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錫亮+楊子斌+趙偉
摘要:目的 觀察微創經皮椎弓根釘治療胸腰椎骨折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取我院收治的胸腰椎骨折且不需椎管減壓患者92例(2013年9月~2016年9月)。將其隨機分為2組,46例為一組。對照組胸腰椎骨折患者使用傳統切開椎弓根螺釘固定治療,觀察組患者采用微創經皮椎弓根釘固定治療,對比2組胸腰椎骨折患者的手術效果及疼痛程度(VAS)評分。結果 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切口長度、手術時間、出血量以及住院時間均低于對照組,P<0.05;且VAS評分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 微創經皮椎弓根釘固定用于治療胸腰椎骨折切口小、手術時間和住院時間短,值得進一步推廣。
關鍵詞:傳統切開椎弓根螺釘;胸腰椎骨折;微創經皮椎弓根釘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edicle screw fixation in treatment of thoracolumbar fractures. Methods Our hospital thoracolumbar fractures in 92 patients (September 2013 September ~2016). The control patients using conventional open pedicle screw fixation for thoracolumbar fracture group,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by 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edicle screw fixation the treatment effect of surgery, and the pain degree of patient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2 groups of thoracolumbar fractures (VAS) score. Results after the treatment, the observation group of patients with incision length, operative time, bleeding volume and hospitalization time were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 and the VAS score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edicle screw fixa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thoracolumbar fractures with small incision, operation time and hospitalization time is short, it is worthy of further promotion.
Key words:Traditional incision pedicle screw;Thoracolumbar fractures; 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edicle screw
胸腰椎骨折主要是指由于外力造成胸腰椎骨質連續性的破壞,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脊柱損傷[1]。車禍、高空墜落致傷是該病的主要發作因素,常合并神經功能損傷,為治療帶來了較大的困難。臨床廣泛應用微創經皮椎弓根釘固定治療,可有效避免傳統療法的創傷大、術后恢復慢等缺點[2]。本文主要觀察微創經皮椎弓根釘固定的方案用于治療胸腰椎骨折的效果,具體報告見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9月~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92例胸腰椎骨折且不需椎管減壓患者作為觀察對象。將其隨機分為2組,對照組46例,觀察組46例。
觀察組當中,男性患者、女性患者各占26例、20例;年齡18~69歲,平均年齡(47.88±12.57)歲;致傷因素:交通事故20例,高空墜落15例,砸傷11例。
對照組當中,男性患者、女性患者各占27例、19例;年齡18~68歲,平均年齡(47.57±12.34)歲;致傷因素:交通事故19例,高空墜落14例,砸傷13例。
對比兩組胸腰椎骨折患者的年齡、性別、致傷因素等基線資料差異均不明顯(即P>0.05),兩組患者可以實施對比。
1.2方法 對照組:使用傳統切開椎弓根螺釘固定法治療[3],進入手術室后,對患者進行全麻。以傷椎為中心,于患者后正中作一縱行切口,將傷椎、上下部位椎板、關節突等充分暴露。于傷椎的上、下椎體內置入椎弓根螺釘以及鈦合金棒,撐開、復位、固定,最后放置引流管,將切口沖洗后逐層縫合。
