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鄭忠
有效的課堂教學是指,教師遵循教學活動的規律,以盡可能少的時間、精力投入,取得盡可能好的教學效果.
下面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就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提高教學的有效性談點體會.
一、面向全體學生
班級授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能照顧到絕大多數學生的因“班”施教,課后還要因人施教,對學習能力強的學生進行提優,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加強課后輔導.“教師對好學生的感情是不需要培養的”.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會有意無意地將太多的精力和榮譽給予成績好的學生,教學的重心向成績好的學生傾斜,將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視為差生,對他們關注的太少,缺乏對他們的鼓勵和幫助,好像他們是來“陪讀”的,使成績好的學生昂首闊步,越學越好;學習有困難的學生信心不足,越來越差,從而導致整體成績兩級分化.這對學困生也是一種損失,所以教師要特別注意不要讓學困生成為被“遺忘的角落”.
對學困生,教師要講清楚化學的學科特點,告訴學困生一個具體的可操作的學習方法,指導學困生先把關鍵的知識在短期內補上,使他們能夠大致跟上教學進度.教師要特別指出他們成績差的根本原因,是常用的幾個公式、概念沒記住,還是重要的幾個基本解題方法不能熟練應用,或者是初中的一些重點知識沒有理解透徹,等等.比如,摩爾、物質的量濃度、氧化還原反應,以及十字交叉法、差量法、守恒法、離子方程式、化學方程式的書寫及其相關計算等,是高中階段出題的核心內容,有一個地方弄不清楚,就有可能造成學習上的困難,有幾個弄不清楚,就可能淪為學困生.找準欠缺的知識點之后,先把關鍵的知識補上,補的時候要一對一地輔導學生學會自學,即讓學生自己找到相應的知識,自己鉆研,不明白的多問老師.這時,為了給學生以信心,教師的教學要做相應的配合,同時在輔導時要強調做題習慣的培養.
二、創設合理的教學情境,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教學情境的創設是新課改以來的熱點問題.在一節課中,良好的教學情境,能夠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激起學生的探究欲望,使學生久久回味.教學情境的創設,必須切合所要學習的化學知識和學生的學習實際,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例如,在講“物質的量”時,教師可以創設教學情境,讓學生想辦法數出10kg小米有多少顆.學生很快就想到可以數100顆小米,稱出質量,用10kg除以100顆小米的質量,再乘以100,就能求出10kg小米有多少顆了.然后介紹為了計算出微觀粒子的數目,也是以一定數目的粒子作為一個集體來進行計算的,這個集體就稱為物質的量.這樣,能使學生理解引入物質的量這個物理量的意義,從而提高了教學的有效性.
三、提高演示實驗的有效性
化學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及其應用的一門基礎自然學科,其特征是研究分子和制造分子.從一定意義上說,化學實驗是化學學科的生命線,通常有獲取知識、培養興趣、啟迪思維、培育品德等功能.化學實驗,不但能夠幫助學生形成化學概念、理解和鞏固化學知識,還能夠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通過實驗原理、實驗方法、實驗步驟、實驗現象,能夠幫助學生理解反應原理,促使學生透過現象看清物質反應的本質,并且掌握基本方法和技能,同時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也得到發展.
化學實驗包括演示實驗、學生的分組實驗以及學生課外實驗.有效的演示實驗,能夠吸引全體學生的眼球,把全體學生的思維引到所要研究的物質上來,促使全體學生用心聽,仔細觀察和思考,從而提高化學教學的有效性.有效的課堂教學設計,要以有效的演示實驗為前提.化學是一門實驗性科學,無論怎樣強調實驗都不過分,提高演示實驗的有效性是化學教師永恒的主題.
四、保持有效的課堂對話,提高互學的有效性
沒有師生的有效對話,是低效或無效的課堂.在師與生的互動中、思與思的搏動和情與情的共鳴中,就會有亮麗的課堂生成,實現“人與文本對話”“師生對話”“生生對話”“自我對話”.通過對話,教師及時反饋與調控,提高講解的針對性與練習的有效性.
備課組是教師互助學習的共同體,是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場所,是提高課堂執行力的重要組織.面臨共同的愿景、相同的教學內容、相似的學生群體,集體研討指向性更強.此外,備課組能集思廣益,為教師個體提供更豐富的教學資源、更多樣的教法思路,是教師發展的重要平臺.
總之,在新課程背景下,教師要緊跟時代步伐,不斷學習新的教育理念,積極探索、反思、總結出更好的教學方式,從而提高化學教學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