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南通師范第三附屬小學 付士紅
培養小學生數學質疑能力“四策略”
江蘇省南通師范第三附屬小學 付士紅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數學質疑能力是十分重要的。本文結合教學實例論述了留足思考時空,激發質疑動機;基于個性差異,引導獨立質疑;創設互動情景,提升質疑能力;基于反思情景,提升質疑深度的策略與方法。
小學數學;質疑;策略
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由此可見,“問”是引發思維的開端,更是開展創新的基礎。在現代教學改革理念之下,更關注于學生主動發現問題,主動提出問題,能夠基于教材實現質疑問難,從而展開對問題的分析和有效解決。但是,這并不意味著所有的小學生都敢于提問、善于提問、愿意提問。由此,教師就應當在開展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重點突出“以疑為線索,以思為核心”,基于此全面提升學生質疑問難的能力,培養學生善于思考、多思多問的良好習慣。
“問”是引發學生主動學習的關鍵。但是對于一個問題的提出來說,需要為學生留有充足的思考時間和空間,這樣學生才能夠有效地發現問題,并成功提出問題。落實于具體的教學實踐,教師首先應為學生提供相應的開放性問題材料,將質疑問難的機會留給學生,并留有充足的思考和發問的時間,鼓勵他們,任由他們對此進行提問,即使問錯了也沒有關系。同時,對于學生的提問要進行循序漸進的引導,使他們可以透過現象發現問題的本質,由此掌握質疑的辦法。
例如,在教學“圓的周長”這一內容時,筆者向學生分別展示了一元的硬幣、象棋子以及紙片上畫出的圓等實物,同時還提供了細繩以及直尺等材料,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測量周長的辦法,并為學生留下三分鐘的思考時間。有的學生開始思考,有的開始自言自語,還有的學生借助細繩對紙圓展開測量……在自主思考的過程中,不禁引發質疑:“能否借助其他的方式進行測量?到底應該采用何種方法才能夠測量出周長呢?”還有的學生自主形成小組,展開合作探究,有的學生選擇向他們的新朋友——聽課的老師進行討教。
對于小學生來說,不管是認知水平、思維方式,還是學習風格等方面,都存在較為顯著的差異,所以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教師應正視存在于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性,給予學生充分鼓勵,對他們進行引導和啟發,使他們可以大膽提問、主動提問,由此逐步形成良好的質疑意識和質疑能力。教師引導學生創設小組合作學習,目的就是要對這一差異進行靈活善用,以促進學生之間相互提問的主動性,保持問題提出的流暢性以及有序性,從而全面提升學生的獨立質疑能力。
例如,在教學“比的認識”一課時,筆者給學生出示了一個長方形,并提出如下問題:“對于這一個長方形來說,你能夠測量它的長與寬嗎?會采用怎樣的方法測量?”“根據你的求解方法,獲得的長與寬的比值為幾?”學生們踴躍相互提問,甚至爭著問、搶著問,在問與答的過程中,自主實現糾錯和矯正。對于這一教學模式而言,既能夠實現對求比值方法的鞏固,同時也是對學生質疑能力的有效提升,還培養了學生之間良好的合作精神以及競爭意識。
對于任何一種形式的提問來說,都是針對命題而做出的疑問形式。而小學生在語言表達方面還存在一定程度的欠缺,如果能夠為學生創設互動的教學情境,必然可以有效消除這一問題。在開展小組學習的過程中,既提倡基于獨立思考提出問題,同時也提倡以小組合作提出問題,從而可以有效促進學生的合作意識,培養全面的共同質疑的能力。
例如,教學“圓的周長”一課時,在開展鞏固練習的過程中,筆者向學生出示課件:烏龜和兔子再次開展賽跑比賽,老虎是裁判。兔子與烏龜同樣從A點出發,兔子需要經過三個小圓的周長,必須經過B點之后再回到A點;而烏龜則需要經過大圓的周長,同樣需要經由B點回到起點。筆者向學生提問:根據這一故事情境,學生們能夠想到怎樣的問題?在經過獨立思考以及小組學習之后,學生提出:它們賽跑的距離是否相等?誰才是獲勝者?如果它們同時到達,誰跑過的距離更長?之后再次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對這部分問題進行解答。如果有些問題不能解決,可以去尋求新朋友——聽課老師的幫助。這一教學模式有效地實現了對知識的鞏固,同時也是對學生質疑能力以及合作學習能力的提升,這也是合作學習的關鍵魅力所在。
在兒童的學習過程中,是個體經由充分的交流以及分享不斷生成以及不斷修改的重復創造的過程。對于這一過程來說,需要經歷反復的思考、深層面的研究,不斷對自身認知進行調整才可以實現。這也就意味著學生必須要具備良好的反思意識以及反思能力,這不僅是一種優秀的學習品格,更是開展創造性學習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構成。所以,教師應善于為學生創設反思情境,由此實現對學生自我反思能力的有效訓練,全方位培養學生的自省以及內省能力。
例如,在教學“圓的面積”一課時,在完成鞏固練習之后,可以引發學生的反思作為課堂結束環節:“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們了解了怎樣的知識?還有哪些沒有完全明白的部分?學習了怎樣的方法?能夠將這些方法用在何處?”這樣的質疑使學生可以自主實現對知識的梳理,更是對自我質疑能力的有效提升。
總之,提出問題往往比解決問題更具有重要性。因此,教師應盡可能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為學生創設和諧、良好的學習氛圍和教學情境,為學生留下充足的思考時間,給予學生更充分的鼓勵,為學生留下質疑的機會,全面推動質疑能力的發展,由此養成良好的多思善問的習慣。
book=1,ebook=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