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慶民
[摘要]高州民歌雖沒有一個明確的形成時間,但明朝萬歷年間《高州府志》記載:“漸襲風華體明之化,論治于茲,椎跣變為冠裳,侏離化為弦誦,才賢輩出,科目蟬聯,彬彬然埒于中士”,其中“弦誦”即為高州山歌“唱誦”,清光緒《茂名縣志》載,明朝萬歷年間,高州知府張邦伊在“高涼八景”詩《東山樵唱》中寫道:“偶然清嘯發,余響震林隈”,由此可見,高州民歌最遲在這之前就已經流傳和流行了。
[關鍵詞]高州民歌 歷史淵源 發展說
一、高州民歌的現狀分析
在拯救非物質文化遺產方面,全國各地文化部門都高度重視并采取了相應的發展性保護措施。高州民歌的保護與研究也是如此,如高州當地政府在2007年組隊去云浮、羅定參加“南江山歌文化節”,進行比賽、展演和交流;2005年、2006年、2008年舉辦“山歌擂臺賽”,要求每個鎮都組隊參加,這些活動的開展對高州民歌的發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另外,還有民間音樂工作者通過調查、走訪、記錄而寫成的小冊子或以內部資料印刷的書籍,這些都是深入研究高州民歌的寶貴資料,如蘇漢材編著的《高州民歌選》、陳慶雄編著的《高州民歌》、周澤明編寫的《高州山歌集》等。但筆者認為,對高州民歌深邃的內涵、社會影響、文化價值等還需作更深層次的挖掘,運用音樂學、歷史學、人類學、民俗學、社會學、民族學、語言學等方法更加系統、全面、深入地研究。從目前的研究情況看,成果還較為薄弱,主要表現在:很少看到對高州民歌作系統研究的書籍在正規出版社出版;已有的高州音樂分析(曲式結構、調性、旋律的走向)等藝術特征研究也不夠細致、深入、系統;用民族音樂學、音樂美學的視角研究高州民歌,具有深邃性、內涵性的成果還不夠多,對高州民歌的藝術價值、社會價值、社會功能及傳播的研究成果還很少。
二、高州民歌的歷史淵源
高州民歌這一支艷麗的奇葩是高州特殊的地理環境、特殊的文化背景下的產物。高州地處山地,人們在山里勞動時各據山頭,互不見面,為解除勞動的辛苦和寂寞就高聲吆喝與相鄰的山民打招呼,為了抒發感情就即興演唱,互相對答,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山歌。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人們不斷地進行傳唱發展,內容上逐步生活化,如男女之間相互傾訴愛慕之情,歌頌太平盛世,宣傳農事知識,婚喪嫁娶等重大儀式等也都演唱民歌。高州民歌是什么時間形成的尚無發現有確鑿的資料,所以無從考證,但可以說自高涼郡有人居住就有了高州民歌,這就是勞動創造了人類,勞動創造了文明,勞動創造了文化與藝術。高州民歌也是勞動人民在長期的生產、生活實踐中所創造出來的一種必然的藝術產物。
從史料方面看,在明代萬歷年間高州民歌就用高州白話(俚語)傳唱,遍及高州鄉鎮,是七言四句韻文體,以“羽”調6、1、3三音組成調式,旋律優美,語言生動活潑。明朝萬歷年問《高州府志》記載:“漸襲風華體明之化,論治于茲,椎跣變為冠裳,侏離化為弦誦,才賢輩出,科目蟬聯,彬彬然埒于中士”。其中“弦誦”即為高州山歌“唱誦”。清光緒《茂名縣志》載,明朝萬歷年間,高州知府張邦伊在“高涼八景”詩《東山樵唱》中寫道:“偶然清嘯發,余響震林隈”。由此可見,高州民歌最遲在這之前就已經流傳和流行了。從其他史料方面看,清代乾隆年間溫汝能輯的《粵東濤海》中也有“高州民歌”數首。高州民歌的形成雖沒有一個明確的形成時間,但可以說高州民歌是在高州一千多年漫長的發展歷史中,伴隨著人類的勞動逐漸形成并不斷發展。從目前情況看,高州民歌具有代表性的老藝人:謝雞木坑村的馮志元,高州泗水洪龍村丈伯等先后辭世,仍健在的民間老藝人、老歌手已經很少。高州民歌的傳承與發展正面臨著很大的危機。
