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萊陽市第九中學 朱偉杰
高中數學作業的理論與實踐研究
山東省萊陽市第九中學 朱偉杰
作業作為教學中具有關鍵性作用的一個環節,在培養學生實踐能力、檢驗學生知識掌握程度等方面都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其效果直接關系到學生對數學這門科目的喜愛程度以及學生對自身的認識程度,甚至影響到教學質量的提升和教育事業的發展。本文以高中數學人教A版為參考書目,淺析高中數學作業的理論與實踐研究。
高中數學;作業設計;實踐研究;作業批改
在當下針對高中數學作業這一主題,存在著一個巨大的難題,便是需要很好地掌握“學”的心態,作業雖然是由老師來布置,但學生才是完成的主體,這要求老師在設計時也應該注意學生們的情緒和想法。但現在往往會出現的情況卻是:老師怕作業都不具有代表性和多樣性,因此會布置很多的作業以防萬一,而這便在無形中加重了學生們的負擔,部分基礎薄弱的學生甚至會在一開始就有了抵觸心理,由此,作業的設計根本無法達到老師所預想的效果。
此外,作業批改也是高中數學經常出問題的一個地方,老師在批改作業時經常簡單化、僵硬化,僅僅只是給出正誤,而沒有去反思學生們總體的掌握程度,抱著矯正的心態去批改。有些老師甚至為了加快教學進度,把所有的作業都拿給學生自己批改,以培養學生自覺性的名義把自己的責任丟給了學生,最終導致的結果是教師不知道學生的作業完成情況,學生也會對作業產生松懈心理,不做作業、抄襲作業現象越發嚴重。
要研究“學生的心態”這一問題,首先應該了解學生對作業多少、難易的接受程度。在這里,我以高中2個班的100名學生作為研究樣本展開了兩個實踐調查:在一次作業布置時,我給了A班布置了一張難度較大的模擬題作為作業,給B班布置了一份相同數量但難度較低的題目。在第二天批改時就會很清楚地發現,A班同學完成的情況十分不理想,不僅是完成度很低,而且完成的內容相似度很高,而這些內容和網上的答案雷同,很明顯是出現了抄襲的情況,而B班的作業完成情況十分理想,大多數同學都能用心地完成作業,以此形成巨大反差。在第二次布置作業時,我給A班同學設計了一份難度適中的題目,給B班同學布置了一份難度和第一次一樣,量是第一次兩倍的作業,發現效果又有了變化。A、B兩個班完成的情況有了戲劇性的顛倒。B班同學做的題目雖然難度很低,但依然會出現抄襲等現象,效果遠不及A班的同學完成效果好。其實這也證明了教師在設計作業時,應該更加看重量與度的結合,無論是過量還是過難的作業,都會讓學生的作業質量得不到好的保證。
作業批改這一項內容難以在短期內看出一個顯著的對比效果,但針對這一點,其實每個科目都有一定的共性,也具有一定的參照性。從語文作文的批改效果中便可以看出:凡是老師樂于去認真閱讀并留下評語的作文,一定會是越寫越認真。因為其實學生自己的內心還是渴望著要提高自身的水平,而老師在這種時候應該積極鼓勵并且發揮好導向作用。即使是數學作業,認真和不認真批改也會對學生的信心和熱情產生極大的影響。
針對這一個研究效果,其實已經可以得到一個如何設計和批改作業的大概方向,在這里,針對人教A版教材給出一些具體例子作為建議:在設計題目時,教師不論是選取現有的作業素材還是自己出題目,都應該要注意題目的數量不宜過多,建議日常以半張試卷的量作為標準,周末以一張半試卷的量作為標準,保證達到數量的同時也有一定的度,而在難度設計上,最重要的是要均衡,雖然有些作業有基礎卷和提升卷的區分,但是在布置作業的時候其實不應該太過于區分開來,這樣對提升作業完成效果不一定有用。比如在上必修一函數及其表示時,可以在選擇題的前部分出一些基礎難度題,中間部分出一些各章節比較有代表性的中等難度題,最后兩道題作為全章節集大成的難題,達到循序漸進的效果。大題的選擇也是留1~2道作為拓展思維的難度題為最佳,達到作業容易上手但也具有挑戰性的效果是最佳。
在批改作業時,老師可以在學生做錯時寫一下大概錯在什么地方,題目錯的原因是什么。學生在看到的時候一方面會感受到老師對自己的關心,同時也能知道自己改進的方向在哪里。此外,遇到一個留空的題目,可能是因為學生自己真的不會做,可能單純是因為學生要想敷衍,但教師在批改時一定不能跟著敷衍,而是應該弄清楚原因,偶爾可以把學生單獨請到辦公室問清情況,以了解學生的知識掌握度和學習態度作為第一目標。當然,這只是較為普通的一種形式,具體實踐中,老師可以根據學生個人情況以及許多輔助因素制定更多有效的方法,但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以重視作業的重要性為前提。
通過這次研究可以看出,高中數學作業對數學的教授,甚至整個教育發展都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如今作業布置的效果仍需要進一步加強,具體可以分為“作業設計”、“作業批改”兩方面。教師應該加強個人能力以及對于作業布置方面的鉆研,爭取讓作業這個“教”與“學”的交織點達到最好的實踐效果。
[1]齊立偉.高中數學作業現狀及解決策略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