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芳+劉軍
摘 要 本文結合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實踐,探討用情境教學法優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學的緊迫性和現實性,對情境教學法的內涵、特征、實施方法及重大意義等問題進行了初步的探討。
關鍵詞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愛國主義 情境教學法
中圖分類號:G4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6.11.033
Abstract Based on the teaching practice of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explore the urgency and reality of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optimization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teaching, connot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mplementation method and significance is discussed.
Keywords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socialist core values; patriotic;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1 情境教學法的產生背景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是把大學生培養成社會主義事業合格接班人的重要途徑。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對大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陣地。當今,世界范圍內各種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更加頻繁,如何發揮正能量,增強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的闡釋力,在多元中確立主導,給思政課提出了新挑戰。傳統的價值觀教育是采取以教師為中心的灌輸式或“填鴨式”教學方法,這種枯燥的說教不能入耳、更不能入腦入心。因此,高校思政課教育教學改革勢在必行。筆者對改革創新思政課教學方法進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提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學實效性,科學地應用情境教學法,不失為一個有效途徑。
2 情境教學法的內涵及特征
2.1 情境教學法的內涵
從廣義上講,情境教學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為了達到既定的教學目標,教師引入或創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以形象為主體的生動具體的場景,以引起學生一定的態度體驗,從而激發學生思維積極性,幫助學生理解教學內容,促進學生的心理機能全面和諧發展,達到最佳教學效果的一種教學方法。應用于高校思政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學上,情境教學法就是指在思政課的教學過程中,根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需要,教師通過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培養學生興趣,激發學生情感,學生通過探究、合作學習,領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并內化為心,外化為行的一種教學方法。
2.2 情境教學法的特征
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情境教學,第一個環節就是創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學情境,找到核心價值觀教學的合適載體。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學情境的特征是:
第一,具有情境教學法的一般特征:形真,情切,意遠,寓理其中。
形真,就是教師要深入觀察學生的生活,挖掘生活中的教材,準確把握教學內容與生活的聯系,創設具有一定真實性和現實意義的教學情境,使學生能真切感受到學習內容與生活的聯系。
情切,就是情境教學要以生動形象的場景,激起學生學習和練習的情緒和感情的體驗。
意遠,即意境廣遠,教學情境要形成想象契機,有效地發展學生的想象空間和想象力。
寓理其中,就是從教材中心出發,由教材內容決定情境教學的形式,在教學過程中,設一個或一組圍繞教材中心展現的具體情境。
第二,符合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特性要求。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本質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學情境的創設要把握三項原則:首先,堅持正確的政治導向性原則。即教學情境的價值導向必須政治方向正確,要避免選擇容易引發錯誤政治方向的情境。其次,堅持“三貼近”原則。即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再次,堅持民族性與時代性相結合原則。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大力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核心價值觀,加快構建充分反映中國特色、民族特性、時代特征的價值體系。”
3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情境教學法的實施方法——以“倡導愛國”教學設計為例
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 “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是社會道德生活的基礎,而愛國是公民最基本的價值準則,更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礎。教學中如何通過情境教學法講授“愛國”這部分內容,讓同學們真正理解“愛國”的內涵進而努力踐行“愛國”的基本要求呢?
