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莉
[摘要]二十一世紀以后,在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沖擊下,內地藝術表演團體面臨著巨大的挑戰,想要在這一環境下穩定發展,就必須進行管理體制上的改革。本文首先分析了內地藝術表演團體現狀,其次就內地藝術表演團體管理體制改革背景進行了分析,然后提出了幾點管理體制改革的建議,最后對全文作出了總結。
[關鍵詞]藝術表演團體 市場 管理 改革
我國藝術表演歷史悠久,各類藝術表演形式的起源都可以追溯到古代時期。自建國以來,由政府帶領的藝術表演團體和民間藝術表演團體為我國的藝術表演事業的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使很多國粹傳承下來。但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下,內地藝術表演團體管理體制普遍滿足不了發展需要,落后的管理體制阻礙著藝術表演團體的發展。
一、內地藝術表演團體管理現狀
(一)行政式管理現象普遍
現階段,我國內地很多藝術表演團體受政府影響比較重,相關制度體系帶有行政管理的影子。一方面體現在內部職工管理方面,如在國有內地藝術表演團體中,干部、職工、管理人員的人事任命都受政府相關部門控制。另一方面體現在績效考核上,多數藝術表演團體的績效考核環節相對薄弱,比較重視政績考核,這就造成團體內部表演人員對專業領域的研究、創作、演出逐漸喪失積極性,反而講究“面子工程”,逐漸脫離市場、群眾的需要,并由于長時間作品創作少、作品質量差等問題,逐漸喪失了市場競爭力。而這一階段,內地私營藝術表演團快速發展,并在自身驅動力的影響下,創作了眾多優秀、符合市場觀眾喜好的作品,從而成為我國藝術表演的新生力量,并在不斷地壯大。
(二)財務管理相對薄弱
內地藝術表演團體財務管理薄弱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1)政府對國內藝術表演團體定位為公益性組織,而公益性組織必然會降低團體收入。有些藝術表演團體完全靠財政撥款支持運營,自身經營收入微乎其微。(2)國有藝術表演團體對財務管理的認識程度不高,缺乏對經營成本的控制,并且其經營經費本身就很緊張,這就導致團體時常難以正常運作。藝術表演沒有充足的資金支持,就會降低作品質量。(3)無論是國有還是私營體制的藝術表演團體,其財務部門人員專業素質不高,相關業務水平低,會計核算方式方法相對落后,使財務信息失真現象嚴重。并且,相關監管力度不足,貪污腐敗、挪用公款的事件時常發生,進一步加大了國有藝術表演團體的財務壓力。
(三)人事管理落后
國有藝術表演團體人事管理采用的是編制管理模式,編制內人員和編制外人員享受的待遇不相同,尤其是薪資報酬和補助方面。演員付出的勞動和貢獻和分配到的薪資不成正比,這就導致很多有才華、專業素質過硬的演員逐漸流失到民間。而民營藝術表演團體相對靈活,多數團體采用合同制雇傭方法。但有些民營藝術表演團體沒有采用合同制,或合同制管理制度存在缺陷,這就導致一些人事糾紛和經濟糾紛的出現。
(四)業務能力存在不足
藝術表演團體業務能力通常指的是演出、創作等,而現階段我國很多藝術表演團體在該方面的能力不足。一方面由于基礎設施落后,有些團體都沒有專門的排練室,各類器械、設施都不具備。另一方面體現在創作能力低下,部分演出團體自成立以來,創作的節目少之又少,只能參與其它舞臺表演的客串,無法開展專場演出。
二、內地藝術表演團體管理體制改革背景研究
(一)信息技術快速發展,藝術傳播方式呈多元化
二十一世紀以來,我國網絡信息技術快速發展,傳統的藝術表演傳播方式迎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傳統的藝術傳播方式大多是舞臺表演,而民間藝術表演團體則通常選擇街頭表演形式。但在信息化時代,消費者欣賞藝術的形式呈多元化趨勢,而舞臺表演對于消費者而言更成了“奢侈品”。網絡觀看免費的藝術表演視頻,或購買廉價的碟片等雖然加大了藝術表演傳播廣度,但在這一過程中,藝術表演產生了復制品,眾多表演節目都在網絡環境下被曝光很多次,降低了消費者對傳統節目的觀看興趣,使傳統藝術節目表演者難以生存。
