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幫俊
清晨,去巢湖臥牛山公園鍛煉,碰到一群阿姨在打“網球”。我笑著對同伴阿強說:“這些阿姨挺時尚的,還會年輕人玩的網球。”阿強笑道:“你真是老土,這哪是網球,這是太極柔力球。”“你怎么知道的?”我問,他指著其中一位穿白色運動服的阿姨說:“那是我媽。”
我的孤陋寡聞讓人見笑了。于是,我不說話了,就站在邊上看這群阿姨如何玩太極柔力球。伴著《走進新時代》的樂曲,阿姨們揮動手上的球拍上下、左右翻動。就像做廣播操似的,伴奏的大喇叭傳出做操指令:“左右繞翻,一二三四、二二三四……平側旋轉,一二三四、二二三四……”看得出阿姨們都是玩球高手了,腳步的移動、手臂的擺動,都是那樣的完整連貫,自然流暢,展現著一種和諧與柔美。“身后拋接”是個高難度動作,要完成從身后拋接動作,要求整個動作連貫,上下相隨,一氣呵成。“臺上三分鐘,臺下十年功”,不經過長期的練習,是無法完成好的。

音樂停止后,只見阿強的母親拿著球拍來到我們面前。我笑著打招呼:“阿姨,你的動作真瀟灑!”阿姨邊擦汗邊笑著說:“這就是太極柔力球的獨特魅力,柔、圓、退、整是太極柔力球運動的四大特點。迎、引、拋是太極柔力球運動的三大要素。”
拿著讓我出丑的球拍仔細瞧了瞧,這才看出了點端倪。柔力球球拍的擊球面不是網狀結構而是薄布狀,且印有太極圖案,球卻像網球,由外層的皮和最里面的細沙組成。擊球面能起緩沖作用,通過用弧形引化的方法將球拋來拋去。
“阿姨,剛才我見你們在玩球時,時退時進,左轉右轉,拋翻自如,動作變化多端,真是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阿姨道:“這是太級柔力球的一些基本動作,它保留了太級講究以柔克剛、以退為進、以巧擊蠻的特點,又增加了現代元素。”
忍不住,我拿起球拍也試玩了起來。可是看著簡單,等我練起來,卻是另外一回事。拍中的球根本不聽話,沒動幾下,就得四處揀球了。為何阿姨玩時,小球就能粘在球拍上般紋絲不動,難道阿姨手中有魔法?阿姨笑著從我手中拿過球拍,做了幾個簡單動作后說:“其實也沒什么秘密,就是熟能生巧。”
聽阿姨說,練習“太極柔力球”治好了她久患的頸椎病。因為,練習者完成每個動作時幾乎全身都要動,從而使人的四肢、肩、頸、腰等部位都能得到鍛煉,這對預防中老年人的骨質疏松、肌肉萎縮、關節炎等疾病有益。
越來越多的人對“太級柔力球”情有獨鐘,除了鍛煉身體有利健康外,這項運動也是美的享受。