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豐澤區第六中心小學 許淑治
生活中尋找數學
——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實踐
福建省泉州市豐澤區第六中心小學 許淑治
學生學習有效率的前提是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學習,并且享受學習過程中的樂趣。讓學生能夠在體驗生活環境的過程中去進行數學知識的探索和學習,帶領學生走出課本,走向現實,讓學生能夠真正在現實生活中去應用知識,并且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與運用。
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實踐
學生學習有效率的前提是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學習,并且享受學習過程中的樂趣。在小學數學的教授過程中,教師更應該注重學生興趣的培養,并且帶領學生走出課本,走向現實,讓學生能夠真正在現實生活中去應用知識,并且加深對知識的印象。只有調動所有學生共同努力,小學數學課堂才能充滿生機與活力,才能對數學建立起專屬自己的興趣,并且更加努力地去學習數學,從而讓學生真正獲得生命力的數學知識,深刻體會到數學的巨大價值和無窮魅力。
常言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學習也是需要興趣支持的,學生有興趣之后,才會有學習新知識、探索新知識的動力。為了讓學生更好地參與進來,我們便可以采用情景互動的方式,通過聯系現實,讓學生能夠真正地體會知識。同時,在小學課堂中采用科學合理的情景教學模式,可以活躍課堂的氛圍,讓學生能夠在學習其他科目有壓力的時候,在有趣的課堂上得到放松,不僅為學習其他科目贏得了效率,還為學習數學創造了效率。情景式的教學模式能夠充分發揮學生為主體的作用,教師不再是主體,而是與學生一同進步的朋友。所以,小學數學教師應該摒棄傳統的教學思想,根據實際情況創新出新的教學模式,并且能夠設置合適的情景,引領學生去進行數學知識的學習。
如在執教《小數乘法》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便可以通過現實中競賽的形式去進行數學教學,讓學生能夠去根據競賽規則進行知識方面的學習,首先教師要準備好競賽的題目,其次要向學生講述競賽的規則,并做好監督工作,讓競賽得以有序地進行,而在競賽完成之后,還可以一同進行總結,分析該過程中所涉及的數學知識。又如當學習“能被7整除的數”時,就可以聯系生活實際進行教學,如某同學的家里有7個人,且有28朵鮮花,問該如何去進行平均分配。學生在此情景中很容易提起對數學學習的興趣,而且他們的計算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課堂的交流必不可少,通過交流互動的形式去聯系生活中的實際能夠使得數學學習的效率更高,當然課堂交流的方式有很多種,可以進行分組交流,也可以進行師生交流。通過交流,能夠活躍課堂氛圍,使得學生學習的興趣更加濃厚。當然,教師在進行平時教學課程的設計時,應該多多創新出新的教學方法。如在較難的習題討論過程中,應該讓學生積極主動地發言,發表自己的看法,當他們的看法不太正確時,教師應該委婉指出,這樣也不會磨滅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分組合作討論,分組可以讓組內每個成員都能夠積極有效地發言,并且將自己的想法展示給其他學生,可以提升學生的自信,還可以讓組內任務完成的效率更高。例如在進行長方形面積的計算的知識講解過程中,教師便可以指導學生小組活動,進行形狀的拼接。首先需要每個小組準備好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并且小正方形的數量為12,在此情況下,讓小組成員一同進行形狀的拼接,看通過這12個正方形能夠拼接出多少種類的圖形,這些圖形的面積和周長又是多少,在拼接完之后可以進行組間交流,讓學生彼此交換自己的想法,從而學會更多的知識。再如在講授《年、月、日》這一章節時,可以讓學生去親手制作日歷,在制作的過程中,學生會對年、月、日的具體情況有更多的了解,而該過程也是同學之間關系進一步發展的過程,更是一起掌握知識的過程。
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痹谝酝慕虒W模式中存在一個問題,就是數學課堂中教師只是一個人去教學,而沒有考慮到學生學習的效率。這樣的課堂除了乏味以外,還難以提升學生數學方面的綜合能力。所以在進行小學數學的教授過程中,教師應該以學生為課堂的主體,并且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進行教學進度以及教學計劃的改進,從而讓學生在以自我為主體的情況下進行高效學習。數學是一門邏輯性很強的學科,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應該有自己的思考方式以及解題方法,自主學習能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并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從而提升課堂的效率。
例如在學習簡單的四則運算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聯系實際,自己去進行問題的解答,如教師可以讓學生計算學生家中的人數,并且讓他們在彼此之間進行人數的比較,包括性別差異以及年齡差異等等,如自己家有4個人,同學家有7個人,那么自己家便比同學家少3人。小學生對一切事物都有強烈的好奇心,而且他們天性比較愛動,所以在進行計算互動的過程中,他們會很愿意去學習,那么在他們體驗的過程中,也同時擁有了對小學數學學習的興趣。
數學知識的學習是需要學生有較強的邏輯能力和思考能力的,這些能力的培養大多來源于教師課堂上的教學,所以教師在進行教學時,應該根據實際情況去進行適當的創新,并且將一些涉及數學知識的現實情況引入到課堂上來,讓學生能夠在體驗生活環境的過程中去進行數學知識的探索和學習。同時,在教師設置的情境中進行學習可以提升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從而讓他們能夠以更加積極的態度去進入到數學的學習中,為數學學習打好基礎。
[1]蔡曉云.數學教學生活化之我見[J].小學時代(教師),2011(07).
[2]李昌湛.新教師數學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與建議[J].中學數學研究,2009(09).
[3]李雪英.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老區建設,2009(24).
[4]李正蓮.關于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的策略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2(14).
[5]徐曉林.立足生活,提煉“數學味”——如何培養小學生數學應用能力[J].考試周刊,2012(60).
[6]徐婕.淺談小學數學教學與學生生活實際的結合[J].現代教育科學,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