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靜
摘 要: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學班級管理中至關重要,實施心理健康教育,不僅能增加學生全方位心理教育,也能優化小學的班級管理。對小學生進行個別或集體的教育,對小學生在心理健康、學習心理、自我認知心理、日常生活心理四個方面進行教育,引導心理異常的學生往心理健康方向發展,提升教師管理班級的能力,提高工作效率,從而優化班級管理。
關鍵詞:心理健康教育;小學班級管理;運用
小學班級作為管理小學生的基礎單位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在班級管理中,班主任的工作至關重要。心理教育管理模式作為一種新型班級管理模式,能夠在潛移默化中對班級進行高效管理。本文就小學班主任如何通過心理教育管理模式對班級管理進行討論,希望能夠對小學班主任管理工作的開展有所幫助。
一、在小學班級管理中實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豐富多彩的班級活動為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有利的契機,比如,運動會、節日匯演、演講比賽等,有助于優化班級管理。通過班級集體活動來教育學生,有利于形成團結、互助、和諧、良好的、堅強的班集體,是學生身心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學生的年齡所決定的。多姿多彩的集體活動不但加強了學生間的交流,培養他們的集體榮譽,而且為他們提供了鍛煉自己、表現自己、施展才華的舞臺和機會,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學生的心理需求,從而使他們的學習、情感意志等心理品質得到有益的培養。教師在班級管理的過程中要直接或間接地對學生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班級是一個共同的集體,有著共同的奮斗目標,通過教師對學生的管理的加強,從而,促進學生積極思想情感的形成,引領著學生的心理往健康方向發展。
二、在小學班級管理中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內容
(一)情感教育
小學教學階段是學生形成世界觀、人生觀的重要階段,因此,這個階段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要重視情感教育,良好的情感教育能幫助小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為進一步開展其他課程和提升班級管理效率奠定了基礎。在進行情感教育的過程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因材施教”,切忌采用一刀切的方法,針對性格相對孤僻的學生要通過鼓勵、表揚的方法調動這類學生參與集體活動的積極性,并根據他們的特長給予一定的表現機會,使他們形成自信,獲得自我認同感,最終,促使學生健全人格得以形成。
(二)突破自己
增加學習心理的教育,有助于小學生提高學習效率、保持學習信心、營造積極氛圍、培養抗挫能力,創造品學兼優班級。學習動機的培養能促使教師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心理,樹立學習動機,端正學習態度,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從而發揮出自己的水平。心理教育著重對班級進行分階段管理,對學生成績較好、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要以突破教學、挑戰自我的方式進行訓練,而對“后進生”則要幫助他們樹立信心,幫助他們從不會學、不愛學的困境中解脫出來。
(三)自我認識
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培養、健康的自我認知和自我觀念。使小學生逐漸形成自尊、自愛、自我約束的心理品質,使他們在管理好自己的同時約束或糾正其他同學的不良行為。充分發揮自己的優點,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班級管理中,為班級建設獻出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
三、從心理角度實施班級管理途徑
(一)以學生視角分析問題
通過生動活潑的課堂課外活動,調動學生的熱情,根據學生年齡,以學生的視角分析問題,及時有效地幫助學生排除心理煩惱,緩解心理壓力,消除不良的情緒情感,矯正不良的思想觀念,以保證學生健康心理的正常發展。
(二)做學生的知心朋友
班主任在班級中不僅是班級的管理者,還應該做孩子們的守護者,知心的朋友,讓學生放下戒備和教師用心交流,解決學生學習以及生活中的問題,讓學生感受到家長般的溫暖和朋友間的親昵。不要將學生分成三六九等,戴有色眼鏡看待學生,如果學生之間發生矛盾,應該認真了解緣由,不要片面地袒護某一方,建立公平民主的班級管理制度,得到學生的認可,做學生榜樣,從而達到心理教育引導的作用,實現對班級的有序管理。
(三)建立心理健康驛站
可以在學生感到有心理困惑、心理壓力時主動幫助。這也有助于教師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實時心理動態,構建學生和教師心理溝通之間的橋梁,使他們走出不良心理的陰影,在集體中快樂地成長。
以心理學角度實施小學班級管理,培養學生的責任心與學生對班級的熱愛之情,不僅使學生逐步學會管理自己,提高自主意識;而且還使他們正確認識自己、評價自己,充分發揮自己的優點,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班級管理中,為班級建設獻出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而且他們主動地參與到班級管理中,可以讓他們的管理與教師的管理形成合力,從而優化班級管理。
參考文獻:
[1]姚春青.小學班主任管理過程中與學生和諧關系的構建研究[J].神州旬刊,2015(10).
[2]劉佳.小學班主任實施滲透式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和方法[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9(12).
編輯 王潔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