、善于運用數學推理,并鼓勵學生之間多交流、溝通、分享數學知識,讓學生對數學有進一步的認識和感知,能夠在教學中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主學習能力,同時使小學數學課堂變得生動、有趣,從而為學生營造一個優良的學習氛圍。
探究學習往往可以理解為關注全體學生,重視教學事件,合理運用探究活動進行交流。學生的探究學習處于多元變化之中,隨時都有可能產生不同于預設的情景和問題。學生的動態性、多樣性、不確定性比較多,這時,教師應該學會正確引導學生的學習方向,引導學生進行大膽嘗試,充分激發他們學習的自主性,完善學生的學習任務和人格培養。例如在學習“三位數除以兩位數”這一章節的內容時,教師可以設計一個例題引導學生嘗試進行探究,如:二年級3班總共有50名學生,共同到圖書館進行借閱,共借書150本,每位同學平均借書多少本?在進行嘗試——分享——導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變換不同的情境讓學生進行嘗試探索。比如教師還可以這樣設計:三年6班有52名學生,為了慶祝兒童節制作了156條不同顏色的彩帶,平均每位同學制作了多少條彩帶?為了進一步擴展探究,教師還可以對上述探究題進行進一步的轉化,如:156條彩帶中52條為藍色,其余為紅色和黃色,且紅黃彩帶數量相同,問:兩種彩帶各幾條?讓學生在不斷嘗試中,體會知識形成的過程,讓知識的習得變得更加豐滿、充實。
一位哲人曾說過: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我們進行交換,最后每人還是只有一個蘋果;你有一種思想,我有一種思想,此時我們進行交換,我們各人擁有的將是兩種思想。可見,分享多么的重要。在小學數學學習過程時,學生應該學會在合作中交流、分享,從而實現小學數學的學習質量得到進一步的提升。學生能把自己的一些學習經驗以及學習成果與大家分享。這樣有利于學生的學習更上一層樓,有利于學生對所學的課程內容整體把握,也有利于實現學習上的共贏。例如教師設計的嘗試題:56條彩帶中52條為藍色,其余為紅色和黃色,且紅黃彩帶數量相同,問兩種彩帶各幾條?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自行分組,小組成員之間開始展開了合作學習、交流探討,有的小組畫,有的小組擺,都忙得不亦樂乎,學習也非常積極。在學生合作、交流學習完畢后,老師讓學生小組把自己的計算過程進行講解與大家交流、分享自己小組的計算過程與結果。這就是合作、交流學習中獲得的快樂,這也是分享成果的魅力。老師巧妙利用合作、交流學習讓學生自己去探究、去發現,然后再利用匯報交流、共享的方式,充分調動每個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并在分享中體會到學習的真正快樂。
在小學數學課堂上,教師利用嘗試題,讓學生進行思考、解答,可以有效增加學習趣味,活躍課堂氛圍,能夠充分發揮小學生的想象力和邏輯思維,培養小學生的思考能力。例如,教師創設出來的嘗試題:156條彩帶中52條為藍色,其余為紅色和黃色,且紅黃彩帶數量相同,問:兩種彩帶各幾條?這個嘗試題在學生分組合作、交流學習并分享成果后,老師應該加以綜合,順水推舟地將“三位數除以兩位數”的課程知識進行深入導學,成功將該課程知識進行講授。通過這樣的嘗試——分享——導學的學習過程,讓學生常常處于發現、探索的學習中,有利于培養小學生學習樂趣,激活學生的邏輯思維,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意識及自主探究學習意識,同時使小學數學課堂氣氛變得活躍,不再是枯燥、無味。
總之,數學教師與小學生之間的互動,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學習交流,能比較快速地讓學生對數學感興趣,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在小學階段,身體和心理都還在成長中,數學教師需要正確運用這種教學模式,讓學生深刻體會到學習數學的樂趣,有效提高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不斷增強學習動力、學習興趣,由此,教師的教學效率也會相應有所提高,順利實現小學數學教學目標。
(作者單位:江蘇啟東市王鮑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