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文涓
(鄭州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河南 鄭州 450099)
摘要:如何提高幼師整體素質,促使幼師學生能在日常教學中熟練掌握和使用英語成為幼師學校教學改革的重點項目。本文就將探究全身反應教學法在幼師英語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關鍵詞:全身反應教學法;幼師教育;英語教學
中圖分類號:G71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11-0237-01
人們常說,教育的普及要從娃娃抓起。而幼師,正是幼兒教育中的核心力量。因此,增強幼師的個人素質,提高幼師的實踐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隨著雙語教學在國內越來越普遍,英語教學在幼兒教育中占比也越來越大。這也對幼師的英語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幼師英語教學近況解析
1.學生學習情況。現階段我國的幼師生源大多數都是女生,且大部分都是初中畢業生,英語基礎一般都比較差。她們詞匯量相當少,發音也不標準。少數基礎較好的學生能流利地朗讀課文,簡單的對話。若堅持采取傳統教學方式來進行幼師英語教學,教學效果將事倍功半。另外,幼師學生學習動力不足,對學習沒有明確的目標。
2.教師教學方式。多數英語教師在教學中還是采用“填鴨式”教學,重講授,輕實踐。在整堂課中,詞匯和短語的記憶、語法理解、課文分析貫穿其中。學生被迫學習,學生的主體性被忽視,沒有主動參與課堂的機會,更不會有自己的學習思考。這些都直接導致了學生學習興趣低下,嚴重影響學習質量和學習效果。
二、全身反應教學法概述
20世紀60年代,著名的美國心理學教授詹姆士·阿歇爾(James Asher)提出了全身反應教學法(Total Physical Pesponse,簡稱TPR)的概念。這種方法主張把語言和行為聯結起來,通過身體的動作即肢體語言來傳授外語。教師將教學內容設計成一系列的指令動作,然后讓學生邊說語言邊對這些指令作出身體反應。全身反應教學法基礎在于聽力,聽力基礎扎實以后,再培養學生大膽表達的能力。說得訓練越多,學生的英語聽說能力順理成章的就提升了。全身反應教學法可以歸納為以下幾個特點:(1)語言學習中,重視學生的理解,先理解內化,再輸出表達。(2)在學生完全掌握理解知識點之后,再訓練他們大膽地說。(3)學生依托身體對語言的反饋動作來提高理解能力和記憶力。(4)教學中應當多思考教學設計的意義。(5)教學指令應當盡量簡化,復雜的指令不利于學生的理解。(6)學習氛圍要盡量輕松,減輕學生心理壓力。
三、全身反應教學法在幼師英語教學中的實施
1.課堂教學用語。一個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首先需要教師歸納總結知識點,不同的知識點適應的不同的教學環節,教師要為每個知識點匹配好最適合的教學環節。而各個教學環節在前后銜接時,又需要適合的課堂用語連接起來。在課堂進行英語教學時,若教師能夠準備的使用教學用語,教學活動將進行的更加流暢順利,這對于學生的聽力也是一個很好的訓練機會。同時還可以構成濃厚的學習氣氛,激發學生對英語學習的喜愛。祈使句在英語課堂教學中使用比較普遍,若能融合全身反應教學法,教學效果將會更加明顯。這樣,學生在聽到英語語句時,還可以看到動作,能將語句和動作組合起來產生聯想,這樣即使學生一時不理解句子的組成,也能知曉句子的意思。比如“Please stand up!”就是“請起立”的意思。頻繁使用這些語句,可以使學生盡快掌握生活中常見的語句,這在幼兒英語教學中有很大實用意義。
2.兒歌、兒童歌曲教學。英語兒歌、兒童歌曲是幼兒英語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習英語兒歌也是每個幼師必須具備的教學技能,英語兒歌歌詞比較簡短,節奏韻律比較強,唱起來朗朗上口,容易記憶。但長期的反復教學,也會十分枯燥乏味,若將全身反應教學法應用到兒歌、兒童歌曲教學,給每一首兒歌、歌曲加上相應的簡單的肢體動作,或可愛,或夸張。讓學生邊做動作,邊讀邊唱。教學《Ten little Indians》這首歌時,就可以運用手指T P R。學生在演唱的過程中,從one數到ten,而且掰手指的動作可以略夸張,當唱到Indians這個單詞時,學生兩只手配合起來,做出自己覺得能表現出印第安小孩特質的動作,不斷地變化,還可以搭配印第安人特有的叫聲,調動聽覺、視覺、觸覺,三者結合,寓教于樂。課堂氣氛非常活潑。
3.單詞教學運用。單詞是英語學習的基礎,詞匯量的儲存,是為了幼師在使用時,能更加流暢。但是單詞的學習和記憶又是非常枯燥和乏味的,這個時候就需要一些記憶技巧來輔助了。為了輔助學生快速牢固地記憶單詞,我會和學生一同把所要求記憶的單詞做歸納,挑選出一些能夠使用全身記憶法記憶的單詞,比如有些單詞和動作有關,有些單詞和表情有關,再根據單詞的詞性進行分類,分為名詞、動詞、形容詞、副詞和詞組。我還會利用游戲的形式組織班級的單詞記憶比賽,除了能快速說出單詞,還要求能夠正確的書寫,各組同學對于比賽非常熱衷,同學們會利用課余零散時間記憶單詞,相互揣摩,設計動作,尋找最適合單詞記憶的方法。事實證明,這樣的學習是非常有效的,學生會發揮主觀能動性,尋找最適合的單詞記憶規律、方法。
4.教學方法的傳授。通過考察幼兒英語教學,筆者發現,教師下達的正確的指令,再結合合適的肢體語言和富有表現力的面部表情是吸引孩子們注意力的最得當的方式,而這也正是全身反應法的本質所在。因此,無論是英語教學的研究,還是實際的英語課堂教學,我都會有意識的使用TPR教學。通過這樣的練習,學生不但對課堂的教學流程能清晰明了,學生對于學習英語教法也更有興趣,化枯燥無趣的教法課為生動有趣,學生學得有興致,也學得更加扎實。
綜上所述,全身反應教學法雖然是由國外研究,從國外傳入我國的教學方法,但其在幼兒學習英語以及幼師教學中的優越性顯而易見。教師充分利用身體各種感官,使知識更加活潑,使學生更加融入課堂,主動地參與學習。除了上述所說的應用,全身反應法教學還可以與和設計游戲教學、創設情境教學結合起來,由此達到活躍課堂氣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目的。
參考文獻:
[1]魏波.全身反應教學法在幼師英語教學中的應用初探[J].考試周刊,2014,44:122-123.
[2]李娜.全身反應教學法在幼師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科技創業家,2014,03:179.
[3]鄭向云.全身反應教學法在幼師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時代教育,2013,1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