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冬梅
摘要:目的 護理干預在真菌性陰道炎治療中的應用價值。方法 借用數字隨機方法,從我院婦科2015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真菌性陰道炎患者中,抽取70例作為對象,并分作甲組和乙組,每組各35例,兩組患者的治療過程中均配合護理干預,其中甲組采取一般護理,乙組實施綜合性護理干預,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效果。結果 乙組患者的護理效果明顯優于甲組,兩組對比有明顯差異,據別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真菌性陰道炎患者的治療過程中積極配合綜合性護理干預,有助于提高臨床治療有效率,降低復發率,通過心理疏導還能顯著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緒,促進機體盡快康復。
關鍵詞:綜合護理;真菌性陰道炎;護理效果
在醫院婦科臨床中,真菌性陰道炎屬于一種常見疾病,多由病原菌侵襲患者陰道后所引發,且臨床復發率較高[1]。患者常見的癥狀多為白帶顏色偏白且異常增多,白帶的形狀大多成豆渣樣或者乳酪塊狀,白帶過多會導致患者陰唇周圍黏膜互相摩擦,不僅瘙癢難忍,嚴重者甚至發生出血,對患者的正常生活質量及身心均帶來較大的痛苦。真菌性陰道炎患者通常情況下需采取藥物進行治療,可獲得較好的臨床療效,但是在治療過當中,由于患者的發病處十分隱私,加之對疾病缺乏足夠的認知,極有可能產生一些不良的心理情緒,所以往往需要配合一些護理干云,全面提高治療效果,穩定患者情緒。為了研究綜合護理在該疾病患者治療中的價值,此組研究隨機抽選了70例對象展開詳細地分析,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此次研究所抽選的對象均來源于我院婦科2015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真菌性陰道炎患者中,共有70例,并根據護理模式的不同將其分為家甲乙兩組,每組35例。甲組患者年齡28~58歲,平均(35.2±2.0)歲;病程14 d~1年,平均(0.8±0.3)年。乙組患者年齡28~59歲,平均(38.5±3.5)歲;病程21 d~1年,平均(0.8±0.2)年。70例病均有白帶異常、顏色偏白以及下陰瘙癢、出血等癥狀,經過檢查結果提示均為真菌性陰道炎,且本次研究已獲患者及其家人的同意,并簽署了知情書。對甲乙兩組患者的基本情況進行比較,結果顯示無明顯差異,P>0.05,可實施下一步對比。
1.2護理干預 甲組所有患者均行一般護理,乙組則實施綜合性護理干預,具體內容包括了以下幾點:
1.2.1用藥護理 由護士對患者的用藥給予指導,及時提醒患者每天用4.0%的蘇打水對陰道進行沖洗2次,沖洗完成后將克霉唑栓放入陰道內,每次1枚,然后再在陰道的外部涂抹達克寧。此外,護士囑咐患者務必遵醫囑進行科學用藥,不可以亂用抗生素等。
1.2.2心理護理 由于真菌性陰道炎發病的部位十分隱私,很多患者在治療的時候排斥感較大,再加上疾病帶來痛苦,極易導致其出現一些負面的情緒,例如心煩、氣躁、焦慮、不安等等,以至于患者每天處于消極狀態,不利于疾病恢復。所以,在治療過程中,護士要積極和患者交流,詳細解答其一切問題,盡可能滿足其需求,將治療的優勢及時告知患者。此外,護士還需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對其隱私給予保護,同時鼓勵患者積極配合護理[2]。
1.2.3飲食護理 治療過程中,護士要保障患者的飲食需求,為其制定有利于機體恢復的飲食計劃,每天囑咐患者合理飲食,注意蛋白質的攝入,禁止辛辣、刺激、油膩的食物,同時戒煙戒酒。另外,護士要鼓勵患者每日適當進行戶外運動,同時按時服藥,不能私自增加或減小藥物劑量。