(二)藝術表演大眾化趨勢
造成藝術表演大眾化趨勢不僅僅是因為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還由于我國人民物質生活的提高和精神文明的豐富,藝術表演欣賞不再是少數人的“專利”。在這一過程中,觀眾對藝術表演本身的欣賞極少,更加注重舞臺上的“明星”。一些藝術表演團體為了發揮這樣的“明星效應”,開始運用其媒體力量,利用大眾的好奇心理和審美觀念,創造出受廣大觀眾追捧和歡迎的明星。而那些傳統藝術表演者,逐漸走向市場邊緣,被時代所淘汰,甚至很多傳統藝術文化傳承斷檔,埋沒在歷史中。
(三)快餐式文化對傳統文化的沖擊
藝術表演雖然在信息時代得到了快速傳播,并且受到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但大眾對藝術表演的欣賞往往只停留在感官,無法和表演建立精神上的聯系和溝通,這就導致大眾審美主張的視覺效果逐漸成為內地藝術表演的向導,而藝術表演的本質是希望通過表演來表達某種思想,屬于一種精神文明。這就導致傳統藝術表演和現代新興藝術表演逐漸出現了分歧,部分傳統藝術表演團體由于堅守著藝術表演本質,但又缺乏對表現形式的改革,使之無法滿足市場需求。
三、內地藝術表演團體管理體制改革對策
(一)改革藝術表演團體管理體制
首先,政府應該重新定位和國有藝術表演團體之間的關系。一方面,明確政府在藝術表演團體經營過程中的管理權則,在創作、宣傳及演出方面,政府應該減少干預力度,從而提高團體的創新能力,使其迎合市場需要。政府在這一過程中,應該加大對其它方面的監控,如資金使用情況、經營管理是否符合國家相關法律制度等。另一方面,政府應該加大財政投入力度,以正確的視角評估現階段市場藝術表演團體的經營成本,從而為藝術表演團體提供充足的資金,保障其穩定的發展。同時,對民營藝術表演團體,應該制定相適應的經營辦法,規范民營團體的行為,對民營藝術表演團體進行常規監控、抽查,并控制明星形象,杜絕明星或藝術表演團體參與違法犯罪,從而發揮社會公眾的積極作用。
(二)完善內部管理機制
現代內地藝術表演團體應該向公司制改革,建立科學的法人治理結構。其中,國有藝術表演團體在公司制的基礎上應該融入管委會模式,從而發揮政府對國有藝術表演團體的監控作用。首先,完善財務管理體系,重視經營成本的控制和收入的核算,遵循國家規定的相關會計辦法來進行會計工作。做好監督工作,可建立內部審計部門或加強和外部審計的合作,通過審計來提高財務信息質量,確保財務信息的真實性、完整性,并進一步完善各經營管理環節,使其符合國家制定的規范。其次,完善用人制度,尤其是在勞動關系方面,針對不同演員的實際情況來簽訂不同內容的勞務合同。同時,建立有效的激勵制度,提高演員創作和參與演出的積極性。最后,應該完善藝術表演團體內部的決策機制,如每年制定的演出安排,需要結合該年的市場詳情,不斷分析演出盈利的可行性。優化演出規模設置,調節演出次數,從而保障藝術表演團體演出方案的設定達到最佳結果。
(三)加強對市場環境的調控
近些年來,我國藝術表演團體演出市場不斷擴大,雖然為藝術表演團體帶來了非常巨大的發展機遇,但同時也存在挑戰。一方面,迎合主流文化是時代趨勢,藝術表演團體應該盡可能在保留傳統文化的基礎之上進行改革。同時,團體也應該積極開拓傳統藝術表演市場,政府加大宣傳力度,從而弘揚民族文化,保留歷史傳承。另一方面,執法部門應該積極打擊盜版,加強藝術表演團體的版權意識,在版權不允許的范圍之內,杜絕表演的流通。藝術表演團體更應該融入到信息化時代,加強以網絡為基點的經營模式改革,如開展網絡售票、網絡在線藝術表演等,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并促進藝術表演團體的發展。
總結
藝術表演團體管理體制受傳統文化和觀念的影響嚴重,想要作好管理體制的改革是一項艱巨且復雜的工程。政府應該理順和國有藝術表演團體及民營藝術表演團體之間的關系,應該積極發揮監督和引導的作用,加大對國有藝術表演團體的財政投入力度。各類表演團體都應該完善內部管理機制,建立現代化的管理模式。同時,政府需要加強對市場環境的調控,為內地藝術表演團體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