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敏云
微課是近年來興起的教學模式,它以“短、小、精”為特點,教學時間一般不超過10分鐘,每次只關注某個知識點,針對性更強,效果更理想。在語文學習中,自主預習、難點突破、閱讀積累等是關鍵的環節,傳統的課堂教學存在較大局限性,導致效果不理想,而巧妙地引入微課模式則能扭轉局面,促進學生提高語文綜合能力。
一、借“微”揚長,激活課前預習
高年級學生已具備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而課前預習既是學生學好課文的重要環節,也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渠道。高年級語文課文一般篇幅比較長,部分課文或描寫的年代比較久遠或內容較抽象,若沒有認真進行預習,課堂教學時間肯定緊張,常導致課堂討論無法深入。有時,教師課前準備得很充分,可學生卻非常被動地參與,原因何在?就在于學生課前預習不到位,對課文不熟悉,導致課堂互動停留在膚淺的層面。預習微課是教師根據教學需要而制作的視頻,上傳在網絡上,它在一定程度上能幫助學生更好地找到預習的突破口,從而促進學生有效預習。
如人教版四年級下冊《永生的眼睛》,以“永生的眼睛”為題,富有深意,“眼睛”折射出人性的善良和美好,“永生”則表明關愛他人、無私奉獻的崇高精神必將世代相傳,永不泯滅。由于四年級學生平時對于器官之類的事例了解不多,因此,正確理解故事中人性的真善美難度還是比較大。而在課前預習時,如果沒有補充一定的資料,學生單純依靠語言文字去感悟,思維會停留在相對膚淺的階段。在微課模式中,教師可以針對學情精心搜集有關捐獻眼角膜的故事案例,設計微課預習視頻,以感人的案例讓學生體會當一個人生命消失時,捐獻眼角膜給其他眼疾患者所帶來的福音,深刻感受患者重見光明后的喜悅。在微課視頻中,教師還可以借助動人的音樂營造預習氛圍,使學生的情感能融入其中。由于微視頻以短小著稱,預習視頻只是一個引子,學生必須在微視頻的學習中找到自主預習的方法,結合課文更好地進行資料的搜集。如有的學生在微視頻學習之后,根據課文的相關內容找到了故事的結尾:“溫迪在一次交通事故中意外喪生了,作為母親的‘我要再面臨一次痛苦的簽字。”預習匯報時,當學生將故事的結尾說出來后,學生震驚了,他們內心的情感突破了教材的局限性,因為小溫迪是多么的可愛,她的年紀還那么小,生命就這樣消失了……于是,捐獻眼角膜所表現出的人性的真善美就逐漸被學生所理解。
二、借“微”突破,激活課堂體驗
在語文教學中,突破教材難點是課堂的主要任務,是提升學生語文素養的關鍵。小學生的抽象思維比較弱,理解能力不強,突破難點單純依靠課堂教學時間還是有一定局限性。為此,教師可以借助微課模式幫助學生掌握重點,突破難點。在設計微課時,教師要根據文本的特點,結合學生的實際分解難點,使目標得以逐漸實現。同時,微課以網絡平臺為終端,學生可以借助互聯網實現點對點的學習,從而鏈接互聯網,激活學生的閱讀體驗。
如教學人教版四年級上冊《觀潮》一課,感受錢塘江大潮的壯觀景象是教學的重點之一。對于沒有見過錢塘江大潮的學生來說,想將文字和錢塘江大潮的情境聯系起來,有一定的難度。如何讓學生既如臨其境,又習得作者語言表達的精妙?為此,教師可以利用網絡上的錢塘江大潮視頻和圖像資料制作微課視頻,結合課文描寫的“潮來前、潮來時、潮過后”的特點,通過“聲音、圖像、視頻”等進行展示。如課文用了“悶雷滾動”描寫潮來前的聲音,微視頻中以真實聲音再現,學生如聞其聲;又如,“山崩地裂”“風號浪吼”,微視頻同樣以真實的情境展現,教師再引導學生閉上眼睛展開想象,以期達到“入境”的效果。此時,作者精妙的語言表達就會融入學生的知識結構,使學生建立表象。作者運用了多種修辭手法描寫潮來時的壯觀景象,而教材插圖以靜態形式展現,學生要理解這段文字有一定難度。微視頻可以將錢塘江大潮形象地展現在學生面前,宏偉的氣勢“征服”了學生的視覺,教師再巧妙地設計問題,就能為突破難點帶來契機,使學生的感性與理性思維緊密聯系起來,助力學生建構知識。由于微視頻存放于網絡,若課堂上學生還是無法完全理解,他們可以在課后自主進行二次學習,這也是微課模式的魅力和優勢所在。
三、借“微”拓展,盤活碎化時間
微課模式基于互聯網平臺。隨著移動互聯網的興起,網絡平臺進入了PC和移動端共同繁榮的階段。微信、微博、QQ、博客空間、教育網站、教育APP等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了全方位的平臺。相對于傳統課堂而言,微課更加注重某個知識點學習,它可能是教學重點,也可能是教學難點,教師以微視頻的方式展現教學過程,又上傳于互聯網端,從而實現多次學習和反復學習。在信息時代,微課模式正好能將碎片化的時間利用起來,實現任何時間、任何地點的學習。在高年級語文教學中,單純依靠課堂教學時間是遠遠不夠的。同時,互聯網上海量的資源也是學習語文的重要載體,教師要實現整合,將學生碎片時間利用起來,從而拓展學習渠道。
如閱讀素養是語文核心素養很重要的部分,而閱讀素養包含了兩個部分,閱讀能力和閱讀積累。要培養學生的閱讀素養,教師就要改變課堂學習模式,將豐富的閱讀素材推薦給學生,讓學生海量閱讀,提升素養。群文閱讀是一個重要閱讀方式與策略。教師可以根據本班學生實際制作群文閱讀系列微課,以系統的方式為學生呈現微視頻學習資源。如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第六單元,以父母之愛為主題安排了《地震中的父與子》《慈母情深》《學會看病》等課文。在制作微課時,教師既可以基于某篇課文而設計群文閱讀引導,也可以基于整個單元設計群文閱讀引導,還可以基于單元主題推薦群文閱讀的書籍。面對多如牛毛的資源,微課模式可以集合優秀資源形成群文閱讀的網絡,通過教師推薦、學生互薦實現資源共享,同時,即時聊天平臺又為讀書交流活動提供了可能。微課既可以展現資源,又可以展現方法,實現群文閱讀的效果最優化。概括地說,就是微課模式為閱讀素養的培養注入了活力,使學生的碎片化時間得到充分利用,從而拓寬了語文學習渠道,促進學生閱讀素養的提升。
總之,微課以顛覆式的理念而流行,雖然微課的內容短小精悍,但它針對性更強,有效彌補了課堂教學的短處。在語文課堂運用微課模式能打通網絡資源與課堂資源的通道,使網絡的優勢與課堂教學的優勢實現完美融合,有利于學生開展更有針對性的學習。微課雖“微”,但濃縮就是精華,小內容蘊含著無限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