1.2.4健康教育 患者入院之后,護士及時將健康教育指導手冊、宣傳畫報等發放至患者手中,并且告知患者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對于疾病治療的重要性,告知患者內衣穿著舒適且干凈,常洗澡勤換內褲,內衣內褲不可與其他衣物混合洗滌,洗完后掛在陽光照射。此外,護士還要及時告訴患者,在整個治療期間不可同房,月經期間每3 h更換衛生巾1次,外陰瘙癢處不可直接抓撓。如果在公共場所需要使用衛生間,盡可能不選坐便器。
1.3效果評估 治療后患者白帶增多、外陰瘙癢等臨床癥全部消失且無任何不適感,患者陰道的分泌物再次檢查結果提示陰性為顯效;患者的臨床癥狀明顯改善,但依舊有輕微的不適感,且陰道分泌物依舊有少量假菌絲,或者白色念珠菌孢子為治療好轉;治療后患者的臨床癥狀未變化為無效。另外,借助抑郁自評量表(SDS)于焦慮自評表(SAS)評價患者護理前、后的心率狀態。對比兩組一年間的復發率。
1.4統計學處理 研究數據均用SPSS18.0軟件處理,計量數據用標準差(x±s)表示,資料例數計數用(n)表示、百分比為(%),若 P<0.05提示有統計意義。
2 結果
2.1甲乙兩組患者治療有效率及復發率對比 乙組35例患者治療顯效20例,有效12例,無效3例,一年后復發1例,治療總有效率91.42%,復發率3.33%;甲組35例患者治療顯效10例,有效15例,無效10例,一年后復發7例,治療總有效率71.42%,復發率20%,乙組患者的復發率、治療有效率均優于甲組,對比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治療前后兩組患者SDS、SAS評分對比 甲組治療前的SDS、SAS評分分別是(51.44±5.0)分、(49.88±5.02)分,治療后分別是(48.25±4.60)分、(46.0±3.0)分;乙組治療前的SDS、SAS評分分別是(51.50±5.1)分、(49.89±5.22)分,治療后分別是(44.20±4.0)分、(41.2±3.2)分;治療前兩組患者的SDS、SAS評分對比無顯著差異,P>0.05,治療后乙組患者的SDS、SAS評分均優于甲組,兩組對比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在臨床中真菌性陰道炎也被叫做霉菌性陰道炎,患者發病的原因主要是受到如白假絲酵母菌等病原菌感染,導致其陰道受細菌侵害后而發病。通常而言,真菌性陰道炎患者主要分作兩類,一類為可能接受生育手術者,患者與醫用器械接觸造成感染,又或者長期同房不衛生導致細菌的侵襲。另一類為患者起居環境潮濕,長時間缺乏干燥后滋長細菌。白假絲酵母菌是引發真菌性陰道炎的一種主要病菌,這類病菌懼怕高溫、喜愛潮濕,所以在護理過程中,要及時告知患者勤洗澡、勤換洗內衣,并且要用高溫的流水清洗內褲,清洗之后接受陽光照射[3]。另外,女性每個月的月經期間,免疫能力均有不同程度降低,而衛生巾上滋長眾多細菌,所以經期的女性務必及時更換衛生巾,同時對外陰流水洗凈,且不可坐浴,提高外陰的清潔度。由于真菌性陰道炎的復發率較高,患者心理情況較差,所以及時配合有效的護理干預,給予心理疏導、健康教育以及用藥指導等護理措施,有助于調節患者情緒,保持機體營養等等,有助于增強治療療效。在本次治療結果中,乙組患者的護理效果明顯優于甲組,兩組對比有明顯差異,據別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綜合性護理干預對真菌性陰道炎患者的治療能夠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在臨床中的應用價值較高。
參考文獻:
[1]梁淑華,羅鳳新.護理干預在真菌性陰道炎治療中的應用價值探究[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6,16(24):267-268.
[2]陳江宏.綜合護理干預在真菌性陰道炎治療中的應用效果[J].實用婦科內分泌雜志(電子版),2016,03(03):152-153.
[3]李春梅.護理干預在真菌性陰道炎治療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5,06(06):221-222.
編輯/安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