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張家港市大新實驗學校 肖云飛
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之探討
江蘇省張家港市大新實驗學校 肖云飛
數學作為一門抽象性較強的學科,學生在學習時會存在一定的障礙。在課程改革的實施過程中提出的數學教學生活化概念,將生活和學習融合在一起,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實踐應用能力。但在當前的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由于教學方法不當,數學課堂呈現出僵硬化的氛圍。本文將對現有的教學狀況進行探究,促進教學生活化的實現。
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生活
現代教育模式為我們培養了一大批的專業知識型人才,然而在現實的社會生活中,實踐性人才卻更加符合各個崗位的需求。生活化教學的提出就是改變知識型人才的思維,將知識和生活實際相聯系,最終實現實踐性人才的轉化。生活化的實踐是檢驗數學真理的唯一標準和最終追求,學校開展教育教學活動的最主要目的還是希望學生能夠學以致用,將理論和實踐有效結合。小學階段的學生剛剛開始接觸數學,培養其學習興趣是主要的教學任務之一。同時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還有所欠缺,高強度的理論知識的學習只會讓學生產生厭煩和抵觸的心理,最終不愿意付出精力在數學的學習上。生活化的數學教學是利用了學生情感遷移的心理,將學生熟悉感興趣的生活事件和枯燥難以理解的數學知識結合起來,潛移默化地改變學生的學習心理,同時也幫助學生養成了知識和實踐互相輔助的學習思維。因此,開展生活化的數學教學十分必要。
1.拓展學生的思維模式,提高創新能力
數學并不是呆板的,相同的問題會有多種不同的解決方案,學生的思維也是發散的,擁有無窮的想象力和發展空間。為了保護學生的這種發展潛能,教師要拋棄原有的僵化的教學模式。如果一味地讓學生按照教科書上的范例進行解題,只會扼殺學生無限的發展潛力。如數學幾何圖形的面積計算上,最常用的一個解題方法就是“割補法”。不規則的圖形,經過不同程度的切割和補充,就能轉化為便于計算的規則圖形。這些不設置固定答案的題目,恰恰是學生創新能力的體現。生活化的教學給學生提供了看待問題的多種角度,鼓勵學生從不同的出發點去嘗試、探索新的思路和方法,從而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鼓勵學生將體驗與理解、思考與探索、直觀與抽象緊密融合,形成將現實生活和數學學習相結合的思維模式,構造系統性的知識網絡。
2.為學生的發展提供更大的空間
學無止境,數學這門學科的知識并不止課本上所給出的那些內容。小學階段的數學學習是為學生提供一個數學學習的方法和基本的思路,學生在掌握了這些工具性的內容之后,可以在課堂之外進行問題的發現和解決。生活化的教學就是為學生提供了這樣的一個發展空間,生活中的很多問題,如簡單的跑步等,都包含著速度和時間,重力勢能和動力勢能的轉化等各種知識。只要擁有一雙善于發現問題的眼睛,學生在廣闊的生活化教學中就會擁有無盡的資源,發現更深層次的學習樂趣。
1.利用生活化的事物來進行數學建模,提高學生的理解力
小學的數學課本中雖然都是一些簡單的理論知識,但是教師如何運用簡潔明了、符合學生認知水平的語言來清楚地講解某個知識點,卻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數學建模將這些平面的理論知識轉化為立體的模型,讓學生更加直觀地理解這部分內容。如小學階段“人民幣的識別和計算”是學生學習的一個重點,不少學生由于難以記住各個貨幣單位之間的換算率而經常出錯。這時數學教師就可以用生活化的方式來建模,幫助學生形象生動地進行學習。例如,教師可以模擬一個“數學商店”,在商店中擺放適當的小金額物品,讓學生通過商家和顧客的角色扮演來反復練習“元、角、分”的換算。學生扮演的顧客要買一個文具盒,價格為6.8元,給了商家10元的紙幣,讓扮演商家的學生來計算應該找給顧客多少錢,要求精確到“角”。學生在反復的隨機練習中,不僅提升了計算的速度,也對簡單的算數加減法和貨幣的換算進行了充分練習。
2.用數學的眼光去看待生活,用生活化的思維去看待數學
了解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簡單應用,密切結合生活實際,讓學生體會到數學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學會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感受身邊的數學,體會數學的價值。生活和數學是相互關聯的整體,本質上解決問題的思維具有一致性。很多在生活中看起來工作量繁重、難以統計的問題,一旦轉化為數學模型或者公式,就會變得特別容易解決。例如,學校花壇的花盆數量及擺放問題,逐個地對花壇規模進行測量,對擺放的花盆數量進行統計,不但會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在統計的過程中還會出現花盆的損壞等意外情況的發生。將這個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后就能輕而易舉地解決。在整體上將花壇看作正方形等便于計算的形狀,然后利用數列對花盆的擺放形狀進行有規律的設計,最后選取最美觀適合的方案實行。換言之,在解決數學問題時也可以從生活化的角度尋求解決的方法。小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還未完全養成,在解決立方體的面積問題上常常會產生思維的混亂,借助生活中的事物就能夠幫助學生避免這些問題。學生的橡皮、課本、教室都是典型的立方體結構,當學生在思維遇到阻礙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從這些物體中得到啟發,尋找解決問題的思路。數學教學生活化,體現在問題解決上,就是二維和三維空間的相互轉化。
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數學的初期階段,同時也是學生思維最為發散活躍的階段,教師如果能利用好這個時期,對學生的潛力進行充分的挖掘,將會對學生的未來發展產生極大的積極影響。生活化教學是激發學生潛力,提高創新思維能力的一個有效途徑。平面性的數學知識和立體化的生活經驗相結合,鍛煉了學生的聯想能力,給學生提供了更多實踐的機會和發展的空間。
[1]林玉珍.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有效策略[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5(03):57-59.
[2]裴海艷.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J].亞太教育,2016(0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