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菊紅
摘 ? ?要: “繪本閱讀”作為一種新的閱讀方式正逐漸走進幼兒園,走近孩子,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純文本閱讀局限的不足。要著力書香物態閱讀環境建設,讓幼兒置身閱讀場景,激發閱讀興趣;著力書香心理環境建設,讓幼兒感悟閱讀氛圍,提高閱讀能力;著力書香家庭環境建設,讓幼兒享受閱讀親情,培養閱讀習慣。
關鍵詞: 幼兒教育 ? ?繪本閱讀 ? ?閱讀環境
繪本,顧名思義,就是“畫出來的書”,指一類以繪畫為主,并附有少量文字的書籍。繪本不僅是講故事,學知識,而且可以全面幫助孩子建構精神,提高幼兒多元智能水平(繪本和普通的圖畫書有區別)。在國際上,繪本被認為是“最適合幼兒閱讀的圖書”。如今,“繪本閱讀”作為一種新的閱讀方式逐漸走進幼兒園,在一定程度上彌補純文本閱讀局限的不足。幼兒期的閱讀是人生閱讀的初始階段,是“0—6歲的學前兒童憑借變化著的色彩、圖像、文字和成人形象的讀講,來理解以圖為主的低幼兒童讀物內容的活動過程,它是一個融觀察、記憶、思維、表達等多種認知于一體的綜合過程”[1]。促進幼兒有效閱讀,閱讀環境的構建頗為重要。本文擬就幼兒繪本閱讀環境創設這一話題進行討論。
一、著力書香物態環境構建,讓幼兒置身閱讀場景,激發閱讀興趣。
讓幼兒置身閱讀場景,我們需要加強閱讀“物態環境”建設,這里所謂的物態環境,主要是指以硬件投入為主的看得見、摸得著的外顯性環境。幼兒在閱讀物態環境之中,直觀閱讀場景,對幼兒具有強勁的感染力,好似讓孩子在書的海洋里遨游。我們的主要舉措:
一是開設場館。幼兒園開設繪本館,里面環境清幽、布置溫馨,鋪有軟地板,有小軟凳、充氣椅、靠背、抱枕、小帳篷,都是為了讓幼兒有舒適的閱讀環境,排排書架上擺放著給幼兒精心挑選的繪本書籍,讓孩子在繪本館的任何角落閱讀時隨手取放繪本,以這樣的場館保證讓孩子樂意。
二是開放空間。閱讀角遍布幼兒園的各個角落:大廳、樓梯拐角、走廊過道……幼兒園可以利用的比較安靜的空間,幾乎都能看到閱讀小吧臺的蹤影,那兒有小小的布藝沙發、低矮整齊的兒童書架、可愛的絨布玩偶、軟軟的抱枕,這些環境的創造都是為了引起幼兒的閱讀興趣。
三是開發區角。我們設置了“繪本閱讀區”,這里的繪本是老師們根據本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興趣愛好精心挑選的,做到每月定期更換,滿足幼兒的閱讀需要。這里的繪本陳列老師會用手繪、照片的形式給繪本的內容進行分類,如:科普、童話故事、生活教育、人物傳記等,更方便幼兒挑選自己喜歡的繪本書籍,讓幼兒在輕松、自由、愉悅的環境中閱讀和交流。設置“自制繪本區”,幼兒期是喜歡幻想的階段,他們的想象天馬行空,顯得自然、純真,他們創編的故事新穎、生動、趣味性強,讓幼兒將自己創編的故事用繪本的形式展現出來,供大家一起閱讀。幼兒參與的創編和繪畫活動,使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繪畫能力都有所提高,還大大增強幼兒的自信心。設置“繪本表演區”繪本的呈現形式是多樣的,表演區也是繪本展現的一個方面,幼兒自己挑選自己喜歡的繪本故事,自編自導,自己換裝,自己表演,大家互相欣賞,增強幼兒的表現欲和自信心,在表演區的幼兒既是導演又是演員、化妝師,有時還是編劇。
二、著力書香心理環境建設,讓幼兒感悟閱讀氛圍,提高閱讀能力。
心理環境,是基于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互動而產生的一種隱性環境。書香心理環境建設,主要是通過教師、幼兒同伴、家長的榜樣示范,對幼兒產生自覺閱讀、向往閱讀的積極影響。在書香心理環境建設中,我們主要采措了以下四項舉措:
一是營造氛圍。良好的閱讀氛圍,是幼兒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的主要條件,幼兒在積極的閱讀氛圍中成長,對他們的一生有重要的意義。幼兒園走廊、過道、教師的區角、墻面等都懸掛或張貼著和繪本有關的故事、封面等,它們呈現的方式是多樣的,有兒童畫畫、剪紙、立體折紙、拼貼、水墨等各種形式,讓幼兒在幼兒園的各個角落都能隨時低頭、抬頭看到不一樣的繪本,激發他們的閱讀興趣。我們還在幼兒早晨入園后、午餐前、午睡前、放學前和孩子們講講繪本故事,聊聊繪本內容,談談今天閱讀的繪本心得,讓幼兒在耳濡目染中感受到繪本的魅力。