三、高州民歌發展說
1、早期的高州民歌。早期的高州民歌是一種原生態的民歌,這類民歌大多數是在山問勞動時演唱,演唱也大多是自娛自樂,抒發個人情感,緩解勞動疲勞,活躍勞動氣氛。有時還會和鄰近山野的歌手進行對唱,通過歌聲進行情感的交流。久而久之,對唱也就成為年輕人相互表達情感的一種方式,這種方式由勞動中逐漸發展到生活中。早期的高州民歌以世代口頭形式相傳而保留,這種民歌的內容一般都與老百姓的生產、生活息息相關,是抒發老百姓情感的歌曲。如《相思》:坐在深房織麻布,橫也絲來直也絲。半夜繡球鑲紅豆,暗里相思哥不知。情歌還常常以對唱的形式出現,內容大多反映青年男女談情說愛和婚嫁觀念。如《郎是花針妹是線》:(哥)柑子跌落在井心呀,一半浮來一半沉呀,你要沉來沉到底呀,莫來浮起動郎心呀。(妹)渾水過河呀不知深呀喲,萬丈深潭哩難打底噦。(哥)赤腳落田知淺深呀,哪有戀妹不真心呀,燈草拿來兩頭點呀,雖然各向共條心呀。(妹)石上種竹呀石下蔭喲,海底種松哩萬丈深噦。(合)哥有心呀妹有心噦,一條紅線哩一枚針呀,郎是花針妹是線噦,針行三步哩線來尋呀。郎是花針妹是線噦,針行三步哩線來尋那個荷哩。另外,還有時勢勸世歌,這類歌曲根據當時社會的時勢宣傳為人處世的哲理。如《有識當官敗事多》:有識唱歌唱壞歌,有識撐船翻落河,有識駛牛亂打棍,有識當官敗事多。在這首民歌中“有識”這個詞就一直貫徹到底。儀式歌,這類歌就是用民歌的形式來表達禮儀婚禮的內容。如《鋪床歌》中唱道:第一鋪床鋪席先,第二鋪床鋪張氈,第三鋪床花錦被,第四鋪床一對蓮,蓮子開花又結子,子上開花中狀元。
2、繼承發展中的高州民歌。這類民歌是在原生態民歌的基礎上根據所要表達的內容進行加工整理,但它的骨架和音樂元素還是民歌,屬于民歌編曲的性質。如《火燒竹筒嘆奈何》(怨山調):自古高州山地多哩,一水兩田噦哪個七分坡,祖輩耕山流血汗噦,幾多辛酸哩幾多折磨,年年耕山年年苦噦,年年新鋤哩換舊鋤,窮也過,苦也過,火燒竹筒嘆奈何。如《夜間又怕賊來偷》:(女)真有修,實有修,嫁只老公細過腳指頭,日間又怕風吹去噦,夜間又怕蟻來差。(男)真有修,實有修,娶個老婆大過大水牛,日間又怕跟佬走噦,夜間又怕賊來偷。如《使得牛來秧又老》:六月采茶茶葉旺,中耕不脫駛牛郎,駛得牛來秧又老,插得秧來秧又黃。以上民歌是民間藝人通過記譜、整理而保留并傳唱的。
3、新編高州民歌。這類高州民歌屬于新編創的類型,是音樂工作者通過深入生活,現場采風,對民歌的音調和素材進行吸收、借鑒、加工和整理,結合新的時代而創作的新民歌。如《荔鄉歡歌》:紅荔花哩開荔園,果實隨節色漸鮮,高科種哩精良選,碩果甜蜜滿荔園。枝頭掛果呀紅妝臉哩,開殼肉見哩水晶丸,果熟紅荔一片片,喜唱豐收哩好豐年。果山果海呀看不見邊,果香果甜哩人更甜,日子越過越紅火,農家生活哩賽神仙喲。《茶園蕩起歡歌聲》:春到茶青青栽茶萬千傾,茶園蕩起一片歡歌聲,似跳那曼舞采摘那茶葉多歡慶,粵茂香茗遐邇聞名,采摘除青鼓干勁,茶藝加工一流水平。國富那民強,茶農那榮耀,山川多添美景,齊步共奔小康家庭,構造和諧社會創建文明,茶園蕩起一片歡歌聲。又如《廉政教育碩果多》中的部分歌詞:廉政教育碩果多,老年大學哩果籮籮,爭先創優成效顯噦,提高質量笑呵呵嘻!爭先創優成效顯噦,提高質量笑呵呵。廉政呀教育碩果多哩,金秋哩豐盈噦名遠播喲,市委正確來領導噦,學校越辦越紅火,越紅火噦。歡天喜地呀唱山歌那個噦,千條萬條哩歌成籮那個喲,有唱廉政呀教育好噦,廉政教育哩結碩果那個嗬嘿。另外,還有用高州民歌新編創的小劇選。如《夕陽紅》、《鴛鴦亭》《相親》等。這些新編高州民歌在保持古樸風貌,保留傳統民歌音樂元素的同時,與時俱進,大膽創編,無論是歌詞還是旋律都沒有脫離鄉土氣息,反而使這種古老的高州民歌泥土芳香更濃郁,情致更感人,更具有了新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