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連云港市城頭初級中學 曹家安
新課程理念下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意識滲透
江蘇省連云港市城頭初級中學 曹家安
數學作為一門應用型學科,它主要研究的是數與數之間的關系。在新課程標準改革的形勢下,怎樣將數學的應用意識滲透到新課程理念下的初中數學教學中,成為學校和老師需要關注的重點問題。在新時期,社會越來越需要應用技術型的人才,學生只會讀圣賢書顯然是遠遠不夠的。本文就立足于初中數學的教育現狀,重點分析新課程理念下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意識的滲透。
初中數學;應用意識;滲透
初中生是祖國未來的希望,在學習數學知識時,不光要掌握主要的知識理論,更需要掌握學習的重要性、學習方法和數學思維,將數學理論聯系到實際生活中,做到學以致用,樹立應用意識。在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要注重學生的應用意識的培養,莫要做無用功。
初中數學教學中,滲透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實際上就是對知識進行再復習。知識的學習過程由領悟、學習、復習、應用和檢查等重要部分組成,這些部分之間相互依存、相互聯系,對知識的學習就是領悟到其深刻性,對知識的復習就是為了更有效地學習,對知識的應用是復習后的鞏固,對知識的檢查就是查缺補漏,不斷理解和掌握。所以,應用意識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滲透不但使得學生在學習中加深對知識的印象,更能夠在實際生活中感受知識的實用性,讓理論知識服務于社會生活。
長期以來,由于應試教育所產生的唯分數論,使得很多學生成為學習的機器,數學應用意識的欠缺是教育中普遍存在的現象。而在現今全面推行素質教育背景下,就是要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為主要教學目標,使學生懂得如何在實際生活中把學到的理論知識加以運用。尤其對于初中生來說,處于心智和身體快速發展的階段,更加需要進行數學應用意識的滲透教學,在數學中看到現實,在現實中想到數學。
毋庸置疑,傳統的填鴨式數學教學模式是枯燥無味的,老師、教材、黑板、學生就是一條課堂的固定教學線,學生很難感受到學習帶來的快樂和輕松。初中數學主要學習的是一元二次方程、二次根式、二次函數、三角相似、概率和圓等問題,最主要是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講解,老師單一的教學方式很容易讓學生心生厭倦,不愿意主動思考問題。但是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滲透應用意識,能夠使得課堂煥然一新,幫助學生樹立未來職業意識,比如什么領域用到什么數學知識,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活躍課堂氣氛。
由于初中生大多處于青春期,身心發展趨向成熟,實踐操作能力的意識還比較薄弱,但是量的積累可以實現質的飛躍,所以老師在平常的作業中可以多布置一些實際操作性作業,幫助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比如,在學習概率問題時,老師可以讓學生成立小組進行生活概率的小調查的實踐作業。任務一:兩名組員進行五十次投硬幣活動,一名組員進行記錄和最后的統計總結,看看硬幣出現正反面的概率是否還是保持在二分之一;任務二:在學生周圍社區的福利彩票店進行簡要社會調查,看看不同價位彩票的中獎率是多少,學生再進行組內討論得出結論。這樣的數學課外作業使得學生親自動手和實踐,幫助提高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提高老師課堂教學的效率。
學生之所以要刻苦學習理論知識,最終的目的不在于取得好成績,而是在于運用到實際生活中。當今素質教育的推行,更加重視學生活學活用的態度,而不是“紙上談兵”。在新課程理念下,初中數學教學中應用意識的滲透可以采用理論聯系實際的方法,做到學以致用。比如,在學到圖形的對稱性時,老師可以先把對稱的知識概念講解清楚,再讓學生根據課本上的圖片判斷其是否具有對稱性,之后再對實際生活中的物品做出對稱性的判斷。例如,中國的古代建筑物、書本、學生玩的七巧板等都可以進行簡要的分析,讓學生仔細觀察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體驗數學知識的趣味性。
初中生的主要活動區域都在學校,沒有完全融入社會生活當中。在科學信息技術高度發達的今天,多媒體技術廣為教育領域所使用。老師在課堂上可以靈活地運用多媒體技術,與時俱進,學生接觸新知識、新信息的渠道變得多樣化,有助于提高其思維的活躍性和學習的有效性。多媒體技術一般以文字、圖片、視頻等表現形式展現出信息,老師需要不斷地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和教學水平,主動地深入學習多媒體技術的使用,豐富課堂教學。比如,在學習圓的問題時,老師可以擺脫傳統的教學模式,在上課之前制作有關圓的知識點的PPT和視頻。在生活中,摩天輪、輪胎、鍋蓋等常見事物都體現出利用圓形、周長等特征來設計。學生與時代不脫節,就能時刻牢牢把握社會發展的動向,掌握數學發展的情況,在潛移默化的數學學習過程中樹立應用意識和實踐意識,使得學習更加理性和嚴謹。
從數學的角度來觀察、分析、探討和解決現實世界的問題,從而產生積極的心理傾向和思維反應就是數學應用意識,它的本質就是體現在“用”。在新課程理念下,老師要重視對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的培養,切實根據每一位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制定新課程教學計劃,將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作為教育的重要職責,做到因材施教,加快全面實現素質教育的進程。
[1]周光生.淺析新課改下的初中數學教學質量的提高[J].考試與評價,2016(7).
[2]蔣炳元.試論新課程標準對初中數學教學的幾大改變[J].新課程.中學,2012(8).
[3]羅亞.淺析生活化教學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界,20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