觀察組:給予胸腰椎骨折患者微創經皮椎弓根釘固定治療[4],患者入室后進行氣管插管全麻,取俯臥位,腹部懸空,傷椎在C臂透視機的確認范圍之內。C臂透視機透視定位需要置釘的椎弓根位置并標記,并于標記部位分別作一切口(2cm)。切開皮膚和筋膜并分離至關節突和橫突部位。在C臂透視機的監視下,使用PAK穿刺針于患者椎弓根的位置向椎體穿刺,將針芯拔出后,再置入導絲。使用以上相同的方式共置入導絲,沿導絲逐級擴張,沿導絲攻絲,之后沿導絲置入合適長度經皮椎弓根螺釘。安裝置棒器以及在椎弓根螺釘尾部插入鈦合金棒,安裝螺帽,將置棒器去除,體外撐開器撐開復位骨折,擰緊螺帽,將切口洗并縫合。
1.3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胸腰椎骨折患者治療后的切口長度、手術時間、出血量、住院時間等手術效果以及VAS評分。VAS評分總分為0~10分,患者疼痛程度與所得分數成正比。
1.4統計學處理 兩組胸腰椎骨折患者治療的數據用SPSS20.0軟件核對后,用均數±標準差表示患者治療后切口長度、手術時間、出血量、住院時間以及VAS評分的數據,并用t檢驗,當2組胸腰椎骨折患者的各指標數據有差異時,則用P<0.05表示。
2結果
2.1比較兩組患者的手術效果各指標 觀察組患者接受治療后,其切口長度、手術時間、出血量、住院時間均低于對照組,兩組之間存在明顯差異,P<0.05,見表1。
2.2比較兩組患者的VAS評分 對比兩組患者的VAS評分發現,治療前兩組之間差異不大,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VAS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3討論
臨床中常使用傳統切開椎弓根螺釘固定術治療胸腰椎骨折,雖有一定的效果,但該手術的切口大[5]、術中流血量多,且術后患者疼痛感顯著[6],總體治療效果并不理想。隨著微創醫學技術的進步,微創經皮椎弓根釘固定治療術被廣泛應用于治療胸腰椎骨折[7]。
根據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胸腰椎骨折患者在使用微創經皮椎弓根釘固定治療后,其切口長度、手術時間、出血量、住院時間均顯著低于使用傳統切開椎弓根螺釘固定治療的對照組,P<0.05,其中,觀察組患者的切口長度為(9.86±1.02)cm,明顯短于對照組,說明微創經皮椎弓根釘固定治療對患者的皮膚損傷較小,可減少術中出血量。因該微創手術無需進行大面積椎旁肌剝離,縮短了手術時間,減少了對患者機體的損傷,術后恢復快,進而縮短了患者的住院時間,一定程度上減輕了患者和家屬的經濟壓力。除此之外,微創經皮椎弓根釘固定治療技術減少了脊柱后方韌帶復合體的損傷,有效降低了患者的疼痛感,本次研究結果中,觀察組患者治療后VAS評分為(1.23±0.56)分,充分證實了以上觀點。謝春亮[8]學者于《微創與傳統切開椎弓根螺釘固定治療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比較》一文中,其對疼痛程度的研究結果為VAS(1.21±0.60)分,與本次研究結果相似,可進一步說明微創經皮椎弓根釘固定治療的方式具有療效好、術后疼痛感低等優勢。
總而言之,微創經皮椎弓根釘固定治療胸腰椎骨折的效果可觀,具有手術時間、住院時間短、術中出血量少以及術后疼痛低等優勢,值得在今后的臨床中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廖洪溢.微創經皮長尾定向椎弓根釘內固定術治療胸腰椎骨折的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4,12(8):109-109.
[2]劉俊濤,王小勇,黃建軍.經皮微創椎弓根釘技術與切開復位內固定治療胸腰椎骨折的療效比較[J].中國骨與關節損傷雜志,2016,31(1):71-73.
[3]謝永淵,唐洪鴻.經皮微創椎弓根釘內固定和開放手術內固定治療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比較[J].中國當代醫藥,2016,23(18):54-56.
[4]唐俊.經皮微創脊柱椎弓根釘棒系統附加傷椎內固定治療胸腰椎骨折[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3,22(28):3111-3112.
[5]苗潔,李冠軍,葛志強,等.微創經皮長尾定向椎弓根釘內固定術治療胸腰椎骨折[J].中國骨與關節損傷雜志,2012,27(11):978-980.
[6]蔡明,劉雅,賈小平,等.微創經皮椎弓根螺釘內固定術治療胸腰椎骨折的臨床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31):442-443.
[7]姚琦,楊茂偉,劉挺.微創經皮椎弓根螺釘內固定治療胸腰椎骨折的臨床效果[J].中國醫藥指南,2016,14(20):66.
[8]謝春亮.微創與傳統切開椎弓根螺釘固定治療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比較[J].河北醫學,2016,22(7):1116-1118.
編輯/申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