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衡陽市粵漢小學 歐春艷
小學課程《克與千克》教案設計
湖南省衡陽市粵漢小學 歐春艷
教案設計是在滿足課程要求前提下,對課堂教學內容進行合理有效的安排,教案設計應在滿足教學對象特點的基礎上進行,結合學生特點來設計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案。小學生由于年齡及心智發展尚未成熟,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要注意滿足學生特點,避免教案設計超出學生認知水平。本文以《克與千克》為例進行教案設計,分析教案設計內容,并針對教案設計進行反思與總結。
克與千克;教案設計
大多數小學生在一定的生活經驗基礎上對克和千克有初步感知,但仍舊欠缺形象具體化的認知。在對小學數學課程《克與千克》進行教案設計中,不僅要能夠讓學生正確認識“克和千克”質量單位的基本使用,使用量秤給物體稱重,對一些常見物品重量進行評估和計算,還要激發學生強烈的動手欲望,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和實踐操作能力。因此,科學高效的教案設計至關重要。
1.認識“克”
首先,讓學生動手稱:利用多媒體課件讓學生了解一些生活中常用的各種秤,并指導學生學會使用天平對物品進行稱重,然后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將學生分為4~6人的小組,每組稱出事前準備好的香蕉﹑兩分錢硬幣﹑一塊錢硬幣﹑數學課本﹑一袋鹽和一把綠豆的重量,并記錄下來,比一比哪個小組在三分鐘之內稱的物品最多。在學生稱重時,教師巡視并針對學生在承重過程中出現的錯誤步驟進行指導。
其次,學生自己得出結果:一個香蕉的重量約為100克,一個兩分錢硬幣的重量約為1克,一塊錢硬幣重量約為5克,數學課本約為150克,一袋鹽大約重500克,一把綠豆約重30克。告知學生相對較輕的物品通常用“克”為單位(板書:單位﹑克[g])。
最后,讓學生自己用手掂:學生自己用秤稱了一個兩分錢硬幣的重量約為1克,讓學生自己用手掂一掂來感受1克的重量,增強學生對“1克”物體的重量感受。
2.認識“千克”
引入千克概念:告知學生已知手中的數學書重量為120克,那么十本數學書的重量為多少呢?(學生回答1200克)那么一百本數學書重量為多少呢?(學生回答12000克)可見物體越重,使用“克”為單位在記錄上就越麻煩,由此引入了“千克”的概念。教師在黑板上板書單位:千克(kg)。
用手掂增強感受:前面學生感受了一個兩分錢硬幣約1克的重量,再讓學生將兩袋鹽提在手中,感受兩袋鹽1千克物品的重量,并讓學生列舉出生活中常見的重量在1千克左右的物品,比如兩瓶礦泉水。
區分克與千克:設計質量單位填空,讓學生正確區分克與千克單位,例如:一袋牛奶約重150( ),一支筆約重10( ),一只母雞約重1.5( ),同桌體重約為30( )。
1.打造生活情景,激發學生興趣
對小學生心理進行研究發現,要想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就不能進行強制性的灌輸式教學,而應在最大程度上調動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產生主動學習﹑自主探索的欲望。高質量的教學設計應該為學生創設一個輕松有趣﹑生動活潑的學習氛圍。在進行《克與千克》教學設計也應基于此理念進行,在課前首先聯系學生生活體驗,讓學生結合生活理解物品有輕有重的概念,從而引入“克與千克”這一章節知識點。在教學過程中,可讓學生自己動手測量一些生活中常見的物品,包括有硬幣﹑課本﹑鹽等。此外,教師在教學設計中還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來為學生創設“超市購物”情景,這樣不僅能夠讓學生深入了解到生活中一些常見物品的重量,同時還能夠讓學生真切體驗到數學與生活之間的密切聯系,從而對數學產生一定親切感,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2.教學設計符合學生認知水平
克與千克都是生活中的常用重量單位,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一定要注意所選案例能夠被學生理解,切記不可超出學生的認知水平。比如在列舉生活中常見的1千克物體時,應結合學生情況來列舉,若教師在列舉1千克物品時,舉例為手提電腦重量約為1千克,由于小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對電腦認知有限,難以有明確體驗,因而可能會難以理解教師列舉物品的具體重量。在本文教案設計中,筆者選用500g的袋裝鹽來作為舉例對象,兩袋鹽重量則為1千克,袋裝鹽幾乎家家戶戶都有,小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隨時感受兩袋鹽的重量,列舉這種與學生認知水平相符合的案例,可以將學生生活經驗與教學內容連接在一起,不僅能夠提高學生學習興趣,還可以獲得良好教學效果。
3.動手操作增強學生探索感受
在教學設計過程中,重點融入學生動手實踐操作環節,首先讓學生了解一些生活中常用的各種秤,并指導學生學會使用天平對香蕉﹑硬幣﹑課本﹑鹽和綠豆等進行稱重,通過反復的實踐動手操作,讓學生親身感受到1克兩分錢硬幣﹑兩袋鹽1千克的重量,樹立1克較輕﹑1千克較重的觀念,再通過舉實例來加深對“克”和“千克”的認識。在學生動手實踐操作過程中,運用了猜想—驗證—得知結論的科學研究方法,讓學生有效參與到知識的產生﹑形成和發展過程,既可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同時又能夠強化學生情感體驗。
總而言之,教案設計的內容應與學生自身相符合,越貼近學生生活背景的教案設計,取得的教學效果越明顯,教師在教學前必須要進行有效的教案設計,切實保障課程教學質量,讓學生深入感受到數學的魅力,激發學生興趣,奠定教學基礎。
[1]徐文彬,劉曉玲.基于單元知識結構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設計[J].南京曉莊學院學報,2016(05):42-45.
[2]鄧緒梅,黃尤宏.淺談小學生數學興趣的培養[J].才智,2016(09):90.
[3]曹麗.在發現學習中建構概念——計量單位“千克、克”教學談[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4(10):52.
book=65,ebook=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