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旋
摘要:目的 探討優質護理服務在精神科的臨床應用效果觀察。方法 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本院住院治療的86例精神科患者為本文研究對象,將86例患者平分為研究組(43例)、對照組(43例)。對照組患者除了平時的治療以外還接受常規護理服務,研究組患者接受常規治療加優質護理服務,比對研究組和對照組的臨床護理效果。結果 對照組和研究組患者都接受了護理,護理效果存在一定的差異。研究組住院治療時間(58.2±2.10)d;與研究組相比,對照組住院治療時間為(63.7±3.01)d,對照組患者住院天數多于研究組;研究組患者院內感染率為6.97%;對照組為20.93%,研究組院內感染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 優質護理服務應用于精神科患者之中,有效的縮短了精神科患者的住院治療時間,降低院內感染率,值得推廣。
關鍵詞:優質護理服務;精神科;臨床;應用效果
近幾年我國的護理模式進入了一個新的探索領域,為了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1]。本文對精神科患者而言,優質護理能夠減少患者痛苦,促進患者更快康復,縮短患者住院治療時間。本文主要探討優質護理服務在精神科的臨床應用效果,護理過程大致如下文所述: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本院住院治療的86例精神科患者為本文研究對象,將86例患者平分為研究組(43例)、對照組(43例)。對照組23例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年齡中位值(63.5±4.1)歲。研究組22例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年齡中位值(62.9±4.5)歲。86例精神科患者患者入院后均接受了相應的檢查,所有患者均經臨床病理確診為精神科患者,患者中包括了抑郁癥患者、精神分裂癥患者、焦慮癥患者、強迫癥患者、狂躁癥患者、情感障礙患者等,所有患者及家屬均了解本次研究目的,均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兩組病患基本資料無太大差別,治療結果可比較(P>0.05)。
1.2護理方法
1.2.1對照組 給予常規護理,主要護理內容包括:
1.2.1.1入院評估 在患者入院后,對患者病情進行評估,制定相應的護理計劃,隨后展開護理,并在護理過程中以患者實際情況為依據,對護理計劃進行相應調整。
1.2.1.2病房護理 保持患者住院環境的整潔舒適,為其營造良好的居住環境,使其保持愉悅的心情。
1.2.2研究組 接受了優質護理干預,護理內容主要有:
1.2.2.1建立護理管理模式 精神科要組織相關人員進行相關管理制度、感染預防與控制標準、優質護理服務精神、專科知識技能以及有效的操作規程等知識的教育與培訓。建立起優質護理服務小組,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將每一項護理內容細化到每一個工作人員。
1.2.2.2改變護理管理模式 傳統護理管理模式較為機械化,患者在接受護理時缺少人文氣息,因此需要增加人文關懷。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況,并且定期展開心理護理干預,增加患者心理舒適感,這樣有利于患者精神狀態的放松。并且需要定期展開健康教育,向患者和患者家屬普及健康教育以及精神疾病的發病原因,減輕患者以及家屬的心理壓力。護理人員主動探視患者,并且態度端正、溫和,主動關心精神患者,讓患者感受到溫暖。
1.2.2.3護理管理要求 在護理的過程中,護理人員應該關注患者病情的變化,嚴格按照臨床護理要求,對患者開展護理措施,在發現問題時做到及時反饋、及時解決。患者的病情,護理人員需要進行及時評估,確認已執行的內容,檢查未未完成的內容,找出相應的原因,并且更正。并且對護理人員進行定期考核,考核的標準包括:為了尊重患者,因此護理人員需要保護良好的儀態和形象,保持良好的精神面貌;并且定期學習專業知識,開展講座以及相關培訓,提高個人專業技能;在護理管理上,明確個人職責,合理的安排護理人員工作。
1.2.2.4藥物護理干預 藥物治療是精神科患者選擇的最主要的治療方法,部分患者需要用藥,由于用藥的長期性,因此患者用藥依從性難以保證,有些患者不愿服藥,有些患者無法堅持服藥,影響治療最終效果,患者再次住院人數提升,患者出現心血管死亡率提升。因此護理人員應該在服藥前詳細向患者說明服藥的具體時間以及方法,另外要定期詢問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并給予相應的處理,醫院組織隨訪團隊,定期隨訪,記錄患者用藥情況,提升用藥依從性。
1.3觀察指標 調查和了解護理人員的專業技能、護理人員服務態度以及住院環境等等。護理滿意度采用問卷調查形式進行,實行100制,分數在≥85分為滿意;分數在65~84分為較滿意;分數在<65分為不滿意。
2 結果
2.1兩組護理后護理滿意度比較 研究組接受優質護理,25例患者滿意,17例患者比較滿意,1例患者不滿意,研究組護理總滿意度為97.67%;對照組接受常規護理,21例患者滿意,15例患者較滿意,7例患者不滿意,對照組護理總滿意度為83.72%。
2.2兩組護理后住院時間比較 研究組住院治療時間(58.2±2.10)d;對照組住院治療時間為(63.7±3.01)d,結果存在差異。
2.3對比兩組患者院內感染率 研究組患者院內感染率為6.97%;對照組為20.93%,研究組院內感染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
3 討論
目前,在臨床針對精神科患者的主要實施常規的基礎護理措施,但是該護理措施不能很好的鞏固治療效果,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差[5]。優質護理服務是將患者作為整個服務的中心,將基礎護理不斷強化,將護理責任制全面性的落實,不斷深化護理專業的內涵,進而達到提高整個護理服務水平的效果,達到預期的治療目的,使其身心得以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本文研究顯示,對照組和研究組患者都接受了護理,護理效果存在一定的差異。研究組住院治療時間(58.2±2.10)d;與研究組相比,對照組住院治療時間為(63.7±3.01)d,對照組患者住院天數多于研究組;研究組患者院內感染率為6.97%;對照組為20.93%,研究組院內感染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優質護理干預應用于精神科患者之中,有效的縮短了精神科患者的住院治療時間,降低院內感染率,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陳美,蔡玉琴,孫素蘭,等.優質護理服務在無陪病房精神分裂癥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2,15(57):15-16.
[2]幸乾玉,楊蘋.精神科應用優質護理服務的臨床效果觀察[J]. 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2015,19(36):173-174.
[3]鄔君芳,穆萬丹.優化護理工作模式在精神科優質護理服務中的應用效果[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5,53(162):247.
[4]孫蕾.精神科臨床護理工作中優質護理服務模式的應用[J]. 當代醫學,2014,19(49):126.
[5]宋文英.優化護理工作模式在精神科優質護理服務中的應用效果[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4,12(41):38-41.
[6]曹曉燕.精神科臨床護理工作中優質護理服務模式的應用[J]. 中國醫藥指南,2016,01(02):211. 編輯/肖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