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海霞
摘 要:多元閱讀為學生提供了廣闊的學習平臺,使學生從多維視角認知世界,培養創新思維和語文感知能力。要緊扣認知差異,凸顯多元閱讀的層次化;依循認知規律,凸顯多元閱讀的靈活化;拓展思維廣度,凸顯多元閱讀的多維化。
關鍵詞:語文教學;多元閱讀;個性化體悟;文本;認知差異
中圖分類號:G623.2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7)01-0036-01
多元閱讀是學生個性化閱讀的基礎,強調注重個體差異,注重解讀方式的開放性,注重學生獨特的閱讀體驗和感受,鼓勵學生從不同角度認識問題,用不同的方法表達自我,用不同的策略解決問題。多元閱讀為學生提供廣闊的學習平臺,使學生從多維視角認知世界,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語文感知能力。
一、緊扣認知差異,凸顯多元閱讀的層次化
課堂教學是以學生為主體的活動,教師應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設計出層次化的教學方法。無論是學習習慣、行為方式還是思維品質、興趣愛好,學生之間都存在不同,導致學習需求和學習能力也千差萬別。這就要求課堂教學設計的內容和難度呈階梯狀,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在喂飽底子相對弱的學生同時,不能餓著基礎好的學生。為了讓每位學生都能在課堂上找到與自己匹配的學習區,教師應積極地設定不同層次的學習目標,確保陽光能普照每位學生。多層次的學習目標還讓每位學生都能體會到自己的存在感,讓每位學生都體會到只要踮踮腳、伸伸手就能抓到果實的喜悅,讓每位學生都獲得學習的快樂和成功的體驗。比如教學《負荊請罪》一課時,為了讓每位學生都能學有所獲,教師設計了三個層次的教學目標。第一層次:針對基礎比較薄弱、學習不自信的學生,設置最基礎的要求。即理解標題“負荊請罪”的含義,通過全文閱讀,了解“負荊請罪”這個故事,知道它是成語、典故,并對“負荊請罪”一詞進行正確的解釋。第二層次:這一層次主要面向班級中的多數學生。即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不同人物的心理活動、語氣語調的表達特點。這篇課文主要以對話形式為主,需要學生在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基礎上,能擔任不同的角色融入情感進行朗讀。第三層次:針對基礎好、有自主學習能力的學生。要在分角色有感情朗讀課文的基礎上,把握人物形象特點,感悟人物性格品質,加深對文本的理解。
二、依循認知規律,凸顯多元閱讀的靈活化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無論是哪種教學方法都無法供不同教材和不同層次的學生通用。這就需要教師結合教材、學生及教學環境等因素,采取靈活化的教學策略、恰當的教學方法和手段,重視挖掘學生的學習潛力,激發學生興趣和學習熱情,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在輕松愉快中進行知識的學習與積累。比如《牛郎織女》一文,教學牛郎和織女兩人隔河相望時,教師用幻燈片出示波濤洶涌的天河,問學生:“隔河相望,你看到了什么樣的畫面?”通過一個“望”字,引領學生體會文本情韻。伴著背景音樂,教師接著問:“如果他們可以聽到彼此的呼喊,他們最想說什么?做什么?”在視覺和聽覺的雙重感染下,學生放飛思緒,發出許多感慨。有的認為,織女肯定會說:“你要好好生活下去,再遠的距離,也無法阻擋我們彼此思念的心。”有人覺得牛郎會說:“你放心,我會把孩子撫養成人。到那時,我會越過天河去找你的。”眾多不同的聲音,體現學生對課文的深刻理解。
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運用多種教學方法,為學生營造情感氛圍,激發學生的心靈感悟,為學生深入理解文本創造有利條件,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益。由此可見,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有著重要的意義。
三、拓展思維廣度,凸顯多元閱讀的多維化
俗話說:條條大路通羅馬,閱讀教學更應如此。語文教師應引導學生聚焦不同聲音,多角度全方位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在閱讀理解文章時,不能停留于一種方案,要鼓勵學生深入文本進行探究,挖掘不同的見解。比如《孔子游春》一文,最后一小節是:“泗水河畔的春意更濃了。”在充分解讀文本之后,教師提問:“學了這篇課文,誰能結合孔子游春圖,說說你對這句話的理解?”一陣沉思之后,有位學生說道:“春意更濃,寓意著他們之間的師生感情越來越深厚。”另一位學生說:“泗水河畔因為有了一群熱愛生活的師生的點綴,春天顯得更加生機勃勃。”還有的學生說:“孔子的教育思想在越來越多的學生中發芽開花,為泗水河畔增添了春意,所以春意更濃。”學生的思維發散開去,課堂學習氛圍越來越濃,而教師要對學生個性化的、合理化的解析表示肯定,多加鼓勵。
閱讀教學中多角度思考問題,能將學生引入自主閱讀的暢想空間,能使學生在豐富多樣的閱讀感受中與文本深入對話,獲得自身解決問題的信心。同時,多角度閱讀還能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對于文本的閱讀理解有著重要的意義。
四、結束語
總之,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運用多元的解讀方式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在閱讀中有所感悟,有所收獲。多元解讀這一新的理念正受到越來越多的教師關注,語文教師應該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努力實踐,促使學生更好地進行個性化體悟,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參考文獻:
[1]葛煜斐.生活化語文閱讀教學研究[D].揚州大學,2014.
[2]董玲.讓個性化閱讀成為語文教學的主流[J].語文建設,2013(02).
[3]張貽波.小學閱讀課“‘四點導學、多元感悟”教學嘗試[J].上海教育科研,20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