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婧
摘要:自從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以來,混合所有制改革便成為了熱門詞匯。混合所有制改革實質上是企業的內部利益相關者的重新組建,它可以解決國有企業所有者缺位等問題,從而可以優化公司治理,同時由于新的內部利益相關者擁有新的資源稟賦,也有利于優化資本配置,文章著重研究混合所有者如何通過重構內部利益相關者來實現優化資本配置。
關鍵詞:混合所有制改革 利益相關者 資本優化
一、利益相關者種類劃分
利益相關者是指與企業價值創造和分享有關的所有人員。但由于不同的利益相關者對企業價值創造與分享的作用不同,故對利益相關者的界定與分類多種多樣。王竹泉、逄詠梅、 馬廣林(2006)認為,利益相關者可以分為兩種,即內部利益相關者和外部利益相關者。內部利益相關者與企業簽訂的是企業契約,即將自身的專用資源投入到企業中,通過企業的共同經營實現企業價值的創造和分享;外部利益相關者與企業簽訂的是交易契約,不參與企業價值的創造與分享。
二、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內部利益相關者的重組
混合所有制從廣義上講,即擁有不同類型資源稟賦的內部利益相關者共同組建企業。例如,有的內部利益相關者提供物質資本,有的提供技術資本,有的提供社會資本等。從狹義上講,即企業的物質資本擁有不同的屬性,例如國有資本和民營資本。目前對混合所有制的定義仍然是狹義的,所以現在所積極展開的混合所有制改革也是指不同屬性的物質資本的混合。
企業的內部利益相關者實際上是在動態變化的,隨著企業的不斷發展,企業所需要的資源也會發生變化,從而可能會出現原有的內部利益相關者退出以及新的內部利益相關者加入的情況。混合所有制改革實際上就是內部利益相關者的重組,而這種重組不但有利于優化公司治理,也有利于資本優化配置。這是因為,國有資本和非國有資本各有各的優勢和缺點。國有資本往往實力雄厚,由于背靠政府,口碑也往往較好,但是在技術含量、創新思維以及經營績效上往往不如民營企業。而民營資本則恰恰相反,在創新思維、技術上往往領先,但是資金實力相對薄弱。所以混合所有制改革使得這兩種不同類型的內部利益相關者相結合,實現不同屬性資本的融合,進而實現資本的優勢互補,實現資本優化。
三、混合所有制實現資本優化案例:蒙牛集團的混合所有制
(一)案例企業簡介
在本案例中,蒙牛乳業集團是通過參與并購的方式引入新的內部利益相關者。參與并購的另外兩個主體分別為中糧集團、厚樸基金。蒙牛乳業由于中糧集團的入股從單純的民營企業轉型成為混合所有制企業,并實現了資本的優化配置。雖然厚樸基金也為并購的參與方,但其作用主要體現在并購方式而非實現混合所有制上,故在此不做介紹。
1.并購方:中糧集團。中糧集團是一家歷史悠久、實力雄厚的中央企業。中糧集團最初只是一家從事政策性外貿業務的公司,經過多次改革后,在關注主業的同時,不斷推進并購整合,實現了企業價值的快速提升。目前中糧集團已經發展成了中國最大的糧油食品進出口公司和實力雄厚的食品生產商,享譽國際糧油食品市場。中糧集團在香港擁有中國食品(00506.HK)、中糧控股(00606.HK)、中糧包裝(00906.HK)和蒙牛乳業(02319.HK)四家上市公司,同時在內地擁有中糧地產(000031.SZ)、中糧生化(000930.SZ)和中糧屯河(600737.SH)三家上市公司。
2.被并購方:蒙牛乳業。1999年8月,內蒙古蒙牛乳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成立,總資產100多億元,員工近3萬人,乳制品年生產能力月600萬噸。這是一家完全由民營資本組成的公司,總裁牛根生為原乳業巨頭伊利集團的副總裁。盡管蒙牛在成立之初困難重重,但是卻在短短十年之中發展成為乳制品龍頭企業。在2004年6月10日,蒙牛在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股票代碼2319HK),是海外上市的首家乳制品企業。但在2008年,由于受到“三聚氰胺”事件和“特侖蘇”事件影響,其當年主營業務收入大幅下降,品牌價值流失,消費者信心降低。
(二)混合所有制對資本優化的作用
整個并購過程主要包括兩部分,分別是新股認購和股份配售。通過并購,蒙牛實際上實現了內部利益相關者的重組,成功從民企轉型成為混合所有制企業,而此次的轉型對于蒙牛的資本優化作用是十分明顯的。在2008年發生“三聚氰胺”事件之前,蒙牛乳業發展迅速,前景可觀。但是“三聚氰胺”事件對其經營狀況造成了嚴重的影響。另外,“特侖蘇”的品牌定位是高端奶制品,售價相對較高,利潤率也更高,是蒙牛乳業的重要銷售收入來源,而“特侖蘇”一直宣稱有益身體健康的OMP物質,實則為可能致癌物質,并被勒令停止銷售。這便使得蒙牛乳業面臨嚴重的經營危機,并亟需各種資本的進入。
