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揚州大學教科院附屬楊廟小學 刁長美
“三導一清”數學教學模式中“導悟”環(huán)節(jié)的設計與應用
江蘇省揚州大學教科院附屬楊廟小學 刁長美
“三導一清”教學模式中,“導悟”環(huán)節(jié)的設計與應用是關鍵。基于“導悟”環(huán)節(jié)的設計與應用,著重從觀察感悟、操作感悟、交流感悟、合作感悟、遷移感悟五個方面探討了如何引導學生感悟真理、感悟真知、感悟能力。
觀察;操作;交流;合作;遷移;感悟
2011年,我校創(chuàng)建了“三導一清”課堂教學模式,此模式有導學、導練、導悟、當堂清這四個環(huán)節(jié)。在“三導”中,導悟最重要,教師要引導學生感悟,關注學生思考形式,引導學生探究,發(fā)展學生思維。
“悟”即理解、明白、覺醒。學生學習就是感悟。就數學學習而言,學生的知識技能、思想方法、思維訓練、活動經驗更多的需要學生通過實踐探索、合作交流,經歷觀察、實驗、計算、證明等過程來“感悟”。教與學就是教師組織學生“悟”的經過。
引導學生認真觀察圖表、數據等素材,提升學生感悟能力,有效訓練學生思維。
例如,在教學四年級“找規(guī)律”的例題時,當學生已經明白夾子、手帕、小兔、蘑菇、木樁和柵欄的數目以后,我沒有把其中的規(guī)律直接告訴他們,而是讓他們根據夾子、手帕、小兔、蘑菇、木樁和柵欄的數目自己去感悟,自己去發(fā)現規(guī)律。大多數學生會發(fā)現夾子比手帕多一個,小兔比蘑菇多一只,木樁比柵欄多一根。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呢?還要引導學生去思考夾子和手帕、小兔和蘑菇、木樁和柵欄分別是怎樣排列的。不少學生就會發(fā)現它們是間隔排列的,并且排在兩端的物體是相同的。到這時候揭示規(guī)律“兩種物體間隔排列,排在兩端的物體比中間的物體多一個”就會水到渠成。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老師不能代替學生觀察、分析、思考,代替學生的學習活動,更不能以老師的感悟代替學生的感悟,老師只能讓學生自己觀察、分析、思考,讓學生自己去體驗知識的形成發(fā)展過程。要讓學生悟,就要給空間和時間,讓他們自由活動,發(fā)現、猜想、驗證事物間的聯系。
例如,在學習“認識圓柱”時,我就布置了任務:課前讓同學都準備一個圓柱體。第二天早上數學課之前,同學們早早放好了自己的圓柱,并且已經開始研究自己的圓柱了,有大小不一的易拉罐,有玻璃杯,有塑料瓶,還有用硬紙板自制的圓柱體。我首先請同學們觀察自己的圓柱體,再看看同學們的圓柱,圓柱有什么共同的特點?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學生很快發(fā)現圓柱上下兩個面都是圓的,這兩個圓形是完全一樣的。我又讓學生摸一摸圓柱的周圍,問:和摸長方體、正方體時的感覺相同嗎?學生說:不同,長方體、正方體能摸到六個面,而圓柱很光滑,摸不到一個平面,應該是彎曲的面。我接著補充:對了,這個曲面就是圓柱的側面。這時有個學生發(fā)現,同學們帶的圓柱有的高一些,有的矮一些,圓柱應該還有高度吧!我就坡下驢:請你們拿出尺子試著量一量圓柱的高度吧!學生試著量,找不同的位置量了幾次。請同學來描述圓柱的高及特點,接著研究圓柱側面展開圖可能是什么圖形,請同學們動手做一做。
這個教學過程中,把課堂還給學生,引領學生動手操作來感悟圓柱的特點,在操作探究中既領悟到了知識,又感受到了學習的快樂。
有經驗的老師很善于利用學生的這一特點,將教學中較“棘手”的問題交給學生去討論、去辨析,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表達出錯誤或正確的想法,并逐步意識到問題出在哪里,如何矯正。例如,在教學“倒數”這節(jié)內容后,我出示了這樣的題目讓學生判斷:(1)真分數的倒數都比1大;(2)假分數的倒數都比1小。第(1)題,學生沒有異議,而第(2)題學生意見不一,老師就勢要求學生討論:認為對的,說出自己的想法;認為錯的,分析錯在哪里。交流時一學生說:因為真分數的倒數都比1大,所以假分數的倒數都比1小。顯然很多學生不服,紛紛舉例據理力爭,最終贏得了大家的贊同。老師又問:第(2)題怎么說才對呢?學生齊聲答道:假分數的倒數不一定都比1小。學生在討論交流中發(fā)展了思維,準確地表述了數學問題。
因此,在教學中,要根據教學的需要有目的地組織學生討論交流,讓學生把自己真正的想法表達出來,悟出真理,這樣,教學才能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學生也能在老師的精心設計下茅塞頓開,舉一反三。
學生探究是學生一邊學習一邊探究,不理解的問題,可以在合作中解決。學生提問后,教師可以綜合大家的意見,組織學生合作探究。
例如,在教學圓錐的體積時,我首先提問:你們憑什么來判斷圓錐的大小?學生紛紛發(fā)言:(1)比高矮得出的;(2)直接一眼看出的;(3)比高矮還要比底面圓的大小呢!那么圓錐的體積到底和什么有關呢?我們分小組合作實驗來研究。各小組同學在組長的帶領下有條不紊地往圓錐里裝沙子,倒進圓柱。教師提問:把你們實驗的圓錐和圓柱進行比較,覺得哪個合適?教師追問:什么情況下,圓錐的體積是圓柱的三分之一?
遷移感悟能力是將知識應用到新的情境中,體現的素質和能力包括情感感知和處理能力、舊知識和情境的鏈接能力、對新問題的認知和解決能力等。教師要引導學生運用知識解決新的問題,提升遷移感悟的理解能力。
總之,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貫徹落實“三導一清”數學教學模式中“導悟”環(huán)節(jié)的設計與應用,全力提高小學數學教師的教學水平,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