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嵐
摘要:目的 探討血同型半胱氨酸檢測水平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的相關性。方法 選擇我院2016年1月~2016年7月心血管科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患者96例作為實驗組,同年齡段健康體檢人群100例作為對照組。通過測定其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濃度,對實驗組與對照組血同型前胱氨酸測定水平進行比對與分析。結果 實驗組同型半胱氨酸濃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呈高度正相關,在治療過程中連續監測其濃度水平的變化,對疾病的疹治和預后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血同型半胱氨酸;冠狀動脈硬化性心臟病;相關性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人口老齡化,心血管疾病成為威脅居民健康的主要原因,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CAD,以下簡稱冠心病)和腦卒中均是最常的心腦血管疾病之一,均具有高發病率、高病死率、高復發率等特點,嚴重危害人類健康[1]。是全世界范圍內增長最快的疾病,是造成患者死亡的第一位因素[2]。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是一種含硫氨基酸,為蛋氨酸代謝過程中重要中間產物。目前認為高Hcy血癥是體內葉酸和維生素B12缺乏的敏感指標,是心血管疾病的獨立危險因素。動脈粥樣硬化者中,高Hcy血癥患病率為13%~47%。在心血管疾病高發的今天,評價血Hcy繼而進行針對性的處理具有非常重要的臨床意義。現分析我院2016年1月~2016年7月心血管科冠心病患者與實驗對照組的臨床資料,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月~2016年7月心血管內冠心病患者96例作為實驗組,男性42例,女性54例,年齡35~75歲,平均年齡(60.4±4.6)歲,本組患者疾病類型包括穩定性心絞痛31例、不穩定性心絞痛30例、心肌梗死35例;健康體檢人群100例作為對照組,男性48例,女性52例,平均年齡(55.4±4.1)歲。
本次研究中來那個組患者均符合以下納入標準:①患者均給予心電圖、X線、超聲心動圖等影像學檢查并結合臨床癥狀診斷為急性心肌梗死、穩定性及不穩定性心絞痛;②本次研究事前告知患者及其家屬并經過患者及其家屬同意。同時排除以下標準:①診斷為自發性心絞痛、混合性心絞痛的患者;②存在有肝臟、腎臟、心臟、風濕、營養不良、神經疾病等多項疾病類型的患者。
1.2儀器與試劑 采用循環酶法測定,使用深圳邁瑞BS-800生化分析儀,試劑、校準品、質控品均由深圳邁瑞公司提供(校準品有溯源報告),室內質控在控,嚴格按照標準操作規程進行樣本測試[3]。
1.3方法 兩組對象均于清晨空腹狀態下抽取靜脈血樣 5 ml,置于促凝管中并以4000 r/min的速度離心10 min,完成檢測。同型半胱氨酸正常參考標準為5~10 umol/L。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過過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P<0.05表示有顯著性差異。
2 結果
實驗組血同型半胱氨酸檢測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流行病學研究發現,Hcy水平和心血管危險因素及心血管疾病相關。高Hcy與反映動脈粥樣硬化臨床前期病變的IMT增厚相關,同時也可能是高血壓及妊娠高血壓的一個危險因素。在Framingham的一項研究中發現,非空腹Hcy水平在平均年齡為70歲的老年人中是腦卒中的獨立危險因素,調整了年齡、性別、收縮壓、糖尿病、吸煙、房顫和冠心病史,Hcy水平在上四分位數與下四分位數者腦卒中相對危險為1.82(95%CI,1.14~2.91)。Framingham系列研究還顯示了高Hcy血癥與顱外動脈狹窄、血管性癡呆、Alzheimer's病、骨折和慢性心力衰竭相關。荷蘭進行的一項針對7983名研究對象的短期隨訪表明,Hcy>18.6 μmol/L者發生心肌梗死和腦卒中的相對危險度分別為2.43(95%CI,1.1~5.35)和2.53(95%CI,1.19~5.35),在高血壓患者中相關性更明顯。
Temple等研究發現,心血管疾病患者中30%~40%存在著高Hcy血癥,且二者存在正相關[4],楊湛南教授所做的一項研究也顯示在患有原發性高血壓病的人群中,血清Hcy水平越高,患冠心病的概率也就越大[5]。當前臨床針對同型半胱氨酸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患者病發的研究數量較多,而本實驗結果顯示,冠心病組血清Hcy檢測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血清Hcy檢測水平,血清Hcy濃度水平與冠心病呈高度正相關,Hcy檢測在心血管疾病的診治、心血管疾病危險評估上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針對Hcy引發冠心病的機制猜測可能是由于Hcy的內皮細胞的毒性作用,造成心血管內皮細胞損傷并最終引發冠心病;同時Hcy也具有誘導血管平滑肌細胞增殖的效果,其能促使人體心肌血管壁的增厚,提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氧化效果,最終出現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癥狀;此外,Hcy還能引發脂質代謝紊亂癥狀,導致脂質沉積于動脈壁,導致低密度脂蛋白氧化并最終導致斑塊鈣化的現象。
綜上所述,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作為心血管疾病的一個獨立危險因子已被廣泛認可,因此在治療過程及心血管危險評估中連續監測其濃度,對疾病的治療和預后具有重要意義[7-8]。
參考文獻:
[1]林翠榮,江華.冠心病患者相關生化指標分析[J].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15,36(6):845-847.
[2]李楊,沈潔,申亞麗,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在冠心病患者中的意義[J].中國醫科大學學報,2014,43(10):885.
[3]楊湛南.血漿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與原發性高血壓冠心病的相關性[J].貴陽醫學院學報,2015,40(1):97-103.
[4]趙新秀,王仁萍,胡松,等.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與氧化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及其相關性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14(12).
[5]廖富彪,張志廣,廖尚宇,等.同型半胱氨酸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的相關性研究[J].當代醫學,2014(11).
編輯/翟辰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