1.資金資本:受“三聚氰胺”事件和“特侖蘇”事件影響,蒙牛乳業需要加大質檢費用以及奶站改造方面的投入。另外,根據蒙牛的年報,為滿足其對奶源的需求,需要建造20家萬頭牛以上規模的奶牛場,而截至2009年,其建造的符合該規模要求的奶牛場僅有3家。此外,蒙牛計劃進一步開拓強化高端功能性產品市場,而這必將需要大量的資金資本。在2008年,蒙牛凈虧損9.486億元,且2008年12月31日,蒙牛銀行貸款余額達17.287億元(其中一年內到期賬款達12.087億元)。為了挽救2008年的市場份額下滑,2008年第一季度的廣告費就超過了5億元,這對于蒙牛來說無疑是巨大的資金壓力,其亟需大量的資金資本。
2.品牌資本:“特侖蘇”含有OMP致癌物質的消息嚴重影響了人們對蒙牛品牌的信任度,消費者大量流失轉而選擇其他一些當地的品牌,對于蒙牛來說,品牌的重塑將是一個十分艱辛和漫長的過程,但若通過并購,借助其他企業良好的品牌資本則相對容易。
在2009年并購蒙牛之前,中糧集團已經并購了眾多企業以實現全產業鏈發展的規劃。截至2008年底,中糧在肉類、糧油、大米、茶葉、面粉等領域廣泛分布,并取得行業優勢地位,但是卻遲遲未涉獵乳制品行業,而該領域又是中國人民生活消費增長的重要領域,所以無論從產業鏈完善角度,還是從未來盈利水平增長角度,中糧集團都應該進入該行業。此前中糧從未涉及過該行業,缺乏先進的技術資本以及渠道資本,所以需要一個企業作為平臺,借用該企業已有的資本,迅速打入該市場。與此同時,中糧集團作為大型央企,也擁有許多資本優勢,一是資金資本,其子公司中國糧油食品集團,是中國最大的進出口公司之一,也是中國最大的食品生產企業,從1994年起,中糧集團一直名列《財富》雜志全球企業500強行列。而且中糧集團作為大型央企,背靠國家政府,具有著雄厚的資金資本。二是品牌資本,中糧集團旗下擁有眾多口碑良好、銷售良好的品牌。另外,作為大型央企,中糧在市場中也具有良好的信譽,具有良好的品牌資本。
中糧的入股使得蒙牛成為了混合所有制企業,同時也實現了資本的優化。(1)資金資本:借助于中糧的投資,蒙牛新建“現代牧業”的宏愿獲得了初期資金。解決了其奶源供應體系告急的情況,也緩解了蒙牛的債務壓力,同時為日后酸奶領域的發展奠定了基礎。(2)品牌資本:蒙牛與中糧的結盟,不但解決了蒙牛的短期資金壓力,同時其國有身份也大大提升了品牌信譽。借助中糧的品牌資本,蒙牛向市場傳遞了其經得住考驗的信號。
(三)資本優化對蒙牛乳業的影響
蒙牛集團通過混合所有制改革,充分發揮了中糧集團與蒙牛乳業的資本優勢互補的作用,這也幫助蒙牛乳業成功脫離了經營和財務困境。通過分析蒙牛混合所有制改革前后5年的經營指標,可以發現作為混合所有制企業重新出發的蒙牛乳業集團,在整合后獲得了進一步的發展。
通過表1可以看出,蒙牛乳業實現混合所有制改革后,營業收入、凈利潤在2010年和2011年均實現大幅度增長,在2009年更是扭虧為盈。銷售凈利率基本保持穩定,這主要是由于蒙牛乳業實現混合所有制之后,為強化產品質量管控,提升了對牧場及養殖小區規模化奶源的采購比例,導致原材料成本上漲。企業的權益凈利率一直基本保持穩定,變動不大,說明蒙牛乳業在混合所有制改革之后,實現了資本的優勢互補,使得企業得以平穩發展,解除經營危機。
四、結論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混合所有制改革實質上是企業內部利益相關者的重組。由于新的內部利益相關者能夠帶來新的資源,可以彌補企業針對該項資源的缺口,從而可以實現資本的優化配置。從案例分析也可以看出,中糧入主蒙牛,使得蒙牛從民營企業轉型成為混合所有制企業,中糧集團作為新的內部利益相關者,其資金資本和品牌資本優勢挽救了陷入困境的蒙牛集團,實現了資本的優化配置。
參考文獻:
[1]王竹泉,杜媛.利益相關者視角的企業形成邏輯與企業邊界分析[J].中國工業經濟,2012,(3).
[2]王竹泉.會計信息披露的外部性與會計信息質量——基于利益相關者的視角[J].當代會計評論,2008,(2).
[3]于國平.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發展方向分析[J].商業會計,2016,(5).
[4]高燕,余光英,耿思遠.基于價值創造的股權收購——對中糧集團入股蒙牛乳業的思考[J].管理現代化,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