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慈溪市長河初級中學 陳亞珍
談農村初中的數(shù)學走班教育
浙江省慈溪市長河初級中學 陳亞珍
最近部分城市的學校陸續(xù)打破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開始試點“走班制”教學。而在教育部前不久出臺的《關于普通高中學業(yè)水平考試的實施意見》中,明確了高考綜合改革,曾經(jīng)的“文理科目”將由考生自主選擇參加考試,為此,“走班制”這一更加靈活的教學制度是否會成為未來教育的新常態(tài),也就成為不少家長和教育界人士關注的話題。筆者針對目前優(yōu)質生源缺乏狀態(tài)下,如何在借鑒美國成功經(jīng)驗的基礎上,正確開展初中數(shù)學走班教學進行一些探討,旨在為有效提升數(shù)學教學質量,推進教學改革起到一定的借鑒作用。
農村學校;走班教學;數(shù)學教學改革
在教育部“國八條”及各種政策的影響之下,目前我國的農村學校優(yōu)質生源缺少,導致各個學校推出各種改革,方式五花八門,其中吸引學生和家長的關鍵還是教學質量的提升,面對這種情況,我們應大力改革教學方式,而“走班教育”——特別是理科中的數(shù)學,目前已經(jīng)成為各個學校首推的改革舉措。所謂“走班制”,是指學科教室和教師固定,學生根據(jù)自己對某一學科知識掌握的程度和興趣愿望,選擇適合自身發(fā)展的班級上課,不同層次的班級,其教學內容和程度要求不同,作業(yè)和考試的難度也不同。下面筆者就如何推進“數(shù)學走班教育”談談筆者個人的思考與建議。
1.教學班級不固定,學生流動性大。“走班”使不同班級、不同年級的學生因選擇了相同的課程而聚集在相同的課堂上上課,以此打破了班級甚至年級的限制,特別是數(shù)學,有些學生連基本的運算公式都記不住,你讓他跟著大部隊走只能是浪費時間,聽課像聽天書,而一些有潛力的學生,對書本中的知識點,根本不需要上課聽講,自己課前預習一下就可以完全領會了。走班制為不同程度的學生學不同程度的內容做了充分和合理的安排,使不同班級,甚至不同年級的學生能有機會在一起互相學習、交流。
2.學生“走班”,老師在固定的教室上課,讓老師有充分的時間做課前的準備工作,主要把握好教學內容的疑難程度,各個老師分工合作,基礎的歸基礎,提升的歸提升,提升之后又可以分很多檔次,比如一個運動型的幾何題型,提升一班可以做到變式2,提升二班可以做到變式4,以此類推下去。大多數(shù)的美國學校相信學習環(huán)境就像無聲的教科書,會對學生的學習產生潛在影響,特別是數(shù)學中的幾何內容,不同的立體幾何圖形對空間思維的擴散是非常有幫助的。
3.“變被動為主動”的學習方式。“走班制”下,學生在專業(yè)指導老師的指導下,結合自己的實際需要,自主決定每一學期選擇什么樣的學習進度,使每一位學生都擁有一個不同于他人的個性化課表。它有別于班級制度下的所有學生都坐在一起,導致一堂老師精心設計的課中讓每位同學享用到的、學到的少之又少,出現(xiàn)優(yōu)秀學生“吃不飽”,困難學生“吃不下”的局面,時間就這樣浪費掉了。
“走班制”教學以其豐富多彩的課程和靈活多樣的選課形式受到了許多國家的認可,并在這些國家得到普遍推行。然而,課程種類的繁多和選課過程的復雜,必然對課程實施的管理和運行機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保障課程實施順利并有效進行。美國的“走班制”教學一直走在世界前列,我們開展走班制教學不能盲目進行,應在借鑒優(yōu)秀經(jīng)驗的基礎上,總結出適合我國學情的教學策略。下面就美國開展走班制教學這方面的優(yōu)秀經(jīng)驗總結如下:
1.課程設置更加人性化
“走班制”教學最大的特點之一,就是開設的供學生選擇的課程種類繁多,且覆蓋的范圍十分廣泛,有注重學術鉆研的高級課程,也有傳授實用性知識技能的一般課程,但凡學生感興趣的題型、易難程度,幾乎在課程設置中都可以找到與之相匹配的。
2.課堂氛圍和教學方式更加生動
關于美國課堂氛圍的描述,相信大家或多或少從報刊雜志,電視新聞等途徑都已有所耳聞,評價也是褒貶不一。然而,從如今美國在各個領域所取得的成就來看,這種教學方式肯定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首先,從學校教室的布置就可以看出與我國的不同。在美國學校教室中座位的排列通常是呈圓弧形,老師坐在中間,師生、生生之間都是面對面,經(jīng)常有眼神交流,學生與老師都沒有固定的“坐姿”,學生可在課堂上隨時發(fā)表自己的觀點而不必舉手和起立。這樣的課堂氣氛是寬松、和諧并充滿歡樂的,師生之間互相尊重,地位平等,老師教得輕松,學生也學得愉快,課堂效率也隨之提高了。
