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義剛
農村初中寄宿制管理的實踐與思考
■盧義剛
本文在實踐的基礎上,總結出農村初中實行寄宿制時要做到制度保障,明確責任;家校合育,達成共識;習慣固化,關注心智等核心要領。同時從主觀淡化、客觀弱化;分類困難、責任疊加等方面,提出了開展這項工作將面臨的困難,給有意于實行寄宿制的農村初中學校提供實踐范本,更為農村初中學校開展寄宿制指明方向。
農村初中寄宿制實踐思考
近些年來,由于鄉鎮、學校相繼撤并,許多初中學生上學的距離拉長,來回途中安全難以保障;另外,許多中青年農民外出務工,大部分初中學生成為留守兒童,家庭教育開始缺失。這些給我們教育工作者尤其是管理者出了難題。有鑒于此,在當前農村教育生態環境下,筆者結合實踐,認為初中實行寄宿制是當下解決問題的不二選擇。
除了節假日,寄宿制學校的學生基本上都在學校里,涉及學習、生活、娛樂、心理、交往等許多方面,這就對學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校在寄宿生管理上作了一些探索,歸納起來,包括如下幾個方面。
1.制度保障,明確責任。
學校對寄宿生實行每天24小時監控。班主任、值班行政、值班教師對寄宿生負責監管,實行責任追究制。寄宿生星期天下午到校至星期五下午放學離校,其間實行封閉式管理。如確有特殊情況需要請假外出,須有班主任或值班教師陪同或持有他們簽名的請假條,并通知家長到校來接。
學校指派一名副校級領導分管寄宿生管理工作,政教處、教務處、總務處均有對應的主管中層干部,工作職責分明,責任主體明確。為了給寄宿生營造一個溫馨、舒適、安全的寄宿環境,學校各部門對寄宿班級、寄宿班班主任、晚自習管理教師、宿舍管理員都進行量化考核,考核結果與當事人的績效工資掛鉤,強化其管理意識,從而實現寄宿生管理的制度化。
政教處負責對寄宿生所在班級的班主任進行指導、管理與考核,并及時配合班主任處理偶發事件;教務處負責寄宿生的晚自習安排與管理考核工作;總務處負責管理寄宿部及相關管理人員,并對他們進行培訓、指導、考核等。寄宿生主要由班主任管理他們的學習、紀律、安全和日常生活等,其他任課教師也要隨時關注學生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與班主任溝通。晚自習階段,學生在班自主學習,學校安排晚自習值班教師全程監管;晚自習結束后,由值班教師將寄宿生送至學生宿舍,與宿舍管理員無縫對接;宿管員點名查人,學生就寢時要檢查就寢紀律;每晚宿舍都有一位分管行政值總班,檢查宿舍各項工作,負責處理一切突發事件。這樣,行政、班主任、教師、宿舍管理員之間做到了既分工又合作,管理協調,從而保證學校寄宿工作順利地開展。
2.家校合育,達成共識。
每學期開學時,學校秉著自愿寄宿的原則,按年級、班級、性別等科學規范地安排好學生宿舍,登記寄宿生的詳細信息,并向寄宿生的家長公布學校相關領導、班主任、任課教師、寄宿部夜間值班行政的聯系電話,以便家長和學校聯系暢通。在學生住校的過程中,學校定期要求班主任和科任教師利用電話、家訪等形式,與家長溝通,匯報寄宿生在校情況,同時也了解寄宿生雙休日在家自主學習情況,并重點指導家長或臨時監護人與孩子溝通的方法技巧,提高他們教育孩子的水平。遇到重大事情,教師會及時與寄宿生的父母進行交流,達到真誠溝通、解決問題的目的。同時,為了讓寄宿生家長全方位了解孩子在學校的情況,學校每學期還設置“學校開放日”。多種形式地與家長定期聯系、溝通、展示,既讓寄宿生家長放心,又幫助他們提高自身教育素質,實現家校合育,共同關注孩子學習、生活和心理、生理變化狀況等,為孩子的學業發展和健康成長奠定堅實基礎。
3.習慣固化,關注心智。
讓學生學會學習,是教育工作者的一個重要使命。為了幫助學生學會學習,我們首先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結合學校作息時間的安排,制定自己的作息計劃,并堅持按計劃學習、生活、娛樂。其次,以一個宿舍的全體學生為學習小組,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在小組中根據情況實施“一對一、一幫一”等活動。再次,強化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我們充分利用學生在校學習時間長的特點,督促學生培養課前預習、課后復習、勤做筆記、學習反思、不懂就問、錯題集糾誤等良好學習習慣,實現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
非智力因素對初中生的學習具有重要影響,需要我們給予足夠關注。為了讓非智力因素成為寄宿生學習和成長的添加劑,我們結合學校德育工作,對寄宿生進行理想信念教育;結合學校心理咨詢室的工作,對寄宿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對處于青春期的孩子進行心理疏導;結合“光盤行動”的開展、寄宿生生活自理情況的檢查,培養學生吃苦耐勞的精神和自主管理的能力。
實踐出真知,我校在操作過程中也清醒地意識到,農村學校寄宿制的開展的確存在著一些現實困難。
1.主觀淡化,客觀弱化。
上級領導部門只是提倡農村初中開展學生寄宿制工作,可學校開展寄宿制的準入條件不明,開展后各種人員的配備標準不明;同時,學校又不可收費,上級部門在下撥績效經費總數時又沒有學校寄宿制的專項經費;再者,申請在校寄宿的學生條件也不明,造成寄宿制的資源未能落到實處;更有寄宿生在校期間,若發生意外事件,相關責任的界定也難確定。這些都促使農村初中主動放棄寄宿制。
2.分類困難,責任疊加。
由于學校學生并非全體寄宿,這對寄宿生和走讀生的科學合理的編班造成了困難。同時,由于教師之間的工作量不均衡等,也給學校帶來了多重壓力。另外,由于寄宿生家長對孩子在校期間的安全責任厘不清,認為孩子住校期間一切責任都是學校的,與己無關。
如何讓更多的農村初中實行寄宿制,更好地解決當地老百姓的實際困難,幫助農村初中學生更好地成長與發展,真正辦人民滿意的教育,還需各級管理部門和相關學校進一步在實踐中摸索、總結經驗,達成共識,通力合作,從上到下形成一個完整的科學的農村初中實行寄宿制的管理體系。
(作者為江蘇省南京市六合區金牛湖初級中學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