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惠州市惠城區三棟中心小學 胡銳娜
關于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中體驗式學習的應用
廣東省惠州市惠城區三棟中心小學 胡銳娜
體驗式學習不但順應了新課標教學改革的發展要求,而且還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值得在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中進行推廣和應用。本文對體驗式學習在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中的應用進行了一些有意義的探討,希望對小學高年級的數學教學工作能夠有所借鑒。
小學數學;高年級教學;體驗式學習
為了適應新課標的要求,我國小學教育近年來發展出了一系列的教學方法,而體驗式學習作為一種可以引導學生借助實踐、情景以及情感等體驗來培養數學核心素養的教學方法,在我國小學數學教育中得到了廣泛應用。但需要注意的是,因為一些教師對體驗式學習模式的認識和運用經驗不足,并且在實際運用中也缺乏科學指導的關系,進而導致該方法的實際應用成效并不理想,這嚴重限制了體驗式學習的價值和優勢的發揮。因此,為了充分發揮這種教學模式的作用和價值,我們有必要對體驗式學習在小學教學中的應用途徑進行深入探索。本文正是基于這一出發點,對體驗式學習在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中的應用進行了一些有意義的探討。
新課標與傳統教學模式的最大不同在于它更加強調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性,而體驗式學習正好適應了新課標的這一要求。在體驗式學習模式中,教師需要先在課堂上創設一個逼真的教學情景,然后引導學生來充分表達自己對情景的體會,進而通過體驗來實現教學目的。顯而易見,體驗式學習模式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在該模式中主要起情景創設者和體驗引導者的角色,學生則通過在具體的情景中進行自主探究,進而形成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與傳統的講授式課堂教學模式相比,體驗式學習更加側重于情感的表達,也注重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和動手實踐來發現、認識和應用知識,這種模式因為創設了能夠讓學生獲得身臨其境之感的教學情景,所以教學質效會獲得顯著提升。體驗式學習不但順應了新課標教學改革的發展要求,而且還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值得在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中進行推廣和應用。
在運用體驗式學習模式時,教師需要創設一個逼真的教學情景,但很多小學數學教師在這一環節的工作卻并不盡善盡美,僅僅將創設情景看作簡單的設置游戲,這種理解上的偏差必然會影響到體驗式學習的應用成效。事實上,創設情景不應僅僅局限于正式授課之前,而是在教學導入、課后練習等全部環節中都可以進行情景植入,只有將創設情景貫穿于整個數學教學過程中,才能真正發揮體驗式學習的價值。
比如在講授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探索活動: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一節時,就可以通過課件圖片導入一個長方形圖形(長15米,寬3米),告訴學生這是公園的一塊綠化用地,讓學生求綠化面積。待學生用以前所學知識計算得到綠化面積后,再在原來圖片的基礎上展示出一個變化后的主題圖(原有長方形中嵌套了一個長5米高3米的平行四邊形),并告訴學生這個平行四邊形是園林工人準備預留出來種花的,其余部分植草,讓學生求種花面積。學生在這一問題情景中進行了自主探究,通過數格子和拼補格子的方式得出了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們探索他們得到的結果與平行四邊形的長、高參數間有何聯系。一些反應能力較快的學生很快就發現了長乘寬等于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規律。最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對得出的猜想進行自主驗證,引導學生利用長方形的面積計算方法來推導平行四邊形面積的求解公式,進而建立起長方形面積與平行四邊形面積間的聯系。在不知不覺中,教師就將平行四邊形面積的求法對學生們進行了深入滲透,使學生對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有了深刻領會。
在體驗式學習模式下,教師創設的逼真情景是基礎和前提,而學生的自主探究則是核心和關鍵。在小學數學高年級教學實踐中,教師應該適當地向學生拋出一些問題,然后讓學生進行分組討論,這種分組討論的模式可以讓學生體驗到數學學習的“過程”,并在這一過程中通過不同思考角度的碰撞來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點的全面理解。
比如在講授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誰先走》一節時,教師就可以先讓學生分成男、女兩個代表隊,然后動員兩個代表隊之間做扳手腕游戲。此時一些學生可能就會產生意見,認為這個游戲不公平,那么教師就可以順勢導入本節課的主題,告訴學生游戲必須在公平的規則下才能進行。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問學生:“小明和小華準備下棋,為了公平起見,你們能替他們想個辦法嗎?”學生們帶著這一問題開始進行分組討論,并形成了各種方法,如擲骰子、拋硬幣以及猜拳等等。此時,教師可以將笑笑設計的方法(擲骰子,點數大于3時小明先走;小于3時小華先走)引入,讓學生們進行分組討論。學生們分組進行擲骰子實驗,發現小明先走的次數普遍要多于小華,即小明先走的可能性較大,這樣游戲就沒有做到公平。最后,教師可以繼續問學生:“你們能對笑笑的方法進行修改,以保障游戲公平嗎?”通過教師的引導和學生們的分組討論,最后得出了一個公平方法:點數大于3時小明先走;小于等于3時小華先走。在上述過程中,教師可以對每一環節的學生分組討論結果進行分析點評,肯定學生的自主探究過程,并在課程末尾對可能性的概念進行總結概括,加深學生對該知識點的理解。
[1]胡興龍.體驗式學習模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數字化用戶,2017(18):74.
[2]史奎月.關于體驗式學習在小學數學教學應用的探究[J].科研,2017(2):73.
[3]林宏濱.體驗式學習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基礎教育研究,2016(18):38.
[4]滕巧衛.淺談小學高年級數學體驗式學習的教學[J].課程教育研究,2015(25):116-117.
[5]蔣華.體驗式學習在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6(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