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澧縣九澧實驗學校 田 靜
初中數學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策略
湖南省澧縣九澧實驗學校 田 靜
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法,這是課堂改革的重要標志之一,也是一個眾師普遍關注的難題,“小組合作學習”是體現課改理念的重要手段之一。
小組合作學習;課堂授課策略;“三備”模式;四種人的活動
由于新的課改理念已漸漸被廣大課改教師所接受,所以每位教師都知道“小組合作學習”是體現課改理念的重要手段之一,近幾年,我們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實證性操作,逐步探索出課堂上數學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策略,望能給各位同行以啟示。
(一)根據學習的內容特征做出合適的人數分組策略
當學習計算結果的分析與驗證、算理的表述等相關內容時,小組人數以2人為宜;當學習幾何知識中的公式推導、圖形的認識與研究,對“代幾”綜合性知識的滲透學習進行小組合作時以4人為宜;當對統計知識、幾何知識的分類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時以6人為宜。
(二)不同人數小組成員的分組策略
不論小組人數多少,都應該保持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靈活組建小組。具體地說,要根據性別、年齡、性格、愛好、家庭背景、學習內容、學習水平等因素,遵循能力互補的原則,使學生在合作時展開爭議,相互影響帶動。這樣安排,學生在小組活動中做到優勢互補,從多個視角、多種層面擴大信息量,豐富思維,從而更好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三)小組成員的分工策略
合作小組內成員要有具體明確的分工,每人都擔任一個具體的合作角色,如小組討論的組織人、記錄員、聲控員、操作員、發言人等。一定時間后角色互換,使每個成員都能從不同的位置上得到體驗、鍛煉和提高。
(一)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等數學知識的小組活動策略
1.在小組中人人交流自己的所得:一人交流,其他人在聽的基礎上想“我”的所得與“他”的不同處在哪兒,輪到“我”說時,只說“不同處”。
2.個人交流完后要整理出自己組的所得:先將不同處進行研究達成小組共識,再把共識累加成小組結論。
3.小組內進行發言訓練:小組選出一人為匯報員,大家幫助進行發言訓練,主要發布小組的結論及結論形成過程。
(二)實踐操作類型的數學知識的小組活動策略
1.進行合理分工,要做到人人有事做,操作時人人有責任。
2.教師提出明確的探究意向,讓學生對小組獲得的數據進行感知,對獲得的作品進行觀察研究。
3.組內交流值得自豪的發現或作品,準備全班交流。
(三)探究規律類型的數學知識的小組活動策略
1.教師設計合理的學習情景,引導學生自主探索或設計解決方案。
2.組內交流自己的設計方案,小組選出最佳方案。讓小組每個成員暢談自己的計劃,通過比較選出組中優秀的方案。
3.小組共同使用最佳方案解決問題。
我們在研究中發現,數學課堂中小組活動的成敗受三大因素影響:一是教師對所學知識的把握;二是教師對自己學生已有水平的了解;三是教師教學活動的設計。針對這三個因素,我們認為教師的組織與指導策略可以分解到教師課前備課和教師的課中授課策略探索中,最終我們探索出如下相關的三個模式:
(一)教師的備課策略——“三備”模式
一備知識的現實表現和數學體系。具體來說,知識的現實表現就是指所學知識隱含在哪些實際生活中,數學體系是指所學知識的內容及相關結構(包括題型);
二備學生。具體來說,備學生的知識基礎與生活經驗有哪些,備學生的知識基礎、生活經驗與新知識的差距在哪,備學生要自己學會新知識需要做哪些前期準備;
三備教學設計。具體來說,設計什么樣的活動可讓學生用自己的生活經驗通過對現實問題的研究,提煉出數學問題且進入數學解決,目的是進行基本數學經驗的儲備,設計怎樣的活動任務進行數學思維的方法的訓練。
“三備”的關系是:“一備、二備”是“三備”的基礎,沒有“一備、二備”做基礎,教師的課前預習作業會增加學生的課外負擔,引發學生的厭學情緒,那樣的作業是無效的,并且在課堂小組活動中引發不了合作的欲望,產生不了資源共享的效果。
(二)教師的課堂授課策略——課前預習性作業為前提、小組合作學習為主體的授課模式
有了教師的“三備”做前提,課中的小組合作學習就成為必然。在“三備”支撐下的授課模式的具體程序為:小組合作學習(組內檢查作業、作業展示、形成共同作品、設計交流方式)——反饋學習(小組交流、其他組補充、質疑、教師適時點撥小結)——教師組織理解鞏固(題組訓練、拓展練習)——反饋矯正(當堂檢測)。
(三)支撐小組合作學習角色定位策略——課中“四種人的活動”模式
我們研究發現課堂小組合作學習,以課前預習性作業為前提、小組合作學習為主體的課堂授課與四種人的角色定位有很大的關系,四種人中有一種人的職責不到位就會影響到合作學習的質量。為此,我們探索出了“四種人的活動”模式,具體為:
第一種“人”是小組中的主交流人。要負責將小組的共識以表演的形式清楚地表達出來。
第二種“人”是小組中的其他同學。在主交流人的發言時起協助、補充和矯正作用。
第三種“人”是其他組成員。他們要認真傾聽,邊聽邊想發言人的觀點是什么、與自己小組的觀點的異同在哪,另一方面對發言人的觀點提出質疑。
第四種“人”是教師。教師對發言人起引導的作用,通過觀察學生表現,把握課堂的發展方向,以學定教,并及時組織學生進行知識鞏固和總結。
book=51,ebook=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