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妍
(連云港蒼梧小學,江蘇 連云港 222006)
[摘 要] 自主探究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機結合,教師要從創新教學情境開始,針對具體教情、學情展開教學優化設計,豐富課堂多元互動交流,關注學生個體差異,提升課堂教學覆蓋面,這樣可以全面塑造學生語文基本素質和能力。
[關鍵詞]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自主探究
自主探究介入語文閱讀教學,為語文課堂帶來重要成長機遇。所謂自主探究,就是教師對教學情境、教學方式、教學訓練、教學評價展開創新設計,激發學生主動思考的熱情,凸顯學生學習主體意識。自主探究與新課程精神相一致,符合學生閱讀學習成長規律,教師展開實踐嘗試,具有較高探索價值。
一、介入自主探究意識
自主探究構建過程是一種教學改革,更是一種教學理念創新。教師要利用多種教學手段,對教學情境創設提供支持,在教學不同環節全面介入自主探究意識,以提升閱讀教學有效性。
1.媒體情境啟動自主探究
小學生對多媒體運用有較強敏感性,教師在創設教學情境時介入多媒體,可以快速激活學生參與閱讀學習主動性。多媒體具有強大展示和聯網功能,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將豐富的圖片、生動的視頻、個性的文字等信息,以聲光電立體形式傳遞到學生面前,為學生創設身臨其境的感覺,順利啟動學生閱讀思維。
如教師教學《變色龍》時,利用多媒體展示一組關于變色龍的圖片,讓學生在繁雜的環境中尋找變色龍的身影,并引導學生說說觀察體驗,引導學生自主閱讀課文,說說變色龍有哪些特殊的外形特點,有什么樣的生活習性?教師利用多媒體展示變色龍圖片信息,極大調動學生觀察熱情,通過說變色龍外形特征,感知變色龍的獨特性。教師適時給出思考問題,將學生順利引入課文自主閱讀學習之中,這是典型的自主探究學法應用。
2.問題情境激活自主探究
設計問題情境也是比較常見的教法應用,教師要對文本教材展開深度解析,對學生基本學情進行調研,針對性展開閱讀問題設計,用懸疑問題激活學生學習思維,也可以發動學生主動展開質疑釋疑活動,以提升閱讀學習有效性。問題引導應該是自主探究基本操作方式,將學生帶入問題情境之中,可以建立更多課堂探索觸發點,引起學生的普遍關注。
設計思維問題是教師最常用教法,如學習《推敲》一文時,教師給出一連串問題設計:課文主要講了一個什么故事?作者在“推”還是“敲”用詞上進行反復對比,你傾向哪一種意見呢?說說你的理由。如果要列舉復述提綱,那打算如何操作?能否將這個故事講給家長聽呢?你在閱讀中還存在哪些疑問呢?學生根據教師問題設計展開熱烈討論,課堂學習氣氛漸濃。教師讓學生展開質疑活動,給學生更多自主探究機會,這無疑是“讓學”也是“引思”。
二、提升自主探究效度
合作學習是嶄新教法學法應用,在閱讀教學中,要讓學生真正介入自主探究之中,需要教師給出多元發動,優化合作學習形式,促使學生順利啟動學習思維,確保自主探究的順利貫徹執行。
1.豐富自主探究互動形式
合作學習是新課程倡導基本學法運用,教師在閱讀教學設計時,要對合作學習形式進行多重優化處理。小組討論是典型合作學習方式,在實際操作時,很多教師將小組討論作為合作學習唯一形式,固化了合作學習操作模式。自主探究的主導方向是學思結合,只要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什么樣的學習方式都可以借鑒。小組檢查、小組對話、小組操作、小組競賽、小組演繹等,都屬于合作學習形式,教師要根據教學實際作出合理選擇。
