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南安市福玲中學 黃文龍
構建合作的教師文化優化師徒關系
■福建南安市福玲中學 黃文龍
“師徒結對”是我國中小學比較常用的一種教師培訓方式。它在幫助新教師快速掌握教育教學理論、適應新的環境和角色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實際操作中,“師徒結對”往往過分強調師傅的“傳幫帶”作用及其權威影響,容易出現輕忽目標、輕慢同伴、輕率處事和輕鄙結果的現象,這不僅會影響結對的成效,還將影響到同事關系。因此,教師在幫助同伴時應該著力防止“輕病”。
目標是預設的結果或終點,有明確的目標才有明確的行動方向,才有相應的任務和指標,才能確定任務的輕重、辦事的次序和任事的伙伴,并據以確定保障遂行的措施和評估調整的方法。每個教師都會為自己的生活和工作設定許許多多的目標,不管是生命全程還是一天活動,也不管是教書生涯還是一個具體項目,不管是說出的、寫下的還是心底萌芽的,人生每天都在與目標打交道,都在為實現目標而生活和工作。
教師幫助同伴絕大多數是教師之間自發的行動,僅有少數是學校安排的活動,幫助同伴屬于非工作時間、非官方舉辦、非專家參與的“業余”之舉,少了些堂而皇之的必要性、嚴肅性和緊迫性,故而缺乏相應的制度來規范,也缺乏相應的配套方案來支撐,那些起于自生又終于自滅的教師之間的幫扶往往只能成為一道雖然絢爛但易于渙滅的彩虹。在外部的促進與制約的力道都極其衰微的大背景下,依靠教師同事雙邊“一見鐘情”式的互動所擦出的熱情有些難以為繼,它成為助人者輕忽目標重要由頭,對目標的確定以及推進帶來災難性影響。
“輕病”的自我止療是有難度的,一是病癥“輕”難以被發現,二是即便發現了也認為損害有限,三是即使治療也是淺嘗輒止。教師的“輕病”尤其是輕忽目標的毛病,需要學校與教師共同配合進行預防和治療。學校管理者不能把“輕病”也看做“業余”的問題,而應視為學校對教師發展的管理出了問題,主動把它們列入需要以時間、人手和制度統籌解決的議程。對教師而言,目標是行動的指南,助人者要是不知道應該達到什么目標或者雖了解目標但并不上心,就會多走彎路甚至與設想失之千里,所以,助人者必須經常反省自己對目標的認識,要不斷警醒自己,目標關乎自己的形象、能力和責任,容不得絲毫輕忽。
多數人向往平等,但不少的制度、習俗和文化卻在保持乃至創造不平等,每個人的個性也在支撐或者滋生不平等,以致年齡、地位、金錢、資歷、職業、相貌、才智、際遇都可以擺為“制高點”,就連數十代遠祖都可以扯來做高于別人的墊腳石。不平等是客觀存在,只要不歧視、不傷害他人,也不必視之為洪水猛獸,有人做方丈,有人做掃地僧,能夠相安就是和諧,反之,只要出現埋怨、輕視或拆臺,就會加劇不平等,就是災禍的開始。
不妨留神看看“不平等”,每個人都是獨特完整的不可重合的存在,有差異就不能平等,這也是整個社會豐富多彩的重要因素;也不妨留神看看“平等”,絕對平等也會造成發展的停滯,那于人于己都是不利的。教育是影響因素多、孕育周期長、動態變化大的工程,以靜止和片面的觀點匆促論定一個教師的才能就有失公允。每個教師都有獨特的稟賦和個性,有獨特的從教的心理和能力,有獨特的解決問題的思路和實踐方式,正是由于教師之間存在差異,適應教育教學的知識和能力有高有低,所以才需要同伴幫助。
幫助同伴,在于使雙方形成合力,而不是加劇雙方的博弈。能夠幫助同伴,就是因為自身具有較高素質或有被同伴認可的“制高點”,是某種知識的先得者或某種技能的領先者,但也正是因此,容易使自己產生優越感,在神態或言行中有意無意地輕慢受助者。輕慢帶出的不是對方的斂手低眉,而是不斷滋長的屈辱感或挫折感,并會由此引發雙方不同程度的矛盾。防止輕慢同伴的毛病,可以從認識上入手,尤其是以“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和“長江后浪推前浪”這兩句話自誡,自己雖然在某方面高于受助者,但不等于全面高于對方,自己雖然在某方面有一定造詣,但不僅當下有很多人高于自己,而且隨時會有受助者超越自己。