(1)設置音樂渲染情境,激發愛國主義情感,導入新課。音樂的語言是微妙的,也是強烈的,給人以豐富的美感和聯想,往往使人心馳神往。歌曲《國家》在基調上、意境上與中華民族愛國主義的思想內容是非常對應的、協調的。開始上課時,教師播放歌曲《國家》,創造音樂情境。這首歌曲以特有的旋律、節奏,塑造出美好的音樂形象,把學生帶到愛國主義的意境中,激發了學生愛國主義的情感,從而導入新課。
(2)創設“問題式”教學情境,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問題式教學”是指在課堂教學中,以問題為中心來展開教學活動的具體方法。創設“問題式”教學情境是實施“問題式教學”的前提。創設“問題式”教學情境時,教師不但要善于提出問題,更要善于激發學生主動發現問題。例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倡“愛國”,但是,“愛國”究竟體現在哪些方面?該怎樣去做才是“愛國”?這些問題,學生卻往往難以說清楚。為此,筆者在課堂上設計了上述兩個問題,引發學生認知沖突和矛盾,激發學生思維積極性,然后,在學生自主探究的基礎上,師生、生生間進行合作交流,在討論、辯論中解決問題,培養和提高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3)創設“參與式”教學情境,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參與式教學”是指在民主、和諧、寬松、熱烈的教學環境中,學生作為教學中平等的一員,積極、主動、全身心地參與到教學的每一個環節,與教師共同推進教學的一種教學方法。“參與式教學”成功的關鍵是教師要創造一個有利于學習者參與的教學情境。結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學,在課堂上組織學生進行了“踐行價值觀,共圓中國夢”演講比賽。此次演講比賽是對同學們進行生動的愛國主義教育的成功課例,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4)創設“體驗式”教學情境,提高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體驗式教學”是指教學過程中,教師積極創造各種教學情境,使學生在親歷和體驗過程中,充分感悟蘊藏于教學活動中的各種人和事,進而獲得知識、提高能力、生成情感、健全人格,達到促進學生自主發展的一種具體方法。教師創設有質量的“體驗式”教學情境是“體驗式”教學的關鍵。例如,在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愛國主義教育時,組織學生參觀了“永遠的豐碑,光輝的歷程——韶關市紀念建黨95周年圖片巡回展”。此次實踐活動,通過圖文并茂的情境教學,有效地實現了愛國主義教育目標。
(5)創設“時政式”教學情境,拓展延伸課堂教學。時事教學是對學生進行黨和國家重大路線方針政策的教育,是透視社會熱點,把握時代特征,正確認識形勢的一種教學。當前,時政教學內容主要涉及“話說兩會”、“臺海局勢”、“南海主權爭端”及“反對恐怖主義”等等方面。通過創設“時政式”教學情境,進行愛國主義教學。在課前先指導學生在各種開放性的環境中,搜集相關的時事信息,并對之進行歸納、總結,然后再指導學生進行角色扮演與討論、辯論。通過時政教學,進一步培養了學生的愛國主義使命感和責任感。
(6)創設生活情境,提高教學的實效性。在教學中圍繞愛國主義教學目標,創設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教學情景,并針對學生思維的疑點、難點設計問題,引導學生主動探究。例如,“感動中國年度人物”,他們的故事,溫暖著中國,感動著我們,成為進行愛國主義情境教學的重要素材。又例如,“最美韶院人”,他們都是出現在學生身邊的一些好人好事,讓學生自己選題,自己設計,自己表演,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主動探究,促進知識內化,做到知行統一。
4 情境教學法的意義
(1)有利于激發學生的情感,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情境教學是師生間、生生間的多邊互動的活動過程,情感因素在其中起著關鍵的作用。教師有效地應用情景教學法,能夠激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而學生的情感、興趣和態度直接決定思政課的教學實效。
(2)有利于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增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運用情境教學法進行教學,要求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積極參與教學過程,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靈活運用情境教學法組織教學,能夠使教學形式“立體化”,使學生在主動探究,愉快體驗的情境中學習知識,有利于促進學生潛能開發和個性發展,增強自主學習的能力。
(3)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提高教育教學的質量。情境教學法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可以為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創造良好的環境和平臺。它使學生在獲得知識的同時,各種能力,包括分析歸納能力、獨立思辨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和角色扮演能力等都得到提高,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學的質量。
(4)有利于開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情境教學法有利于教師在教學中,運用發散思維,大膽想像,不斷創新,盡可能為學生創設創新情境,創造出易于學生萌生獨到見解的氛圍。同時教師充分信任學生,尊重學生的創造精神,對學生給予寬容和鼓勵,有助于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
注釋
習近平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全面深化改革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