如教師在教學《嫦娥奔月》時,為提升學生主動閱讀熱情,教師設計一個神話故事薈萃活動,讓學生在學習結束時,充分發揮想象力,講述自己熟知的神話故事,體會故事深刻寓意。很多學生選擇孫悟空大鬧天宮、哪吒大鬧東海龍宮、后羿射日、牛郎織女等故事來講述,而且在講述結尾處都給出寓意。教師讓學生拓展課文,講述其他神話故事,成功激活學生主動思維。
2.強化自主探究互動管理
在自主探究互動操作中,教師要發揮“讓”“引”的作用。“讓”不是推讓,而是主動激發促進,利用多種互動操作方式激活學生主動學習欲望;“引”體現的是引導、誘導,教師要發揮導學、導演的作用,對學生進行方向引導,矯正閱讀學習偏差,形成重要閱讀內驅力。
如教學《林沖棒打洪教頭》時,教師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自行分配角色,設計臺詞、表情、動作,進行小組排練,參與班級展示。在課堂演繹時,各個小組都有比較精彩的發揮。有小組還因地制宜制作了“武器”,舞臺演繹時有臺詞、有動作、有表情,課堂氣氛被點燃。特別是武打表演,將課堂演繹推向高潮,學生主動學習思考效果特別突出。教師設計課堂演繹活動,這是典型的自主探究設計,給學生提供主動參與學習機會。因為準備比較充分,操作效果顯著,為課堂注入新鮮動力。
三、塑造自主探究
1.自主探究教情、學情調查
小學閱讀水平呈現個性差異,這是最為常見的現象。學生閱讀基礎不在同一水平線上,對閱讀主動感知能力也不一樣,教師在學法設計時,要關注不同群體學生的實際情況。學優生不需要教師反復講解也可以順利掌握閱讀學習認知,而學困生由于個性差異較為顯著,教師要深入到學生之中,對學生閱讀學習特點展開深入分析。有些學生需要面對面引導,有些學生需要個性訓練輔助,還有學生需要教師采取更為個性的教法才能順利構建閱讀學習認知,這些操作體現的正是自主探究的精髓要旨。
《埃及金字塔》學習結束時,教師讓學生總結個人學習收獲。學生開始準備,有重新閱讀文本,也有整理學習筆記的,還有展開自發討論的。教師讓學生自己總結學習收獲,這看似平常的教學設計,體現的卻是自主探究教學思想,觀照的是學生個體差異。學生學力基礎不一樣,其收獲自然也呈現差異,教師引導學生自我總結,為學生提供難得思考機會。任務設計帶有普遍性,不同群體學生都能夠參與其中,極大提升了訓練寬度。
2.自主探究訓練任務設計
自主探究是一個完整系統的教學體系,在實際運用時,教師要重點關注幾個關鍵節點,閱讀訓練設計操作應該最需要重點關注的。閱讀訓練是閱讀認知鞏固的基本手段,教師在閱讀訓練任務設計時,要全面介入自主探究意識,促使學生學思結合,在多種訓練實踐操作中逐漸形成閱讀個性認知。閱讀訓練設計體現難度梯度性、內容廣泛性和自由選擇性,都可以讓更多學生順利介入閱讀訓練之中,并順利建立閱讀學習認知體系。
閱讀訓練任務設計要體現自主探究意識,需要教師對訓練任務進行多重篩選整合。如《月光啟蒙》訓練任務設計:①填上合適的詞語:( )的月色 ( )的歌謠 ( )的母親 ( )的音韻②用上比喻:童年的夏夜永遠是美妙的。③縮句:高深莫測的夜空竟是神話的世界。④你家鄉有民歌童謠嗎?選擇一首你喜歡的抄寫下來。一共四個任務,只要完成三個就算達標。教師設計一組訓練任務,從題目設計上看,觀照了詞語選擇、句子運用、修辭介入、文本拓展,自主探究意識比較鮮明,給學生一定自由選擇權利,也觀照了不同群體學生的學力實際,同時也極大激發學生主動參與訓練的熱情。
自主探究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結合在一起,為學生帶來多重學習思維機會,促進學生閱讀學習快速成長。自主探究屬于全新教學理念,從不同維度展開自主探究操作,可以有效提升課堂教學維度。自主探究構建應用,為教師課堂教學創新實踐帶來重要契機,對教師課堂教學必將產生重要促進作用。
責任編輯 敖小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