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南通師范第二附屬小學校 張 為
核心素養培養下的學生數感的培養策略
江蘇省南通師范第二附屬小學校 張 為
數感是小學生學好數學的重要感覺,更包含在新課程標準中提出的十大核心詞中。核心素養自2014年被教育部提出后,便成為中小學教育界常討論的熱點話題之一。在小學數學的課堂教學中,可把培養小學生的數感當成培養小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的有效途徑,小學生的數感提高了,就會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
核心素養;數感;小學數學;培養
核心素養是當下教育界熱烈討論的話題之一,而且受到了越來越多的老師的重視,很多老師已經在課堂教學實踐中對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進行了培養。經過核心素養理論的學習及數學教學過程中對核心素養的理解,充分認識到核心素養不是數學傳統意義上的數學的學習能力,也不是指某種單一的數學知識或解題能力,而是基于一定的數學知識和技能,但是又高于一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核心素養是對數學思想和本質的反映,是學生在長期的數學學習的過程中形成的,具有一定的整體性、綜合性及持久性。而數感是學生對數理關系、運算結果的估計、數與數量等的領悟,因此在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數感是有效培養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主要途徑之一。
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實踐,與生活有著密切的關聯性,對于大多數小學生來講,他們在現實生活中已經有了數的概念,對數的感覺、數的理解已經有了一定程度的認識和感知。因此,在小學數學的課堂教學中,要多利用學生身邊的有關數的生活素材,幫助學生更深刻地感知數,提高對數的感知能力。
例如,在學習“數的認識”這節課時,可在黑板上寫出0到9這0個數字,然后讓學生們念出每個數字的讀法,再讓學生思考下他們都在什么地方見過這些數字。經過老師的啟發和學生之間的討論,學生大腦中存儲的有關數的生活素材被激發了出來。有的學生認為1就是一根細小的筷子;有的學生說2像鴨子水中游;有的學生說我們家就住在2樓;有的學生說8像葫蘆;有的學生立刻掏出了5元錢,對老師說這個數字就是5,我認識的。學生利用生活實際經驗充分認識了各個數字,并表達出了自己對數字的理解,這樣的教學模式有效地提高了學生對數的感覺,提高了課堂的教學效果,對數字有了本質的認識。
通過上面的教學實例可發現,數字存在于學生的實際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教學生認知數字時,可從學生熟悉的生活素材入手,激發學生對數字的情感體驗,從而使學生在身邊的生活中認識數、感悟數、體驗數,這樣隨著學生生活經驗的增加,學生的數感自然也會得到發展。
數學建模就是利用有關的數學公式、符號、圖形等對需要解決的實際問題進行模擬,是對實際問題本質進行的抽象和刻畫,能解釋某種客觀存在的現象,或能預測到將來的發展規律。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利用數學建模可使數學知識的學習難度大大降低,為了培養學生的數感,可讓學生利用數學知識根據實際問題創建數學模型,并在創建模型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數感。
例如,在教授“路程問題”這節課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路程、時間和速度的關系,可以先給學生設計出這樣一道例題:假設學校到小張家的距離是500米,小張以每小時10米的速度向學校走去,問小張到學校需要花費多長時間?如果小張以每小時20米的速度跑到學校,小張到學校會用多長時間呢?教師讓學生根據課本上所學的知識,用t代表時間,用s代表路程,用v代表速度,然后根據三者之間的關系,建立起解決此類問題的數學模型:t=s÷v=500÷10。學生明白了此數學模型的意義后,教師就可以告訴學生路程(s)、速度(v)、時間(t)三個條件是變量,三者代表的數值不同,得出的結果就不同。學生明白了這些后,教師就可以給出不同的數值,讓學生學會舉一反三,從而讓學生在建模并利用模型解題的過程中,真切地提高對數字的感受。
通過上面的教學案例可知,將數學知識和實際解決的問題相結合建立數學模型的過程,就是學生學習數、感知數和體驗數的過程。因此,在數學的實際教學中,要多利用數學建模這個媒介,讓學生靈活學習數學知識,進而提高學生的數感。
學生在學習某些數學概念或某些數學原理與思想時,若緊靠數學教師的口述進行理論講解,學生是不能獲得理性認識的。面對這樣的教學情況,數學教師就可以在課堂教學中開展實踐活動,讓學生通過動手進行實踐操作,幫助學生提高對數的感知與領悟。
例如,學習“認識千克”這課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通過親自操作來體驗千克表示的重量,以培養學生的數感。根據教材所講授的知識,設計了這樣的教學情景:
1.稱日常物品的重量
讓學生用天平稱1瓶醋的重量、讓學生稱自己所背書包的重量、讓學生稱一本書的重量等,并讓學生做好各種物品重量的記錄。然后根據記錄對比物品,感知不同克數物品的重量,培養學生的數感。
2.算常見物品的重量
1千克是多少?可讓學生把每個蘋果的重量稱一下,然后相加,看多少個蘋果的重量是1千克,或者讓學生算多少本書的重量是1千克。學生通過這樣的計算,就能更好地感知數,提高對數的感覺。
通過上面的教學實例可知,老師并沒有讓學生在克與千克之間進行換算,沒有從理論上為學生講解千克的知識,而是通過讓學生親手操作來感知千克的概念。這樣學生對千克就有了深刻的理性認識,從而更好地培養了學生的數感。
總之,學生的數感不是在短時間內就可以被提高的,需要數學老師長期地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培養。因此通過培養學生的數感來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在數學的教學過程中,采取新的教學理念和新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讓學生學會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切實提高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
[1]李登竹.培養好學生的數感,數學教、學皆輕松[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5(14).
[2]孔濤濤.淺議如何密切聯系小學數學教學與生活[J].數學教學通訊,201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