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水根
【摘要】 在閱讀教學中滲透多維性的寫作訓練與指導,把閱讀教學與寫作指導當成不可分割的整體。在課堂教學中,融合寫作素材的積累與結構的學習、寫作的語言和情感訓練、寫作的拓展提升以及課外的延伸積淀和創作等多個層面來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
【關鍵詞】 閱讀教學 滲透 寫作指導
【中圖分類號】 G633.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6)11-019-01
0
現行新課程標準下的高中語文實驗教科書,普遍按照文體的不同來設置閱讀教學單元,而作文教學內容卻在教材中極少體現。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許多教師都習慣了將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分而處之,涇渭有別,二者并不能很好地結合在一起來展開教學活動。
然而,教材中這些經過編者精心挑選的閱讀文章,主題鮮明、結構精巧、語言頗有特色,不僅是培養學生學習、理解和運用語言文字的載體,同時也是豐富學生的文化底蘊,涵養學生健康美好的道德情操和個性人格的重要平臺,學生從閱讀的學習中學會了對生活、人生和社會的思考。這些文章恰恰是寫作教學最合適、最精彩的范文。筆者認為,教師不應舍本求末,只是單純片面的對課文進行分解講讀,而應在閱讀教學中滲透多維性、全方位的寫作訓練與指導,讓學生在閱讀中汲取寫作的營養,兩者有機結合,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一,追“源”溯“本”,強筋健骨夯基礎——寫作的素材積累與結構學習
我們常常發現學生提筆作文首先犯難的是沒東西可寫,無從下筆,缺少素材,同時好不容易拼湊出來的習作又缺乏好的構思和結構體系,寫成了我們平時所說的“四不像”文章。那么,怎么切實解決這些問題呢?
我們知道,學生接觸最多的語文課堂就是閱讀教學,“閱讀是吸收,寫作是傾吐,傾吐能否合于法度,顯然與吸收有密切的聯系。”(葉圣陶語)寫作離不開閱讀,閱讀教學可以說是直接為寫作服務的,是寫作的依托與源泉。閱讀教材不僅教會了學生字詞的釋義和用法、語法知識、文化常識,也給學生提供了寫作的格式以及可資運用的素材。在閱讀教學中,這就需要我們很好地利用好課文這一寶藏來給學生提供范例,在平時的訓練中促進學生多舉一反三,積極引導學生在課文中盡可能多的去探索、積累。我們應在教學中追溯根源,重視寫作素材的積累和構思成文的技法借鑒學習,夯實基礎,學習的效果就自然不言而喻,寫作也就有“本”可循了。
以粵教版為例,教材是按專題來編排單元的,譬如我們在進行必修四的第一單元“關注社會”的教學時就可以引導學生關注社會現象,學習論據的收集與使用。同時,也可以借鑒兩篇時評“車隊與紅燈”和“月餅消費要講文明”的寫法,來學習這類議論文的結構技法,通過類似的模仿訓練來強化學生在表達時條分縷析的能力,寫作為文也就有板有眼了。
第二,以“我”入文,融入文本顯真情——寫作的語言與情感訓練
在閱讀教學中,我們不能僅僅是以一個冷靜的旁觀者的身份來對文本做理性的解讀分析,如字詞理解、劃分結構、概括段落大意和歸納中心思想等,我們更要制造情境和話題,讓學生從一個參與者的角度,以“我”入文,與文中的人物同命運、共喜怒哀樂,在感情上融入故事,用心靈去感受情節的起伏,用文筆去抒發自然流露的內心。這樣既可以訓練學生的情感體驗,也能豐富學生的個性語言表達。
比如,我在教小說單元《阿Q正傳(節選)》時,就讓學生設想自己是小說中的某個人物,然后依據自己對課文的理解,整合對文中的人物的感受撰寫成文,結果學生寫出了許多精彩的習作,如《誰懂我的“闊”》、《我的革命》、《我在土谷祠的日子》等,學生拿捏得當,讀來感情豐富,語言不乏亮點。
第三,及時行“樂”,且學且練且提升——寫作的拓展、提升
在教材中編選的每一篇文章,都蘊含著作者寫作的智慧和做人的哲理,是學生獲得知識和學習寫作的泉源。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獨具慧眼,及時行“樂”,善于利用教材內容有針對性的對學生進行多種形式的寫作訓練。比如,可以把課文中的文后習題改成讀寫結合的作文訓練題,把小說縮編成小故事,把詩歌改寫成散文、現代詩,也可以將文言故事改編成課本劇等。在內容上,以寫緊扣課文主題的短文為主,但形式可以多種多樣化。充分的利用課文內容來進行寫作訓練,這樣既有利于學生掌握寫作知識,也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
如我在教學《氓》一詩時,就讓學生緊緊抓住女主人公的心理變化,不拘一格地將其改寫成現代詩或者小散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又如在學習了《鴻門宴》一課后,我讓學生深刻的理解當時的歷史背景與人物關系后,分小組將故事改編為小劇本,并提供舞臺讓他們來進行角色表演,學生都有不俗的表現。
第四,課外“留白”,長袖善舞詩意生——寫作的積淀、創作
閱讀教學在讓學生沉浸在課文營造的世界里盡情的陶冶的同時,還要善留空白,善于把課堂延伸至課外,結合課文有意識地開拓閱讀教學的廣闊空間,激發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讓學生去廣泛的接觸書刊報紙、名著名篇,包括世界的和民族的、科學的和人文的、歷史的和現代的,都可以去涉獵。在我們學校,每個班都在教室預留了一個空間,打造“書香班級,奮進人生”為主題的讀書角,提供了各類大量的圖書來給學生利用課外時間自由閱讀。經常在課間和自修時,能看到學生捧書癡讀的情景。
有了課外的延伸,有了這些大容量的閱讀積淀,一定能啟發學生的心智、開拓他們的視野,活躍思維、培養語感,增強學生對于文字的敏銳。同時我們教師還要善于培養學生養成一種“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習慣,把閱讀習慣進而轉化為閱讀練筆,乃至生活練筆,讓學生用自己已有的知識儲備去積極的感悟、發現和表達生活,創作出屬于自己生活體驗的作文,真正達到愉悅的閱讀、詩意的表達,語文就能更好地承載它應有的意義。
當我們語文教師不再是簡單的定義閱讀教學,而能賦予它更多的內涵,把閱讀教學與寫作指導當成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完美的融合在一起,那么,我們的語文教育又達到了一個新的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