做教師就得看重并做好為人和處事,要把自己的良好形象展示在學生跟前,用良好的人格促使學生感動并潛移默化,把教書和育人的每樁事情做好做實,任何“試錯”的做法都會對教師自身以及師生關系造成傷害,因此,教師處事必須上心和細心。教師幫助同伴與幫助學生是有區別的,雖然幫助同伴無需展示良好形象,甚至也可以“試錯”,但幫助過程影響著事情的結果和心態的變化,因而輕率不得。
教師幫助同伴時輕率處事并不罕見,這是值得學校與教師探討的。受助的同伴主要是兩種類型:一種是與助人者旗鼓相當的,希望能夠通過互補加速提升;一種是與助人者全方位都有差距的,希望局部或全面獲得成長。不管是因人設事還是因事擇人,因為是由管理者指定,或是助人者自愿,或是受助者請求,所以選定幫助的人與事都有較強的針對性。但輕率處事則會降低幫扶實踐的效益,輕率處事主要表現為“三無”,是事前無計劃、做事無章法和事后無反思。
明眼人做盲目事總會自責,而教師幫助同伴時輕率處事卻往往滿不在乎,這是因為此類助人者大多自恃優越,一旦事不順遂就諉過于人。助人者都是教育教學的好手,都有一技之長或者多項優勢,這是同伴敬重之所在,但如果以此自命不凡或者盛氣凌人,就不免在評價時失分。助人者要認識,長處是相對的和動態的,沒有誰的長項是不可超越的,助人者與受助者之間的優劣差異也處于不斷變化之中。助人者更應認識,幫助同伴沒有計劃就沒有行動路線圖,沒有章法就無法厘清輕重緩急,沒有反思就無法進行正確評估并合理調整,動輒諉過于對方的反應力和行動力欠缺就是自己必須改進的人品缺失。
凡是做事都渴求好的結果,不管是精雕細刻還是順應自然,都是謀求達到設定的好結果,所不同的僅僅是對結果的設定存在差異而已。由此看來,做事就要講功效,教師的工作就是非常講究功效的,不管是教學生學習知識、增加智慧,還是教學生守紀立德、正派做人,事無大小都得力求好效果,社會這么要求,學校這么要求,教師自身也這么要求,沒有人可以有恃無恐地輕鄙好結果。
幫助同伴要重視開局,要抓好進程,要享受助人的快樂,這些都值得稱道,但絕不可以拿來作為輕鄙結果的擋箭牌,幫助就是做事,良好的結果才是理想歸宿,才是有始有終的完整篇章。發動一場戰爭,要是不管結果如何,必然會被認定是瘋子;治療一個病人,要是不管結果如何,就難以獲得再次治療病人的機會。幫助同伴也不能不管結局如何,輕鄙結果,容易造成對人對事漠不關心,造成助人事項開局的盲目和推進的混亂,這也是需要慎重對待的“輕病”之中同根相連的不同病體。
防止輕鄙結果的毛病,就要瞄準“托大”和“散漫”這兩個病點。托大就是倨傲擺譜,三分實力七分排場,托大在教師圈子里并非稀缺物品。托大的助人者有一定實力,希望他人重視自己的才干并持續懷有敬意,他顯露甚至夸耀自己的長項,輕視甚至無視他人的優點,幫助同事只是作為張揚自我的工具,他對幫助結果如何并不在意,學校方面應不時提醒注意,托大病患也應時常壓制自己的虛榮心。散漫是托大的孿生兄弟,因為沒有最終結果的約束,沒有評價的壓力,行動上就率性任意,防止的要訣就是明確路徑和加強核查,即是要求助人者給出清晰的路線圖,并根據所定時限進行檢查評估。
“輕病”的根子在“心”上,防止也必須從“心”入手,改變思想,調整心理。只要把握病根,就不怕病象詭譎變幻;只要教師有心和用心,學校運作行政手段進行支持,就可以逐步弱化和消散“輕病”,輕快地幫助同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