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景蘭
初中語文教學的誤區和改進策略
馮景蘭
語文學科是傳承我國優秀文化的有效方式。此外,語文還具有交際的作用,為人們的日常交際提供語言材料,因此,教育教學中需要高度重視學生的語文學習情況。但是在語文教學教學中,教師卻出現了一定的誤區,影響了語文教學的效果。
1.對學生缺乏科學引導
許多初中語文教師對待語文這門課程總是偏向于知識記憶,要求學生掌握語文課文中的知識,而沒有從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提升學生對語文知識地理解能力。在這樣的教學方式中,學生在初中語文學習中不僅沒有取得顯著的效果,而且由于記憶的知識容易產生遺忘的原因,而導致學生產生了厭學的心理,從而制約著語文教學取得良好的效果。在語文教師一味地灌輸知識的方式中,學生難以真正地感受語文課文中所蘊含的美感,這對提升初中學生的審美能力也帶來了不利的影響,同時這與素質教育的要求也是相違背的,從而嚴重地偏離了語文教學的初衷。
2.教師的教學觀念需要及時更新
教師受到應試教育模式的影響較深,對學生語文學習的要求依然是通過考試大綱組織教學,課堂中填鴨式的教學方式,使得初中語文教學出現了流于知識表面的問題,并沒有結合語文課文中向學生輸入真、善、美的教育,從而導致學生在語文這門課程的學習中沒有吸取精華的知識。此外,有的教師沒有根據不同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而設計語文教學方式,統一地采用一種教學方式,就連具體實施語文的環節也是一樣,導致學生在語文學習中逐漸地失去興趣,而初中語文教學也沒有取得良好的效果。
3.語文教學策略不恰當
初中語文教學對學生而言,不僅是單純地掌握語文知識,而是需要教師通過語文教學引導學生能夠發現生活中的豐富知識,積極掌握語文中所蘊含地深刻道理。但是部分教師沒有結合當前的語文實際情況,例如學生接受更多的信息、學生的思想更加活躍等特點,而依然根據語文教材中的內容進行照本宣科式地開展教學,使得語文課堂十分枯燥乏味,學生的思維能力也沒有得到較好地鍛煉,不利于學生的創新能力以及獨立思考能力的發展。
1.教師需要做到以生為本
素質教育是需要教師做到以生為本,在教學中能夠充分地體現出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主體作用,使得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之間形成平等、和諧的交流,共同探討語文知識。此外,教師需要按照學生不同的語文知識儲備以及接受情況而適時地調整教學方式,例如學生學習《桃花源記》這篇文言文時,其中涉及了許多文言知識,如通假字、古今義、詩詞、虛詞理解等,學生感到掌握這些知識有一定難度,教師則需要適當地加強引導,教師可以介紹一些文言參考工具書,供學生自行解決文言文中的一些基本字、詞的含義,更好地提高學生的文言文閱讀能力。
2.教師積極地調整自己的教學觀念
教師要樹立好為人師表的形象,自己充分地利用教學之外的時間,加強提升自身的知識能力,積極地拓寬自身的知識涉獵范圍,便于在開展語文教學中能夠更好地為學生從更多的角度分析語文文章。例如《奇妙的克隆》這篇文章屬于科普文,其中講述了科學研究領域中所出現的新型成果,教師在講授這篇文章時,除了可以從語文教學的角度分析之外,還可以根據當前最新的科學研究角度分析,幫助學生了解更多的科學知識,同時在教師介紹這些最新的科學成果中,學生能夠更好地感受語文知識不僅僅是學習語言,其中包括許多其他方面的內容,激發初中學生不斷深入探索知識的興趣。
3.創新語文教學,更好地啟發學生
教師在實踐教學中需要結合語文課文而不斷創新教學模式,使初中生對語文知識的學習產生更大的興趣,同時啟發學生思考問題,實現對初中學生進行思考以及創新能力培養的目的。因此,教師在語文教學中,要善于在現代化的方式中找到創新語文知識呈現的渠道,如教師在講《觀潮》這篇文章時,可以先通過多媒體播放潮水的相關視頻,讓學生從視覺角度了解潮水的氣勢,激發初中學生的好奇心,再進入文章內容的學習。再如學習《端午的鴨蛋》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查閱書籍或者是網絡資源收集等方式先了解端午的來歷,然后教師再引導學生學習這篇文章,調動初中學生參與語文學習的積極性。
教師在語文教學中需要正視誤區,結合新課改的指導文件加快調整語文教學方式,更好地教育處于青春期的學生。因此,初中語文教師在語文教學中,嚴格按照新課標的要求進行語文教學,調整自身的教學方式,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有效地探索出初中語文教學的有效方法,進一步提升語文教學質量,進而促進教育發展。
(作者單位:山東無棣縣魯北高新技術開發區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