其次,教學方式與我們不同。在美國,用得最多的教學方式是引導,他們認為每一位學生都是一個獨特的個體,世界上目前還不存在一套教育方法是適合于每一位學生的,因此,教師應該看到他們各自的特點,運用合適的方法進行引導。雖然學生的知識和實踐經(jīng)驗相對不足,但是仍然鼓勵他們大膽發(fā)言,提出自己的見解,盡管可能與書本上的結論不同,但只要言之有理就可以。忽視課本上的條條框框,而讓學生有充分發(fā)揮自己想象力的空間,培養(yǎng)其創(chuàng)造力的發(fā)展,突出個性,讓學生對世界萬物始終保持一顆好奇的心。
任何改革都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我們在學習先進國家的經(jīng)驗的同時,應結合本國實際,看準方向并堅定地走下去。
1.在師資保障上對我們的啟示
“走班制”教學充分體現(xiàn)了“學生是課堂的中心”的課堂教學思想,一定程度上給予學生課程的自主選擇權,但同時,也對我們的教師專業(yè)水平和素養(yǎng)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學不再是簡單的“一本教材走到底”,教師的研究意識和研究能力顯得尤為重要,只有不斷地學習和鉆研,才能在教學中與時俱進,滿足學生對學習的需求。如何提高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是擺在我們面前有待解決的問題。對于我們數(shù)學教學而言,主要是題型的編排和分類,什么樣的題型適合哪類學生,這一點教師一定要掌握好。
2.教學模式上對我們的啟示
實施走班選班制度,隨著近幾年中考難度的增加,對原有的教學資源的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水平要求,“走班制”的實行也對教師的教學效率和自身人格魅力提出了高要求。因為,學生自主選課不只是選擇適合自身能力的課程,教師的教學魅力也是重要因素之一,而且一定程度上,學生選課人數(shù)的多少也成為該教師教學質量好與否的標準之一。這無疑是將競爭機制引入了教學過程,讓教師在激烈的教學競爭中產生了危機感,并以此為動力,不斷尋求各種新的教學方法和內容,摒棄落后的教學模式,真正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
筆者在課堂教學中針對走班教育模式開展了“走班教學”的實踐教學活動,由于筆者所在學校的學生主要來源于農村,學生兩極分化的現(xiàn)象特別嚴重,所以學校在初三年級行政班的基礎上,根據(jù)學生的具體狀況,將學生分成了A、B兩個層次進行“走班教學”。A班是學習基礎比較好,能力比較強的學生;B班是學習基礎較弱,能力欠缺的學生。這樣的方法能夠比較有效地維護學生的自尊,保證了走班的流動性相對穩(wěn)定,方便了走班的管理。這樣在進行數(shù)學課程的教學時,學生就可以進入適合自己的教學環(huán)境,進入適合自己層次的教學班級進行數(shù)學學習。
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A班在完成教材教學的基礎上,教師精心設計富有挑戰(zhàn)性的問題,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注重進行一些綜合性題目的講練,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培養(yǎng)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應用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在整個教學中注重“挖深、拓寬、自主、提高”。而對于B班的課堂教學則采用不同的策略,因為B班有一部分學生是屬于數(shù)學學習困難的學生,他們在數(shù)學的學習中,有的不能根據(jù)現(xiàn)有的數(shù)學問題喚醒自身所具備的相關的數(shù)學知識,有的雖然能喚醒相關的數(shù)學知識,但卻不能有效利用,或者是能想起解題所需要的數(shù)學公式、定理等,卻不能正確地應用于解題中,從而導致數(shù)學學習的失敗。所以對于B班的學生,要特別地幫助他們在頭腦里建立起一個良好的知識結構體系,幫助他們把一個個離散的知識點構建成一個渾然一體的知識體系。
在B班的實際教學中,教師降低了教學目標和難度,著重要求夯實基礎。教師在教學中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愛,增加師生溝通交流的機會,增加他們學習數(shù)學的自信心,增加他們獲得成功嘗試的次數(shù),讓他們體會到學習數(shù)學所帶來的興趣和快樂,提高他們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1]陳先樂,時曦,阮文忠.美國高中教育與中國高中教育比較及思考.[J]廣西教育,2011.
[2]韓艷梅.新課程背景下學習組織方式的新探索——“走班制”的實施與管理[J].遼寧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