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東臺市第一小學 曹峰鵬
淺談小學數學創新能力的培養
江蘇省東臺市第一小學 曹峰鵬
小學數學是小學階段中的一門非常重要的學科,為了全面提升小學生的數學綜合能力,有必要在小學數學課堂中逐漸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以及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首先要摒棄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創造一個寬松愉快的學習氛圍,逐漸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發散學生的數學思維,使每個學生獲得真正的成長和進步。
小學數學;創新意識;創新能力
受傳統教學觀念的長久影響,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一味采用單一、死板的教學模式,而且往往只注重學生的考試成績,從而忽略了學生的個性方面的發展,非常不利于學生數學思維的發散。因此,為了全面培養小學生的數學創新能力,教師就要在教學活動中摒棄傳統的教學觀念,不斷深入新課程改革理念的目標,引入多元化的教學模式,為小學數學課堂注入一股新鮮的活力。同時,小學階段正是知識和經驗迅速積累的時期,學生的求知欲強,而且具有豐富的想象力和模仿能力,這些方面都為培養小學生的數學創新能力提供了先天條件。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培養小學生的數學創新能力,便成為每一位教師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教師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更多的學生投入到課堂教學中來,跟著教師的思路積極思考,發揮出自己充分的想象。下文主要以小學生為研究對象,闡述了如何在實踐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數學創新能力。
動手實踐和自主探究是小學生學習數學過程中的重要環節,只有通過動手實踐和自主探究,學生才會發現小學數學這門課程的精華所在。小學生動手能力很強,對一切新鮮事物都保持著強烈的好奇心,通過自己的親身實踐,學生可以發現很多有趣的問題,同時還可以發散學生的數學邏輯思維,提升學生的數學創新能力。教師要在教學活動中給學生創造動手操作的機會,并且在此過程中給予耐心的指導,幫助學生提升效率。
比如在比較各種表面積相同的圖形的體積大小的時候,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利用一些卡片制作一些簡單的圖形,然后讓學生充分開動腦筋去解決這個問題。學生會利用一些面積相同的卡片制作不同形狀的圖形,如圓柱、長方體、正方體、圓錐等等,這時候學生就會想:制作好這些圖形以后該怎么辦呢?怎么利用這些圖形比較它們的體積大小呢?通過思考,學生會想到往這些圖形中放沙子,通過比較沙子的多少來比較每個圖形的體積大小。
又如在學習三角形面積相關章節的時候,許多學生對“只要三角形的底和高相同,那么三角形的面積就相同”這個概念不理解,這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動手去解決這個問題,同樣可以利用卡片制作成許多底和高相同但形狀不同的若干三角形,然后根據卡片的面積大小去確定它們之間的關系。這樣學生通過有目的的動手實踐,不僅可以增添趣味性,還可以讓學生學到許多有用的東西,發散學生的思維,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數學創新能力。
在數學教學活動中要給學生留有充足的課堂討論時間,讓學生各抒己見,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給學生提供創造思維的空間。課堂討論是數學教學活動中的重要環節,通過討論,學生之間可以交換自己的數學解題思路和學習方法,無形當中會給學生帶來一些好的思維,并在此基礎上加以改進,變成自己獨特的數學思維。另外,通過積極的討論可以把不同的想法進行綜合,可以讓學生對題目的理解更加深入全面,思考問題也更加具有方向性,從而從中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
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數學基礎能力水平將其分為幾個學習小組,讓學生針對某一數學問題展開討論,并得到解決方法。比如在學習復雜的乘法運算的時候,如“99×99”這樣的算式,如果單純地運用乘法公式去運算可能會比較煩瑣,這時候可以讓學習小組相互討論有沒有其他比較簡便的方法,學生們可能會想到直接用99×100,然后再減去一個99。這種算法就簡化了乘法運算的過程,讓本來比較煩瑣的乘法公式變得簡單,簡化了運算過程,提升了解題效率。通過這種方法可以很好地讓更多的學生投入到討論中來,在相互討論的過程中相互引薦,共同提升,同時在討論的過程中還可以開動腦筋,發散數學思維,對提升小學生數學創新能力有很大的幫助。
提問是小學數學實踐教學活動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教師通過提問可以把學生帶入到數學情境中來,幫助學生積極主動地思考問題,誘發出創新的思維活動。同時,通過教師在課堂中提出問題,還可以讓學生產生一種競爭意識,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熱情,快速提升學生的數學創新能力。
比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提問學生:怎樣推導出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許多學生只知道梯形的面積公式是“(上底+下底)×高÷2”,但是具體是怎樣推導出來的卻不是特別清楚。教師首先讓學生自己開動腦筋去解決,然后提示學生可以先把梯形進行分解,最好是分解成自己熟悉的若干圖形,再去求算面積。這時候學生們就會嘗試把梯形分割成一個長方形和兩個三角形,然后運用長方形和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去推導梯形面積計算公式。通過這種方法可以讓學生積極思考、認真探究,對提升學生的數學創新能力有很大的幫助。
總而言之,學生數學創新能力的培養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這期間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只有教師和學生充分意識到數學創新能力的重要性,才能彼此共同努力,共同為數學創新能力的培養創設環境,變被動為主動,致力于提升小學數學教學效率和質量。
[1]陸克榮.我眼中的“智慧數學”[J].中小學數學(小學版),2011(04).
[2]季敬海.小學數學練習設計應注重“三性”[J].數學大世界(教師適用),2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