二是活動驅動。根據幼兒對于繪本閱讀的喜好,開展了一系列的活動,如:繪本故事比賽、繪本劇表演、今天我推薦的好書、繪本故事繪畫展、親子制作——我喜歡的繪本、根據繪本展開的傳統游戲等。這些活動的目的在于把孩子心中喜歡的繪本用多種形式展示出來,讓更多的孩子喜歡這些繪本故事和人物,從而激發他們閱讀的興趣。如:在“親子制作——我喜歡的繪本”活動中,動員家長和孩子動手,制作立體手工繪本,讓家長和孩子動手動腦,用自己對故事和人物的熱情,制作出一幅幅精美的立體繪本。如今這一幅幅精美絕倫的作品陳列在幼兒園的繪本館中,這樣的形式,我們將每一年延續下去,讓更多、更好的繪本作品呈現在大家的眼前,豐富的活動讓幼兒將已獲得的閱讀經驗運用于新的情境之中。
三是游戲伴讀。在幼兒教育領域,游戲占據極其重要的地位。幼兒游戲是幼兒生長發展的自然進程,充分體現出自主性、假象性、秩序性、神秘性和社會性的特點[2]。幼兒的游戲經驗要符合幼兒生活經驗,幼兒生活經驗的積累,往往會體現出幼兒本身的社會性經驗。為此,我們結合繪本閱讀,開展區角游戲活動。如:在“我們的節日”主題活動時,閱讀區角的環境創設就有節日的氛圍,促進幼兒游戲閱讀。幼兒往往對生活中的特別刺激容易記憶,而中國具有特色的節日慶典特別能加強幼兒的記憶,歡快的場景、熱烈的氣氛、愉悅的心情都是幼兒對于中國傳統節日的生活經驗的認知,比如中國人非常重視的新年、元宵節、端午節、中秋節、元旦等,外國人重視且現在中國人也喜歡的圣誕節。在這樣的日子里,身邊人都會討論到這樣的話題,只要走出去,你就會發現商場也在圍繞這些特殊的日子開展活動,閱讀區角創造節日的閱讀環境,能激發幼兒的閱讀興趣。幼兒是社會大家庭中的一員,幼兒教育要和社會同步。創設節日氛圍的區角環境,就是為了讓幼兒對中國乃至世界的節日有一定的認識、了解,豐富自己的知識。
四是適時指導。這一年齡階段的幼兒正處于閱讀學習的起步階段,教師和家長的示范和引領將會對幼兒的閱讀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師幼共讀和親子閱讀成為這一時期幼兒主要的學習閱讀的方式。在幼兒園每天的幼兒自主閱讀活動時間,教師都會成為隱性的觀察者,在發現幼兒存在閱讀問題或閱讀困難的時候適時介入、有效指導。教師經常進入閱讀區和幼兒一起閱讀繪本,在師幼共讀中,幼兒通過觀察教師的示范知道怎樣翻閱繪本,通過教師的提問和指導學會如何觀察畫面,通過教師的講述知道如何組織語言。幼兒都有一種“親師性”,在這樣一次次的師幼互動中,幼兒不僅獲得愉快的情緒體驗,萌發閱讀的興趣,繪本閱讀的能力也逐漸有所提升。
三、著力書香家庭環境建設,讓幼兒享受閱讀親情,培養閱讀習慣。
家庭教育和幼兒園教育是一個和諧的整體。幼兒園的環境條件和教育空間是有限的,家長需要將幼兒園的小環境和幼兒每天生活和接觸的大環境結合起來,共同引發幼兒對繪本閱讀的興趣,培養其繪本閱讀能力,只有幼兒園和家庭形成的和諧環境才能培養幼兒良好的閱讀習慣。已有研究表明,父母越早開始、越經常地和孩子一起讀書,孩子的觀察能力、理解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就越強。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家庭環境和父母的閱讀習慣對孩子閱讀能力的培養有很大的影響。為此,我們要指導家長著力書香家庭環境建設,為孩子精心準備優秀的幼兒讀物,特別是繪本讀物及配套的音像資料;還要為給孩子舒適、安靜的自由閱讀天地;家長應每天抽出一點時間和孩子一起讀書,暢談書中有趣的情節,和孩子一起分享讀書的快樂,用自己的言行和良好的閱讀習慣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使幼兒在每天有規律的閱讀活動中感受良好的閱讀氛圍,逐步養成良好的繪本閱讀習慣。家長還應和幼兒一起做與繪本閱讀相關的親子游戲,比如:根據故事情節,自制繪本,或邊翻閱邊創編故事。我們還可以創設家庭幼兒閱讀區角,幫助幼兒鞏固、拓展相關閱讀內容,每天晚上在幼兒入睡前選擇一則短小有趣的“365夜故事”講給幼兒聽。
總之,閱讀環境與繪本閱讀繪有著密切的關系,它們相輔相成。繪本的呈現方式異彩紛呈,百花齊放,繪本閱讀激發了孩子的求知欲,為孩子提供了一個感知生活、自我發展的平臺,離不開老師、同伴、家長的配合,繪本讓孩子有了認識世界的窗口,展示了它獨有的魅力,只有讓孩子喜歡繪本,引導孩子喜歡閱讀,才能給孩子一個色彩斑斕的童年。
參考文獻:
[1]張明紅.關于早期閱讀的思索[J].學前教育研究,1996(5).
[2]李曉華.幼兒對圖畫書的審美感知研究[J].學前教育,20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